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实验以穿心莲茎杆粉末为原料,采用超声波震荡法来提取穿心莲内酯.方法:实验人员针对三个实验因素分别设计了三个实验水平,包括:(1)超声波振荡时间因素设计了20分钟、40分钟、80分钟、120分钟;(2)原料与溶剂体积比因素设计了1:5、1:10、1:15、1:20;(3)四种不同溶剂提取:水、75%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通过比色法测定提取液的光吸收值,并进行比较,选出最佳的提取方法.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最理想溶剂是75%乙醇,固体粉末与溶剂比为1:20,超声时间控制在40分钟的提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探讨富川脐橙皮粉末皂化后番茄红素提取最佳工艺及分离纯化。以富川脐橙皮粉末为原料,0.Sm01/L碳酸钠溶液为皂化剂,在超声波协同下以氯仿和石油醚为混合溶剂提取番茄红素。设计了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研究了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以番茄红素的得率为考察指标筛选番茄红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料液(g/ml)比1:20、超声提取时间25min、氯仿:石油醚(1:3,V/V),在此最佳提取条件下,番茄红素得率为14.72mg/100g。然后对脐橙皮中番茄红素进行分离提纯,得到脐橙皮中番茄红素的含量为62.83%。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主要对穿心莲抑菌物质提取条件以及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50%乙醇,75℃条件下回流时间1h,料液比1:30。穿心莲提取抑茵物质对肠道性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水生生物常见致病真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乙醇浓度、物料比、温度、超声波提取时间为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蚕沙中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路线,并以芦丁为标样,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蚕沙中总黄酮的含量。经实验,得出最佳提取工艺路线为50%的乙醇:料液比1:12(w/v),在80-85℃下提取4小时,超声波辅助提取50min,每批原料提取二次,可得总黄酮的最大提取量为12.52mg/g。  相似文献   

5.
运用响应曲面优化法优化超声波辅助的茶粕中提取茶皂素工艺,建立以75%乙醇为提取剂的料液pH值、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固比和超声波功率等因素与茶皂素提取率间数学模型,据此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pH值8.0、浸提温度40℃、浸提时间4h、液固比8:1和超声波功率80W,此时实际茶皂素提取率8.041%(n=5),与模型预测接近。  相似文献   

6.
超声波法提取灵香草浸膏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以超声波法对灵香草浸膏进行提取的试验,研究提取频率、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对浸膏得率的影响,确定提取灵香草浸膏的最佳条件后,对所得粗产品进行脱色试验,优化出租浸膏脱色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提取灵香草浸膏的最佳条件是在80%乙醇中以提取频率65kHz进行超声波提取3次,提取时间为1.5h,温度为85℃,灵香草碎段为2--4cm;浸膏脱色的最佳条件是加95%工业乙醇沉淀至乙醇质量分数浓度85%后,用与原料质量比例为25%的活性碳脱色。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灵香草浸膏的得率为20.5%。  相似文献   

7.
大花红景天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芦丁为对照品,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以乙醇为溶剂的大花红景天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温度为60℃,提取料液比为1:15,乙醇浓度为75%.在此条件下黄酮的得率为20.79%.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石阡苔茶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石阡苔茶为原料,蒸馏水为提取溶剂,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料液比、超声波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超声波功率四因子与茶多酚提取率的回归方程模型。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温度为75℃,超声波提取时间为34min,超声功率为348W,液料比为22:1V/W时,茶多酚提取率达到29.0557%,与最佳值(29.0592%)基本吻合。经优化的石阡苔茶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与毒性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探讨超声波法提取羊耳菊叶总黄酮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羊耳菊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时羊耳菊叶中黄酮类物质提取量的影响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液料比,超声波法提取羊耳菊叶黄酮类化舍物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为70%、液料比为25:1、超声波提取3h、提取1次.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辅助鱼腥草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超声波法提取鱼腥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方法:本研究以鱼腥草总黄酮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研究4个因素对提取量的影响。结果:经过正交实验得到从鱼腥草中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以50%的乙醇为提取剂,超声作用时间20min,超声提取温度40℃,提取量为2.255mg·g^-1。结论:该实验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稳定性好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都匀楼梯草中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考察超声波作用时间、乙醇浓度和液料比3个因素对都匀楼梯草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确定都匀楼梯草总黄酮的优化超声波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80%乙醇,料液比1∶25,超声波作用时间40 min,最佳提取率为1.62%.乙醇提取物抑制DPPH自由基的能力IC50=125.25μg/mL,说明都匀楼梯草不同极性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作者采用超声波法改进了绞股蓝中人参皂苷的提取工艺。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皂苷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设计优化超声提取工艺参数.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15,乙醇浓度75%,提取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皂苷得率可达到3.5674%。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绞股蓝中人参皂苷比传统的回流提取法更简便快捷,且得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绿茶中儿茶素超声波提取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宜春铜鼓幽居茗荼(绿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提取的方式,以儿茶素的吸光值为指标,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试验对象与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考察四个因素: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等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确定出儿荼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1次提取、80%乙醇、1:13(料液比)、35min、65℃。  相似文献   

14.
采用正交实验法探讨穿心连内酯的提取工艺,以提取的内酯量为参考指标,考察了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等影响因素。确定影响穿心莲内酯提取率的因素大小顺序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其最佳工艺条件为:60℃下,用1500mL75%的乙醇对100g穿心莲进行浸提2h,得622mg穿心莲内酯。  相似文献   

15.
优选返魂草颗粒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设计正交实验,采用水浴和超声波分别对返魂草颗粒中绿原酸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水浴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70%乙醇,料液比24:1,40℃水浴回流90min;超声波法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80%乙醇,料液比24:1,预浸渍30min超声40min,结果显示超声波提取法所得绿原酸含量较高,以本工艺提取返魂草颗粒绿原酸,绿原酸含熏达到3.63mg/g。  相似文献   

16.
罗汉果中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声波法,通过两种溶剂(乙醇和丙酮)的比较。选择乙醇作为溶剂。在确定单因子的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探讨罗汉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以30%的乙醇,1:30的料液比,浸取24h,在70℃下超声45min。罗汉果中黄酮的浸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以商洛市所产杜仲叶为原料,乙醇为浸提溶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温度80℃,提取时间2.5h,料液比1:20。最佳工艺条件下绿原酸的提取率为2.114%。试验提取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为商洛市杜仲叶中绿原酸的生产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及其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银花的花、茎、叶为原料,乙醇为提取溶剂,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金银花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并用所得绿原酸对时令果蔬进行保鲜处理,以研究其对果蔬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从金银花的花和叶中提取其绿原酸的最佳浸提条件:浸提温度60℃,提取时间60min,料液比1:25,乙醇浓度60%.茎中绿原酸的提取最佳浸提条件:浸提温度60℃,提取时间45min,液料比1:25,乙醇浓度60%.保鲜实验结果表明:绿原酸对贡梨、红富士鲜切片都有保鲜效果.对圣女果的保鲜作用差.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酸模(Rumexacetosa Linn.)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组合为,即乙醇浓度85%、提取时间3h、料液比1:10。影响提取的因素依次为: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溶媒倍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了解小花红景天的药用价值及促进开发应用。方法:以小花红景天为原料,用不同溶剂对比试验确定提取总黄酮的最佳溶剂为乙醇。在此基础上,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考察以乙醇为抽提溶剂的小花红景天总黄酮的最佳抽提工艺条件。结果: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5%、提取温度70℃、料液比1:25、提取时间1h。结论:在确定的提取工艺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得率为7.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