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良芝 《图书馆杂志》2005,24(12):6-18,37
本文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有关“信息分化”和“数字鸿沟”的研究成果及其政策启示综述显示,虽然以上两种研究都是为了从信息资源分配的角度考察当代社会分化,但从文献来源和话语体系看,它们事实上构成了两个相互交叉的研究社区。前者的研究内容和话语特点主要由三种不同的研究视角(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和认知学视角)所决定,具有较强的伦理色彩;后者则主要由四种不同的政治立场所决定,具有较强的政治经济色彩。两大社区之间以及它们的内部分歧导致现有研究中存在很多相左的结论和政策建议,令研究继承者和政策选择者经常面对甄别和调和困难。本文在分析相关研究的特点和分歧的基础上,为未来研究和政策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数字鸿沟和信息分化的概念、研究内容、内涵和外延、立足点、影响范围及相关改善措施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促进社会信息获取的公平化。  相似文献   

3.
信息腐败是在社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问题.与其他各种形式的腐败相比,信息腐败更具有隐蔽性和危害性,也更加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控.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反腐倡廉和信息化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信息腐败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已经形成了明显的信息分化。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信息贫弱者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获取状况,探讨了存在的信息获取障碍。基于有关消减信息分化的理论研究,分析了发达国家消减城市信息分化的措施,总结了相关的成功经验。最后从制度、社会资本,以及信息贫弱者认知能力三个层面,提出了消减我国城市信息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牧人 《传媒》2011,(7):76
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是现时中国社会一系列问题、矛盾和危机激化的产物。如何分析、应对和化解群体性事件,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面对的重大、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也是新闻学研究前沿的题中应有之义。特别是当下,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因群体性事件引发进而酿成社会动乱,导致政权更迭,国内第一部专门研究群体性事件的新闻学作品《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与政府应对》日前问世,可谓此其时也。该书采用文献究索、个案解剖等方法,提出了一系列颇有见地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面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在信息分化问题研究中对整体性、以人为本和关注效用等理论的诉求,探寻符合上述诉求的逻辑起点。[方法/过程] 基于对信息分化领域所采用相关概念的梳理,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田野调查质性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可行信息能力概念框架,结合效用主义、可行能力、信息素养等相关理论分析,提出可行信息能力是信息主体在信息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实质自由。[结果/结论] 可行信息能力表现为信息主体在实践中的功能性活动,是结构因素、能动性因素和具体情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结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条件、社会规范、政策法规、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等内容,能动性因素主要包括个人意识、技能、知识状态、社会网络等内容,情境因素主要包括时间、空间和场景等内容。通过探讨可行信息能力作为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概念的适用性,发现其对信息贫困、信息行为、信息服务等研究领域具有可能的阐释作用。  相似文献   

7.
战争同人性密切相关,特别是战争的残酷性往往把人性推到了极端.考察三国之争与人性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把人性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紧密地联系起来,要以此双重的视野与双重的纬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信息资源知识产权制度研究》一书从国家信息化战略和信息资源需求动力视角,结合最新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成果,理论联系实践地对信息资源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为我们展示了信息资源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远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层抽样,选取广东省东莞市的1289名居民为样本,对其参与社会阅读推广活动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对社会阅读活动与信息贫富状况的关联分析发现,信息富裕者更有可能去主动搜集关于读书节等社会大型阅读推广活动的信息,从而使这一人群中知晓读书节活动的人数比例高于其他人群。信息贫困一方面表现为"信息获取意愿的贫困",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个体对信息获取缺乏(积极的或消极的)体验。对现有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和服务利用不足是导致信息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购书费用、年借阅量和数字阅读时间的增加对信息贫富分化影响显著,但这些因素对男性和女性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最近读了彭富春教授的新作《论中国的智慧》,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静。作者以极富智慧的哲学语言,立足于中西文化交错碰撞的历史长河,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独到的解读,表现出一个哲人的理想情怀、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书中语言字字玑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李明华先生的<信息交流与现代图书馆系统>一书进行评价.认为在信息交流与现代图书馆系统建设方面颇多供宏观决策参考的建设性观点,颇富时代感.在网络化建设体制改革和人员素质提高方面亦多有益见解,同时存在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的法学研究以及法学教育中,传统法律的价值何在?也许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众所周知,"中国法制史"是我国法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但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趋势下,法史课程往往因其注重理论缺乏实用性而受到质疑.中国法制近代化以来,律令为主的法律体系被废止,西方的民事、刑事、行政法律被大规模移植."学习中国法制史有何用处?"在此背景下,面对这样的提问究竟当如何回答?诚然,有关法律史的知识是法律人必备的素养之一,然而制度毕竟是业已死亡的,不能在法庭上直接使用,也就是说,不是一种现实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3.
陈军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6):108-111
通过对湖南省城乡居民关于信息分化的认知调查,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公众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情况,探求信息分化的主观成因。经统计分析发现,公众对信息分化的主观认知主要由其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决定和制约,公众自身的信息意识、信息状况自我评价、受教育程度有很强的解释力。在不同职业身份的公众中,知识分子具有最强的信息意识,对信息分化认知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贫穷是社会的顽疾,制约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导致人们贫穷的原因,除了自身勤勉因素以外,和身处的社会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每天都辛勤地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远离贫穷、走向文明和富裕,过上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然而,世界上有很多人即便工作再努力,生活依然在贫穷边缘挣扎,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印度经济学家阿比吉特.班纳吉和法国经济学家埃斯特.迪弗洛,为了探求贫穷的本质,花了15年的时间,深入世界五大洲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当代社会的信息失衡表现,"媒介排斥"现象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异常突出的传播学问题,其概念命名源于社会学上的"社会排斥",指的是具备信息需求的受众对象(个人、群体或组织),受到大众媒介这一施动者的作用力,从而全部或部分地被排斥出社会的信息化生态圈.造成信息化社会系统参与不足的状态.本文旨在提出"媒介排斥"的概念,分析其特征并对其表现类型加以划分,同时从"知沟效应"的角度阐明"媒介排斥"现象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档案信息资源规划至关重要,从国家层面转向社会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周林兴《面向社会的档案信息资源规划研究》一书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档案信息资源对社会发展的深刻作用,系统论述了"面向社会的信息资源规划"的内涵及其基本理论,通过对现状的调查,进一步探究了信息资源规划的评价体系、问责体系和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档案学的理念与模式>一书出版于2005年9月,是<当代档案学理论丛书>之一.该书主要包括中国档案学的逻辑起点、形成因素、基本结构和学科价值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9.
李孟秋 《出版广角》2018,(14):89-91
《信息简史》是美国著名科学作家詹姆斯·格雷克的一部精彩著作,以时间为线索向人们讲述了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从无意识的被动应用,到有意识的主动挖掘,信息推动着人类文明前进,彰显出巨大的力量.文章立足信息的前世、今生与未来,分析信息的发展历程,发掘信息的巨大价值,感受信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20.
对《信息资源与社会发展》一书的三大部分作出了详细的评价,认为它充分反映了20世纪末信息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动态,肯定它既是信息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又是一部难得的国际信息研究文献总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