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后反思     
在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学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讲的是第三册第三模块——TheViolenceofNa-ture.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亮点,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几点不足。我在课堂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动机、兴趣等,这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2.
教苑新语     
<正>◎重庆巴蜀中学开设"股市风云"课引争议——初中生学炒股是否靠谱?——在重庆巴蜀中学开设的"股市风云"课上,初中学生们人手一台电脑,兴致盎然地操作着键盘,看K线图、分析股票大盘,学习选股、识股知识。让一群心性尚不成熟的孩子过早接触诱惑极大的股市,是否会让他们变得功利?会不会影响学习成绩?针对以上疑问,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财商教育的实验与探索"总课题组顾问汤小明认为,财商教育可以训练孩子们的理性思维,中小学的财商课对生活经济常识、思维能力进行的训练,是一种素质培养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3.
“说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研活动形式,始于1987年河南省新乡市的教改。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说课”在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方面得到了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的认同,“说课”也由最初的单一“说课”形式发展到现在的融“说课——听课——评课”为一体的健全模式。应该说,广大教师对教改中的这一概念术语已相当熟悉,但在“说课”的具  相似文献   

4.
在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学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讲的是第三册第三模块——The Violence of Nature.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亮点,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几点不足。我在课堂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动机、兴趣等,这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悬念引入,挑起思维矛盾 本课是继“热传导”后,指导学生认识“热对流”——热传递的又一种方式的一课。为顺利导入新课,并挑起学生的思维矛盾,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我设计了一个悬念性较强的实验:在一个装满水的烧瓶里放几只蝌蚪,瓶颈处用棉花塞住,倾斜烧瓶,在烧瓶口部用酒精灯加热。不一会儿,瓶口的水沸腾了,瓶里的蝌蚪却依然游来游去。这一现象令学生惊叹不已,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曾听过一节英语复习课,其大概环节是:复习单词——复习短语词组——重点句型—一语法讲解——课后补充作业。整堂课就是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安静静地听,偶尔教师提问几个学生,整堂课的气氛较为沉闷。下课后,我调查了几个学生,让他们对这堂复习课发表看法。有的说:“这些内容我们基本已掌握。不必再浪费这么多的时间复习。”  相似文献   

7.
简单教数学     
看了李霏老师的《验证勾股定理(1课时)》课例(三)后,我的眼前一亮,这是一节广东省正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生本教育模式课.作为顺德的同行,我很了解镇属初级中学学生的水平是比较差的,但“验证勾股定理”这一传统的教学难点竟然可以被教得这么简单,学生却可以学得如此精彩!这,不就是我们教师梦寐以求的理想课堂吗?经过对这节课的反复研究,我发现,本节课之所以能做到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8.
教学质量要提高 ,课外又要减负 ,关键在于教师要改变以往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说教式教育 ,当个好“导”师 ,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 ;变“教”师为“导”师 ,变“教”课为“导”课。一、课前准备1.备大纲——“导”课的范围《大纲》规定了教学所需达到的目标要求 ,它是教师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和计划的依据。离开了《大纲》要求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因此 ,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是熟悉《大纲》,这是“导”课的范围。一堂课要有其教学目标 ,不能谈天说地 ,漫无边际地遐想。2 .备教材——“导”课的线索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将书本知识转化…  相似文献   

9.
[教例简述] 课始,教师定向:这节课的任务是进一步理解课文写法和内容,并背诵全文;方法是师生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归纳段意,明确写法,在此中穿插背诵训练。教师:大家能不能从描写、记叙的角度梳理课文脉胳,在纸上划一划,试一试。 (亭外山水风光——山中朝暮四时——亭下官民同乐——宴后太守醉归) (点出亭——亭外景——亭中宴——离亭归) 大家刚才议论的第二种说法的每一层中都含有“亭”字,能不能都含有“乐”字呢? (总写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醉归之  相似文献   

10.
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北师大版的七年级《历史教师教学用书》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中有一段这样的材料解释:  相似文献   

11.
[教例简述]1.课时:一节课2.课型:句式学用课。3.全课教学由“理解一篇——突破一点——记诵一节”三个板块构成。4.教学任务:认读难字10个,品读、积累美词若干个,学习句式8种,背读精段1—2个。第一个教学板块——理解一篇(13分钟左右)教师:预习时要求同学们“从任何角度,用一句话说一说对课文的理解”。请大  相似文献   

12.
用“教例”学《小学语文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师三年级开设的《小学语文教学法》 (以下简称《教学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和必修课 ,担负着培养合格小学语文教师的重任 ,这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好的一门课。但是这门课内容多、课时少 ,中师生对小学语文教学又缺乏实践 ,因而在学习第三至第九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时 ,如果就教法讲教法 ,教师难教 ,学生厌学 ,以致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有感于数学课的例题、美术课的样画、理化课的实验、音体课的示范 ,我尝试从小学语文教例入手 ,按师生一起选教例——评教例——创教例的过程来学《教学法》,效果显著。  一、选教…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强调指出,要改革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材的教学效果,就要在教法上下功夫。只有抓住了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从教材教法上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现谈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教法的几个教例。 一、游戏教学法 游戏就是玩,是孩子的正确性。边玩边学习,在愉快中学习,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得到学习的愉快。愉快——学习,学习——愉快,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如第一册“加减简单应用题”一课,利用新授知识后的“课中操”,结合教材内容,把应用题编成歌,设计有节奏的手势动作,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即席活动,既体现了这一课的“主旋律”,又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北师大版的七年级《历史教师教学用书》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中有一段这样的材料解释:  相似文献   

15.
[教例简述] 《故乡》的教学已进行了两个课时。这是第三节课。教师:前两节课我们对《故乡》进行了深入理解。现在我们再上一节“发现”课。我给大家一个“研究”题目:《故乡》中的人物外貌描写。大家细读课文,看能够从中发现什么? 学生兴致勃勃,各自读读画画。学生一:我发现课文对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  相似文献   

16.
教后思教     
教后思教●叶元端教后思教,是教学过程的延续。教师课后反思,必然在分析得失成败中有所收获。一次课、一个单元以及学科任课结束后,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反思,起承前启后作用,有常教常新之功效,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一、即时反思教师上完一次课,抽空做些回顾...  相似文献   

17.
<正>学生每天要上的课很多,凭什么我的这节课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的课堂上,能否出现其他课堂、其他老师没能给学生的、又能让学生受益的东西?能否给创设使学生茅塞顿开,能够唤起学生的惊异感和想象力的东西?借鉴了他人的经验后,突然一个灵感——为何不大胆地尝试一下让学生自己来上课的方法呢?一、我行(一)投石问路,制定目标,找准方向1.新学期的品社课内容涉及"成长中的新问题"、"身边的变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形:课前,教师细心钻研教材,掌握了教学内容和要求,精心设计了施教的步骤和方法,觉得万无一失了。但实际上课时,教秦却不能完全适应学生需要,受到了学生的“合理冲撞”,冲乱了原教学思路。有位老师在教《第一场雪》的“雪中”一段时,原思路是这样的: 大小雨——大片雪花——纷纷扬扬 (形态变化:小——大、疏——密) 地一会儿就白了 (色彩变化:黑——白) 宁静——簌簌——咯吱 (声音变化:小——大) 整整下了一夜 (时间变化:黄昏——早晨)  相似文献   

19.
曾听过一节英语复习课,大概环节是:“复习单词——复习短语词组——重点句型——语法讲解——课后补充作业。”整堂课就是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安静静地听,偶尔教师提问几个学生,整堂课的气氛较为沉闷。下课后,我调查几个学生,让他们对这堂复习课发表看法。有的说:“这些内容我们基本已掌握,不必再浪费这么多的时间来复习。”有的说:“虽然是复习得很详细,但我们仍不知道在讲什么。”……学生的回答无疑给我们教师敲响了警钟。那么,如何上好英语复习课呢?就我自身的教学体会,在此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发现法”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灌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独立活动,思考问题,形成概念,得出结论,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发现方法。以练带讲的方法——当新旧课联系较紧密,新课内容又不太困难时,教师可布置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利用推理去发现和获取新知识。例如在教学“三位数除多位数”时,可如下进行:从旧知识中提出新问题。先让学生练习“两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