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力霏 《教育》2006,(2):45-49
中国的教育界应该关注李开复这位人物。李开复一直虔诚地行进在支持中国教育的道路上,从2000年《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开始一发而不可收。几年来,他不间断地通过与中国学生对话、帮助他们解答人生路上的困惑,来实现他对中国教育独特的关注和投入。青年需要李开复这样的导师式人物和他们谈学问,谈为人,谈理想,谈前途。李开复在青年中受到如此热烈的追捧,给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什么启示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2000年,李开复先生结束了在中国的任职回微软总部做全球副总裁。他写了《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3年后。李开复先生为了回答中国学生提出的大量问题,写了《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这两封信在青年学生中广为流传,信中谈到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一些建议。在我们大力倡导学生工作创新,对青年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今天,读李开复先生的信真似茅塞顿开,清风扑面。为使更多的学生,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学生读到李开复先生的信,并使其中大多数同学受益,特将李开复先生的两封信全文转载。[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今日教育》2009,(1):6-6
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2008年在清华大学陆向谦老师的课上做了一次讲座,除了课堂里的沟通外,课后的两周时间里,李开复在网上和同学们继续交流。他特别要求学生们在论坛上表达不同的想法和意见,不要只发表感谢和表扬,表示更希望看到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这似乎与中国文化中倡导的虚心才能进步的传统多少有点矛盾。对此.李开复与清华学子展开了以下对话。  相似文献   

4.
<正>李开复初到微软公司时,深得比尔·盖茨的赏识。资深经理人琼斯对李开复心怀嫉妒,处处为难他,不仅拒绝他参加科研项目,还对他的工作要求置若罔闻。后来,李开复经过自身努力,有了自己的科研项目,他不计前嫌,主动邀请琼斯加入,并在比尔·盖茨面前夸奖琼斯有才干。不久,公司高层怀疑琼斯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教育界应该关注李开复这位人物。李开复一直虔诚地行进在支持中国教育的道路上,从2000年《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开始一发而不可收。几年来,他不间断地通过与中国学生对话、帮助他们解答人生路上的困惑,来实现他对中国教育独特的关注和投入。青年需要李开复这样的导师式人物和他们谈学问,谈为人,谈理想,谈前途。李开复在青年中受到如此热烈的追捧,给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6.
李开复创办创新工场 9月4日,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宣布正式离职,这使我们回想起四年前李开复从微软跳槽谷歌时同样的火爆.但与之不同的是,他没有再选择一个和微软、谷歌同样的企业去跳槽,而是选择了离开,自主创业.9月7日,李开复宣布创办青年创业平台"创新工场",并已开始招兵买马.  相似文献   

7.
李开复:父爱冷静、理性而朦胧 他,曾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曾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创办了"创新工场"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就是李开复.  相似文献   

8.
2000年,李开复先生结束了在中国的任职回微软总部做全球副总裁,他写了《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3年后,李开复先生为了回答中国学生提出的大量问题,写了《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这两封信在青年学生中广为流传,信中谈到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一些建议。在我们大力倡导学生工作创新,对青年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今天,读李开复先生的信真似茅塞顿开,清风扑面。为使更多的学生,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学生读到李开复先生的信,并使其中大多数同学受益,特将李开复先生的两封信全文转载。  相似文献   

9.
李开复患癌症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在微博上引起轰动,无数网友给他送去祝福。自从成了“微博控”,李开复从一位严谨的成功人士,换位成温情的“精神导师”,拥有了大量“粉丝”,  相似文献   

10.
许友超 《班主任》2011,(3):11-13
说到"教育行者",常令我想起李开复先生。1998年,李开复先生建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多年来,一直虔诚地行进在支持中国教育的道路上,从《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开始,他不间断地通过与中国学生对话、帮助他们解答人生的困惑等方式来实现他对中国教育独特的关注和投  相似文献   

11.
悦读     
《中国科技奖励》2009,(12):80-80
《世界因你而不同——李开复自传》 透过这本自传,李开复真诚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生的心灵史。也首次全面披露了他亲历的苹果、微软、谷歌等IT巨头风云变幻的内幕。娓娓道来,字字珠玑。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将因你不同。  相似文献   

12.
《同学少年》2014,(11):52-53
<正>阿依克孜: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喜欢你,有些人却对你不满,重要的是做好你自己,而不是费尽心思与那些不喜欢你的人周旋。王强:琼斯本来是李开复的死对头,最后却变成了李开复的合作伙伴。李开复的做法告诉我们,如果不能击败你的对手,那就把他变成你的朋友。  相似文献   

13.
《人生十六七》2011,(11):24-27
李开复年少时,父母对他的管教既开明又严格,在他五岁的时候,就让课业表现优异的他自己决定要继续念幼儿园还是升小学,十一岁时就让他离开台湾.到美国求学,他描述自己自小就顽皮,但母亲王雅清女士对他这个幺儿很是慈爱.从不曾因为他顽皮犯的小错而处罚过他,但却有一次。在他向长辈夸口自己考试总是满分,“连九十九分都没有看过”之后,为...  相似文献   

14.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在大学演讲时,与7000余名学子一同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获得成功时的激动与喜悦,为他们指点人生——1.自信不失谦虚,谦虚不失自信.李开复讲道,小时候,一次他拿着90分的考卷回家,却被妈妈结结实实  相似文献   

15.
2015年6月,知名IT投资企业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出版了《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一书,该书记录了他患淋巴癌以来治疗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从死亡线上回来后的人生思考。在接近死亡的时候,李开复发出珍惜生命、善待他人的感慨。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他的这番心路历程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6.
李开复 《科技文萃》2000,(10):69-72
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博士在计算机领域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他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等领域享有很高声誉.  相似文献   

17.
李开复,1961年生于台湾,毕业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著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创建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并出任首位院长,随后升任微软首位华人全球副总裁。2005年7月加盟Google,出任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在许多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心中,是他改变了微软在中国人心中的霸主形象,他是微软的"和平使者"抑或"精神教父"。和大多数人一样,在我们原本的想象中,李开复可能和我们平常见过的大多数科学家一样,有着常人无以企及的智慧,有着偏执与狂妄的个性,他的成功也许还有几分是运气……但是,在用心研究过他的成长经历后,我们发现,李开复的成功并没有什么不同--决定他成功的性格因素,他在追求成功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及工具,也都是我们所熟悉的。  相似文献   

18.
正策划人语2000年,李开复到微软总部出任全球副总裁,管理一个拥有600名员工的部门。作为一个从未在总部从事过领导工作的人,他需要倾听和理解员工的心声。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他选择了"午餐会"沟通法:每周选出10名员工,与他们共进午餐。用餐时,李开复详细了解每个员工的姓名、履历、工作情况以及他们对部门工作的建议。为了让每位员工畅所欲  相似文献   

19.
宋健 《教育》2006,(2):50-51
李开复博士,刚及不惑之年,已在信息技术领域教学、科研中取得了杰出成就,对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于1998年到北京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历任世界多个著名信息技术公司的高级领导人,正值事业旭日东升之际,他不遗余力地投身于中国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教育事业。开办了“开复学生网”.在网上与中国青少年谈心释疑。  相似文献   

20.
李开复,台湾人,原微软公司副总裁,1998年创立微软亚洲研究院任院长,现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在学术领域,他是位科研天才;在管理层面,他又是个领军人物。作为一位天资卓越的华裔学者,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同时,他极为关注中国的教育,先后给中国学生写了四封饱含关切之情的信,在国内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李先生的这四封信都是以大学生为对象的,但其中谈及的很多内容对我们初中学生也不无启发。下面即是从李开复先生的信中节选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