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轼从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贬官黄州,到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四月改授汝州团练副使,在黄州共呆四年多的时间。从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十月谪居惠州,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移海南儋州,到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六月渡海北归,在岭南共生活了六年多.这十来年是苏轼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文学创作的大丰收时期。 苏轼的一生在政治上无所建树,主要功业在文学创作上,而创作高峰则在黄州与岭南这两个时期.如其《自题金山画像》中感叹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相似文献   

2.
据可靠史料,苏轼贬谪惠州,前后共四个年头(即从绍圣元年1094年十月二日起至绍圣四年1097年六月十一日止),实际在惠州仅呆了984天。在这九百多天中,苏轼一而再、再而三前后三次到汤泉旅游:第一次是绍圣元年十二月,同游者是儿子苏过;第二次是绍圣二年三月,同游者是惠州的地方官——太守詹范和博罗县令林汴等人;第二次旅游的时间跟第三次游的隔距仅七个月,即绍圣二年十月,同游者是一位特地从北方到岭南来探望自己的故友。苏轼三次游汤泉,两次在冬天,一次在春天,且次次都进佛  相似文献   

3.
对于苏轼贬寓惠州的思想和文学创作,历代都是有些争议的,主要表现在思想是否消极?艺术上是否平淡?上个世纪80年代后,研究苏轼寓惠的论文比较多,在理论上有新的突破。文章从苏轼的寓惠生活、寓惠思想及文学创作等八个方面,分门别类地介绍了有关论文的主要观点,让读者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苏轼寓惠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三日,苏轼在知定州任上接到谪贬英州令,立即启程南下赴英州,途中朝廷数改谪令,最后改贬宁远节度使惠州安置。苏轼经过六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在绍圣元年十月二日,到达惠州。苏轼沿途所历,每发为吟咏,留下不少诗文,真实昭示出其南迁路线图和其随缘自适、不以忧戚为怀的心态。  相似文献   

5.
苏轼《蝶恋花》词约创作于贬惠的绍圣二年(1095) 秋。词中以“香草美人”寄寓了词人贬惠前后的感怀与识见, 含激愤于婀娜之中, 寄妙理于旷达之外。集情趣、谐趣、理趣于一炉。谐中寓庄, 似婉实豪、刚柔相济。  相似文献   

6.
苏轼贬谪黄州后词作70多首,惠州7首,儋州2首。同是遭贬谪,为何填词越后越少?本文认为,苏轼贬黄时要抒写自己情志,故大量使用“聊佐清欢”的词来表白自己。而贬寓惠儋后,年纪大了,欲以诗文立不朽,创作兴趣遂转移到“和陶诗”上去了。而且生活境遇更为艰苦,没有创作词的环境,所以填词的数量就越少了。  相似文献   

7.
苏轼贬谪黄州后词作70多首,惠州7首,儋州2首。同是遭贬谪,为何填词越后越少?本文认为,苏轼贬黄时要抒写自己情志,故大量使用“聊佐清欢”的词来表白自己。而贬寓惠儋后,年纪大了,欲以诗文立不朽,创作兴趣遂转移到“和陶诗”上去了。而且生活境遇更为艰苦,没有创作词的环境,所以填词的数量就越少了。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苏轼贬寓惠州后的思想、人格和业绩都要比韩愈贬寓潮州强。可是,韩愈贬潮后的影响却比苏轼贬惠后的影响大得多。原因是什么?文章从苏轼对韩愈的推崇、遭贬后的地位、韩愈维护正统的儒家思想以及后世历代官员对文物的保护和宣传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事实的结论和历史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从东坡寓惠诗文作品中,见出他在惠两年七个多月内,有不少饮酒、看花、钓鱼、品茗以及游山玩水、寻幽探胜的记载。当中又有不少充满了乐此邦风物之美,甘心老是乡味道的书信、笔记和诗句。因此九百年来,很多人读了他这一部份诗文,不加深思和探索,便错误地以为他在惠州两年多所过的谪居生活,是极其安适的、愉快的,称心惬意的。的确,他一抵达惠州,便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10.
在苏轼所创作能编年的四首咏梅词中,除《西江月·咏梅》一词具有文字游戏性质外,其余三首分别作于密州、黄州、惠州时期,在某种程度上,以咏梅的形式折射出了作者在三个不同阶段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1.
惠州文化的包容性特征具有较长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文化意义。基于苏轼作为寓惠时期的历史名人为惠州文化所带来的文化意义等缘由,选择以苏轼及其诗文为视角,可以领略到惠州文化海纳百川、宽待来者的开放心态,热心仗义、乐善好施的社会风气;热情好客、友善待人的人文风尚等特征。体会惠州文化的包容性内涵并努力使之转化为城市发展的精神资源,能为创建更加美好的惠州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苏轼<蝶恋花·春景>一词,薛瑞生、邹同庆、王宗堂诸先生均疑作于惠州时期.但从此词所用意象看,不象惠州之物象.且查考有关资料可知,惠州在宋代时并不出产杏子.故"青杏"意象之非惠州春景可以断定,此词必不作于苏轼贬谪惠州的绍圣二年(1095)春天.而据其所表述的思想情感看,当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时期.  相似文献   

13.
正宋绍圣元年(1094年),年届六旬的苏轼被他昔日的学生,而今的皇帝哲宗贬谪惠州。九月渡大庾岭,十月到达惠州贬所。两个月后,苏轼度过了他在惠州贬所的第一个春节。追思往事,东坡老人难免感伤:"前年侍玉辇,端门万枝灯……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去年还在陪侍皇帝,何等荣耀,牙旗仪仗穿行于繁华的夜市,铁马踏响在冰河之上;而今年的春节,却在江海之上漂泊,是禅房寄身的  相似文献   

14.
周陶富 《新读写》2020,(1):42-44
一、写作背景“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億州。”这首《自题金山画像》写于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正月,苏轼病逝前两个月,可以算作他大半生的总结。宋神宗3年,苏轼被贬黄州(今黄冈)。当时黄州非常荒凉,苏轼生活十分艰难。但苏轼这个人的超人之处是,生活给他酿造了杯苦酒,他能用艺术的琼浆把它稀释。黄州形成了他第一个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15.
<正> 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轼贬官惠州,途经赣南,并在此逗留一个半月;1101年,苏轼由儋耳(海南岛)北归,再度翻越大庚岭,在赣南复留连四十余日。在两次途经并逗留赣南期间,苏轼以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参观了赣南的许多山川胜景、文物古迹,访问了一些赣南客家名士,并挥毫写下了近百篇诗、词、赞、记等,这在苏轼的创作生涯中以及在赣南客家文化史上,都是一件颇有意义的盛事。  相似文献   

16.
苏轼贬惠两年又七个月。在这“蛮貊之邦”, 他除了创作大量的诗文外, 也留下了许多书信。这些书信反映了他当时“惶恐忧戚、小心谨慎又‘无往而不乐’”、“有思又无所思”的矛盾心态, 是研究其寓惠心态及情感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绍圣二年,苏轼写了一首《(歹带)人娇》词,赠给他的爱妾王朝云,词中许下了“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的意愿。可是苏轼来不及写出这首好诗,王朝云便于绍圣三年七月五日病亡了。这时,苏轼只好把对朝云的敬重和深情,把他们之间二十三年来朝夕相伴、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生活,化为无边的思念,化为沉痛的诗篇,写下了《悼朝云》。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苏轼的这首诗就是对王朝云的还愿。我们今天读来,觉得这确实是一首构思新颖,情真意切的好诗,是一首别开生面、大书裙带的好诗。  相似文献   

18.
王启鹏《苏东坡寓惠探幽》的重要价值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揭示了苏东坡“超然”思想, 是政治上的超然独立, 生活上的超尘脱俗, 艺术上的超卓不凡; 其二是阐释了苏东坡与惠州文化进相汲引的关系, 以及所产生的独特的文化现象。苏东坡谪惠两年零七个月, 是他不同凡响的人生旅程中所走过的又一奇迹般的精神驿站, 是用他的人格、韧性和风节所营造的又一明辉的生命天空。  相似文献   

19.
绍圣元年的惠州之贬,并未将已是垂暮之年的苏轼击垮和打倒,反而造就了他淡泊豁达的人生境界。他在惠州期间,由于党争的激烈,亲朋鲜有与之通信和联系者,反而是许多僧人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较多的帮助与温暖。此外,苏轼在此期间的诗文,有不少参禅研佛的作品,流露出平淡宁静的思想,体现了他对佛学的接受。  相似文献   

20.
绍圣元年的惠州之贬,并未将已是垂暮之年的苏轼击垮和打倒,反而造就了他淡泊豁达的人生境界。他在惠州期间,由于党争的激烈,亲朋鲜有与之通信和联系者,反而是许多僧人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较多的帮助与温暖。此外,苏轼在此期间的诗文,有不少参禅研佛的作品,流露出平淡宁静的思想,体现了他对佛学的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