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元明清时期傣族法律制度具有体系简单,宗教精神凸显,民族地方地域文化特点突出和对于其他民族宽容的几个重要特点。元明清时期的傣族法律制度特点有着受到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自然地理等多方面的因素作用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
湖南客家方言主要零星地分布在湖南、江西两省交界的湘东长条形地段,这种分布格局与罗霄山、湘江等山川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历史移民、文化区域等不无联系。湖南客家方言的分布格局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是研究方言尤其是方言分布格局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边疆地区的地域形象与边疆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有自己不同的边疆观,这是边疆地区地域形象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统治者的边疆观,充满着地域偏见,并深刻影响到边疆地区地域形象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影响到边疆地区的建设与发展。这个问题的产生既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复杂因素,也有自然地理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是世界上典型的移民国家,源源不断来自世界不同地域的移民,带来了各自母国相异的语言、风俗、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经营模式和生活方式,共同创造了加拿大灿烂而丰富的多元文化。少数民族为加拿大的政治、  相似文献   

5.
《花间集》共选十八位作家的词作,这十八人的地理分布具有鲜明的巴蜀特色。这种地域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自然地理原因。蜀地据险而安的地理形势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众多"移民"词人,并培养大批本土词人。二是人文地理原因。两蜀经济繁荣,具有发达的文化教育传统,且拥有丰沃的艺术土壤,尤其是高超的乐舞水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有机融合,共同形成了花间词人分布的巴蜀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6.
地域文化源起于特定的地域环境而产生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条件,地域文化虽然受制于一定的地理限制,但并不封闭,而是处在一个不断地与周边地域文化进行交流的一个开放状态之中。特别是移民迁徒,移民与土著新旧文化互动促使地域文化发生演变,为地域文化带来了新的文化元素;移民之外,促进地域文化演变的最大动力就是国家意识。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宗教也是一个地域文化演变的重要元素。所以,地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实是自然条件与人为性因素互动之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美国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这种条件被李光耀先生解读为"某种地缘政治意义上的运气",使美国社会能长时间维持繁荣。美国在利用自然地理优势上具有双重性特点,既强调人与自然条件的积极互动,极大促进了美国的发展;但又始终存在扩张性特点,在美国发展史上留下抹不去的污点。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黄河三角洲进士的地域分布出现较大的变动,这与黄河三角洲科举世家的兴衰有着直接关系;科举世家主要是由移民的后裔发展起来的,在科举竞争中占据很大的优势;经济、人口、教育等因素可以作为考察进士地域分布不平衡的总体观照,但对移民区域来说,更应该关注主导性的因素——移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从明王朝为了保护滇黔交通线、防范水西土司和镇压当地少数民族的反抗,安顺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及本地区相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三方面分析了明代安顺地区移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从明王朝为了保护滇黔交通线、防范水西土司和镇压当地少数民族的反抗,安顺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及本地区相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三方面分析了明代安顺地区移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民的不断进入归绥地区,各方面的问题也接踵而来,蒙汉分治成了必然。自清朝以来归绥地区先后归属山西省,民国时期的绥远省以及日伪政权的统治,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山西移民从"雁民"到扎根归绥,参与当地的农业、经济的开发,同时为当地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使其富有浓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特征,其中风俗、语言、戏剧方向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闽粤迁台移民具有浓厚的故土情怀,在拓垦台湾的过程中,为求得生存和发展,便出现了以传统的血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的聚落。台湾先民为了寄托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除了用姓氏给新居住地命名外,还以原籍地名来命名新的垦殖区。台湾移民社会中的冠姓冠籍地名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爱国爱乡的优秀传统,成为维系台湾同胞与祖国大陆的重要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3.
This longitudinal study compared immigrant and native adolescents’ expectations concerning the timing of conventional socially acceptable and oppositional less socially acceptable forms of autonomy. Based on normative development and a collectivist background among immigrants, both developmental and acculturative change was expected.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523 ethnic German immigrants from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475 native German adolescents, both groups divided into an early (age 12.5 years) and a late (age 16 years) adolescent group. Results revealed more developmental than acculturative change, as immigrants and natives mostly showed a similar rate of change in autonomy expectations. Acculturative change was found only for oppositional autonomy among late adolescent immigrants, whose later expectations approached those of their native age‐mates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4.
北宋是河洛地区一个重要的外来人口的迁入时期。河洛地区的移民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周边国家的降民;因自然灾害自发移民或由政府安置在当地的外乡人;移居当地的士大夫或致仕官员。地广人稀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人文环境是移民迁入河洛地区的重要原因。移民的到来一方面促进了当地人口的显著增长、农田的大力开发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河洛地区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5.
"靖康之难"后形成了中国移民史上的第三次南迁高潮.江浙作为南方地区的代表,在历史变迁中不断发展,至宋代已逐渐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高宗立南宋于江浙后,江浙也因此成为众多移民的归附之地,其中不乏河南裔的文学家.移居的文人群体在受江浙地域影响的同时也对江浙的文学文化走向以及繁盛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浅析东晋南朝流民自主流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南朝涌出的大量流民,在政府无暇管理时,部分自择方向,有流入私家大族成为佃户或私荫户;或投奔寺院为僧为尼;或自结成群,隐入山林。流民自身主动的安置,减轻了当时社会的压力,稳定了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7.
These two studies examined the processes underlying English and Chinese word reading in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s in relation to their experiences with their second language (L2), as determined by length of time in an English-speaking environment. Phonological awareness, morphological awareness and vocabulary measures were administer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o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living in Canada.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milar word reading processes were used to read English and Chinese for the bilinguals who were recent immigrants and had less exposure to English. Specifically, vocabulary knowledge was directly related to English and Chinese word reading in the more recent immigrants. However, phonological awareness was not related to English word reading in this group. Conversely, reading processes in the two languages were less similar for participants who were long-term immigrants. In the long-term immigrant group, English reading was related to phonological awareness. The writing system of the first language (L1) exerted an influence on L2 reading and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was related to language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许多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这对于重庆这个农村地域广阔且需解决三峡库区移民问题的特殊直辖市而言意义更显重大。本文以国际知名管理学者史提勒提出的SWOT模型为依据,分析发现重庆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广阔的客源市场、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一定的发展基础等优势条件。同时也存在看缺乏统一规划和统筹管理、旅游消费水平不高、旅游开发难度较大以及对外宣传促销不够、专业人才匮乏等不利因素;面对重庆市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居民消费观念的逐步改变,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和重庆经济结构调整等良好机遇,发展乡村旅游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重头戏。但在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目前存在的几大挑战:即如何处理好旅游市场竞争、利益分配矛盾、人员素质提升以及开发保护协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不管是在文化还是历史上,都有着必然的联系和相似的地方,但是由于受到两国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日在各自的文化上有着很多的不同,具体体现在文化误读里。本文阐述了中日之间的文化误读的具体表现,就此分析产生的原因,最后就如何改善中日之间的文化误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闽南与台湾传统建筑匠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闽南地区)传统建筑沿袭着中国传统建筑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形式,又在移民入台定居后相继传入台湾。现存建筑遣构中既有宋《营造法式》、清《营造则例)的“官式”做法。又有匠师们世代相传、师徒相承的传统设计与施工的民间做法,形成独特的地域工匠技术。无论是城市、住宅与庭园、教建筑、宗教建筑、会馆建筑等类型。还是传统建筑本身的形制、设计与营建方法等。台湾传统建筑的平面类型在福建祖籍地都能找到相同或相近的例子,几乎是原乡形式的移植。同时。台湾传统建筑在吸取中国传统建筑化与移植闽南传统建筑特色中,也在寻求表现台湾地域建筑化的特性。尤其在建筑细部的处理上,两地有所不同,体现了中华民族建筑化纷呈多彩的地域建筑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