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周末,我去太奶奶家玩。一进门,我就发现太奶奶正轻柔地摩挲着一个红本子,我亲昵地喊道:“太奶奶,我来啦!”一见我,太奶奶饱经风霜的脸就笑得像一朵绽开的花,连眉毛尖上都是笑。她高兴地说:“小宝贝来啦,快过来!”我趴在太奶奶腿上,好奇地指着红本子问:“太奶奶,这是啥呀?”  相似文献   

2.
马祥勇 《师道》2012,(5):30-30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街上,一位教师遇到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朋友问:“现在在干什么?”这位教师说:“我在教书。”朋友又问:“干得怎么样?”“还不错,学生的平均成绩95分。”从这位教师的回答分析其职业定位,他将自己的职业关注到了书、分数这些狭小的空间。其实教育的空间天宽地厚,教育的田园卧虎藏龙.教育的事业彪炳千秋。今天,我应该怎样做教育?  相似文献   

3.
兰子 《良师》2003,(12)
“最大公约数”昂首阔步在数学大街上走着,他十分自豪,以为自己是“最大的”,尽管身旁有群自然数大院的老朋友,可是他仍旁若无人。众人见他一个人单独,十分奇怪。最小公倍数上前打招呼:“老弟,你单独行动会失去你的意义的!”“最大公约数”一看管闲事的是“最小公倍数”,已先有几分不悦,爱理不理地说:“难道你要限制我的自由么?”“老弟,不是我要限制你自由,”“最小公倍数”连忙解释,“因为离开了别人,你就不……”“最小公倍数”话还没有说完,“最大公约数”愤怒地打断了他的话:“谁是你的老弟?你这最小的竟然称我最大…  相似文献   

4.
清明节那天,一位秀才坐车出门踏青,路上见到一群小朋友在做游戏。一个小不点,搬来一些石头在路当中筑起一座“城”,自己站在“城”前,见有人来就得意地说:“我是‘护城将军’。”秀才笑着招呼道:“喂,‘护城将军’,你的‘城’为什么挡着我的车不让开?”“护城将军”扬了扬眉笑着说:“看您老文质彬彬,准是个有学问的人。自古只有车让城,哪有城让车的道理呢?”秀才无奈,只好驱车从“城”边绕过。他随口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成成。”“今年几岁?”成成伸出拇指和食指。“啊!八岁啦!小小年纪,真聪明啊!”听了秀才的…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做完作业后,看见自己的指甲又长长了,便拿起指甲钳“咔嚓咔嚓”地剪起指甲来。妈妈见了,就问我:“莹莹,你一年能在你的手指上剪掉多大面积的指甲呢?”唉呀,妈妈提出的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想过呢!  相似文献   

6.
那天我刚走进教室,就见班上的肖华同学在座位上低声抽泣。我立即走到他身边关切地问:“怎么回事呀?”他委屈地回答说:“老师,这个课代表我不当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张海军 《辅导员》2014,(8):56-56
当一个人喜欢一个东西,喜欢做一件事情,就会时时刻刻为此魂牵梦绕。流行词语“控”就很好地表现了这种痴迷的感觉,如:“手机控”“游戏控”“微博控”等。作为教育者,我想:能不能让“控”与“好习惯”紧密联系起来,以此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呢?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利用“控”在养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效果。  相似文献   

8.
去年春天.为了去看遵义,我们先到了贵阳。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姓马的导游。一见面,她就非常热情地问我:“以前来过贵阳吗?”听我说没有来过.她立即兴致勃勃地介绍:“看完遵义和黄果树瀑布以后,你们再看看我们贵阳的甲秀楼和阳明祠吧。”我问:“是那个哲学家和教育家王阳明吗?他也曾来过贵阳?”“何止来过,在我们这儿的影响可大着呢。”她的一番话,激起了我对王阳明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昨天下午,一个老师到教研室交材料,应酬几句话之后就问人家:“最近写了点啥?”人家脸一红,不好意思地说:“没写什么,这个学期就在《中国教育》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听说有东西发表,心里一陈高兴。之后又建议人家有空要多进入“教育在线”看看,平时要多写点随笔。见人就劝写点东西已经成了我的一个毛病。  相似文献   

10.
王东华 《山东教育》2007,(12):55-56
一日,在办公室谈及“家教”,三位女同事口径颇为一致:在家对丈夫一定要严加管教,丝毫不能手软。我见她们人多势众,且众志成城,只好婉言相劝:“男人是本书,要一页一页地欣赏,怎能拿到手就看最后一页?再说……”  相似文献   

11.
林怡 《幼儿教育》2011,(5):14-14
当儿子第一次脸上挂了花回家、见人便委屈得涕泪横流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尽快弄清事实真相:“谁欺负你了?怎么回事?”儿子断断续续地叙述了被欺负的过程。我几乎惊呆了:这还得了!儿子处在这样一个环境,如何放得下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工》2014,(7):39-39
初二(3)班的数学课上,学生小金没有听课,而是用纸叠出许多“小飞机”,左边飞一个,右边飞一个,让全班同学都无法认真听课,此刻,上课的王老师走到学生小金课桌旁,温和地提醒他:小金.你的功课已经落下了,为什么还不认真听课呢?气盛的小金霍地站起来:我成绩不好,管你啥事?王老师见小金这般状态,顺着说了一句:你再这样下去,没准儿毕业就难啦。“啪”的一声,学生小金抬手甩了王老师一“耳光”王老师的眼镜被打碎,落在地上,全班同学都愣住了。  相似文献   

13.
宋俊磊 《红领巾》2014,(10):35-35
我有一个八岁的小表弟,他淘气可爱,古灵精怪,是家中的“活宝”。周末的一天早上,我在半睡半醒中突然听到一阵叫喊:“着火了!着火了!”我吓得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紧张地问:“哪儿着火了?”表弟似笑非笑地看着我,说:“叫你几声你都没反应,我只好喊‘着火了’。哈哈哈哈!”“一大早就不让人睡安稳觉,真烦人!”我不满地嚷道。“想想今天是什么日子!”表弟冲我眨眨眼睛,说..我静下心思考了一会儿,对了!是我的生日。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中班综合活动《小猴卖“○”》的公开教学过程中,我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让幼儿谈谈自己买东西的经验,接着提出一个问题:百货商店的售货员小猴遇到了什么难题。问题一抛出,彤彤连忙说:“我不知道。”其他孩子也连忙说:“我不知道。”见此,我耐心启发。彤彤又是一声响亮的回答:“不知道。”孩子们觉得很好玩,也不约而同地说:“不知道。”由于是公开教学,我没有回应,连忙收回来:“小猴到底遇到什么难题?我们一起来听故事,你可要仔细听好哟。”  相似文献   

15.
做“饿”梦     
晚上,我看了一部恐怖(kong bu)电影,临睡前我担心地说:“该不会做噩(e)梦吧?”妈妈听了,眨了眨眼睛,笑着说:“不怕!我在你床头放一个苹果,万一做‘饿’梦,把它吃掉就不会饿了。”爸爸也跟着说:“我再给你加一盒牛奶,保证你不会做‘饿’梦。”  相似文献   

16.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非常著名的《狼和小羊》的故事。从前,一只狼在溪流上游喝水,看到一只小羊在下游喝水。“那是我的晚餐,”狼想,“我要找一个借口吃掉他。”于是,他恶狠狠地对小羊说:“你怎么敢弄脏了我的水?”“我没有,”小羊回答说,“我在下游喝水,怎么会弄脏你喝的水呢?”“那么,”狼见此计不成,  相似文献   

17.
在我的身边曾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几名小学生爬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地上很脏,几个人都是满身的灰。教师见了很生气,走过去沉着脸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哩。”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子不服,他嘟嘟囔囔地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是啊,老师为什么不能蹲下来呢?不蹲下来,怎么可能了解学生呢?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  相似文献   

18.
镜头一母子游世界公园。孩子指一建筑物:“真棒!……”母亲:“那得有知识才能设计得出来,你行吗?”孩子游兴大减。镜头二孩子在听录音机,高兴地对母亲说:“妈,您听,唱得多好?”母亲:“你就知道追星,功课做了吗?”镜头三一家人看电视,火箭起飞。孩子:“我将来要当宇航员!”父亲:“你那学习成绩,也就配蹬三轮!”孩子大扫兴。孩子(自言自语):您瞧见没有,我无论说什么,我爸妈都能拉到学习上去,我算服了!用这种方法启发人学习,就是成年人也会厌烦的,何况孩子?这是最笨拙的家庭教育方法。实际上是在培育孩子的逆反心…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身边曾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天,几名小学生爬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地上很脏,几个人都是满身的灰。教师见了很生气,走过去沉着脸问:“你们在于什么?”  相似文献   

20.
刘玉秀 《学前教育》2011,(11):27-27
我在班里的一角做玩教具,桌子上堆了各色卡纸和剪刀、胶水、水彩笔、铁丝、大纸盒等工具用品。孩子们去厕所时,围在我身边问:“刘老师,你要做什么呀?”我说:“给你们做一个小轿子。”“啊?轿子是什么呀?”“我在电视里看见过皇上坐轿子。”“庙会里也有。”……孩子们好奇地议论着。我说:“等我做完你们就知道什么样了,现在快小便去。等会儿还要去做操呢。”孩子们陆续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