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闻界》2016,(14)
自1988年"公民新闻"在美国提出以来,随着媒介环境的改变,公民传播权力的激活,公民新闻的行为主体发生了变化,由记者改变为公民,其理论建构也由记者"公民意识"的觉醒调整为公民"记者意识"的强化,面对当下公民新闻的乱象与伦理拷问,公民新闻尤其需要提升公民的"记者素养"。在公民新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传播伦理的追问以及媒体追求社会担当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及其传播科技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到新闻生产过程中."公民新闻"已经成为当下新闻传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然而却对新闻伦理问题产生了威胁,在新闻专业主义和自由多元之间产生了较量.以里约奥运热点事件为例,从"公民记者"在里约奥运会中的表现,参与的新闻报道与传播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及其影响,论述了"公民记者"在重视新闻伦理的基础上,做好新闻生产与传播,从而促进新闻舆论环境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苏状  王梅芳 《新闻界》2012,(18):37-40
当下新视觉技术与媒介环境下,公民新闻的传播特征实现了新闻伦理的某些新变。基于视觉传播场域,相应传统新闻伦理的"习俗的规约"、"客观的判断"、"公有之好"的伦理表现与伦理理想,公民新闻具有动机上的"自主的德性"、原则上的"正义的情感"、立场上的"弱者的反抗"的伦理特质,这些既为传播职业新闻伦理诟病,也在某种程度上构成职业新闻伦理实践盲点的补足,具有一定的反思意义。  相似文献   

4.
Web2.0环境下网站的新闻传播与传统网站的新闻传播相比具有全新的特点.本文通过对Web2.0代表网站掘客和微博客的传播特性对比,更好地刻画了Web2.0网站新闻传播的特性,同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公民新闻"的概念,并且结合"公民新闻"的理念,对Web2.0网站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自媒体"传播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格局,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的时代,往往忽略了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地阐述了"自媒体"传播形态下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和存在依据,说明"自媒体"传播形态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一次重构。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整个过程。很多人认为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过程的格局被打破,并进入到"自媒体"传播形态之下。"自媒体"传播形态,即任意一个人或组织机构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互联网,通过新  相似文献   

6.
余子泓 《东南传播》2012,(11):60-61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公民对于各种实时信息发布工具的掌握,人们的传播开始走入自媒体时代,也有学者称这个时代为后新闻业时代。新闻传播权力走向大众使人人都能做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的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以前只发生在专业的新闻传播媒体身上的新闻传播伦理的问题也开始不同程度的并且以新的方式出现在民间新闻传播领域。由于民间新闻凭借新的传播技术焕发生机还只是刚刚露出端倪,所以对其面临的新闻传播伦理问题也只能根据现有现象做一些初步的探讨。本文拟就近期在北京宣武门地铁站附近发生的英籍男子性侵中国女子事件,试着探讨后新闻业时代下民间新闻在面临特殊情境时产生的新闻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颠覆还是重建--市民新闻学的兴起及其应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传播科技的日益发展,借助以往仅为媒体专业传播人员所占有的传播工具,涌现了大量由市民记者采写、编辑和发布的市民新闻和博客专栏。市民新闻学具有突发性、遭遇性、开放性和非正式化等特点。面对市民新闻学的兴起,我们应建立起健全的应对机制,包括规范对传播工具的使用,树立传统主流媒体的正确心态,尽力提高市民记者的自身素质,以使市民新闻与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互为补充,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们离主流新闻网站还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新闻网站是大多数媒体网站的目标 ,但实际发展状况存在许多问题。主流新闻网站自身必须是品牌网站 ,因此它必须拥有新闻品牌 ,以及由此带来的足够的市场占有率和网民忠诚度。但是 ,新闻品牌是目前媒体网站以及传统媒体都缺乏的。品牌新闻具有权威性、大视野、触及大问题和焦点问题报道透明化 ,以及引导舆论主潮的特征。目前媒体网站的运营状况 ,在传播模式上 ,网络新闻传播是传统媒体宣传模式的实际延伸 ;管理模式上 ,媒体网站是以宣传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的实际延伸 ,缺乏网络运营所必需的法律平台 ,不利于新闻品牌和主流新闻网站的产生。但是 ,入世之后 ,随着一个全面、彻底的市场机制的建立 ,以及政府职能和行为方式的转变 ,一个规范、公平的新闻市场有望形成 ,这将推动新闻品牌和主流新闻网站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在Web2.0基础上形成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生产形成了社会化生产、职业化生产和智能化生产三者并存的状态。社会化生产包括公民讲述、官方发布两种方式,职业化生产则包括媒体复述、记者改写、记者代言、记者创作、记者策展等五种方式,智能化生产即智能生成新闻。这诸种生产方式促成了全体社会行为主体都成为新闻生产者,从而形成了巨大的新闻生产主体网络。新媒体语境下的这一新闻生产主体网络,使传统媒体时代的"我-他"传播,转变为"我-你"传播和"我-我"传播,从而获得了新闻生产主体的主体间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何晶 《新闻世界》2011,(8):141-142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公民媒介素养的提高,使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发生变化,并催生了网络新闻发言人这一特殊形态。本文试分析网络传播环境下,新闻发言人与媒体记者博弈机制的变化,揭示这种沟通机制网络化背后信息传播环境的日益开放。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便捷使我国英文新闻网站成为传播"中国好声音"的重要媒介,但其对外传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国际舆论仍被国外主流媒体所主导。本文通过统计和分析发现网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提升对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进入web2.0时代,便利的网络操作技术让"全民写作"具备了可操作性,由此衍生了"公民新闻"这一全新的网络概念."公民新闻"的诞生首次促使部分新闻发布的权力规模化地转移到普通民众的手里."公民新闻"在内涵和外延上给传统的新闻概念带来了冲击、对传统的主流媒体施加了微妙的影响力.如何应对这种影响力带来的利弊,是主流新闻媒体难以避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整合:地方新闻网站的改革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文闻 《今传媒》2007,(1):57-57
经过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努力,中国重点建设的8家中央新闻网站和24家地方新闻网站成功改变网上新闻传播无序的局面,已经成长为主导网上新闻舆论的网络"主流媒体".地方新闻网站作为网络主流媒体,其网络舆论的引导作用大大加强,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4.
张羽  赵俊峰 《新闻知识》2006,(11):19-22
进入新世纪以来,从纽约到伦敦,从汉城(首尔)到东京,“公民新闻(CitizenJournalism)”正在海外传媒界勃然兴起,有关“公民新闻”的讨论已是沸沸扬扬。[1]在国内,随着媒体对在9·11恐怖袭击、印度洋海啸和伦敦地铁爆炸等重大事件中博客出色的传播作用以及对韩国OhMyNews公民新闻网站的报道,公民新闻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按照维基百科的解释,公民新闻也称之为“参与式新闻”,指“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2]也就是说,在公民新闻中,作为普通人的公民发挥了主动和积极的作用,而不像传统新闻时代,新闻从…  相似文献   

15.
翟梦杰 《青年记者》2013,(17):22-23
"公民新闻"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美国。但是它正式进入公众视野,却由于2000年初OhmyNews的建立。①该网站推行"平民新闻"制度,网站的任何一名注册用户均可成为OhmyNews的记者。在《我们即媒体》(《We Media》)一书中,作者Dan Gillmor对"公民新闻"概括如下:公民新闻,也称为"参与性新闻",即公民"在搜索、报道、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播事业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一直不断发展,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体的诞生促成了新闻专业主义的新闻理念,多少年来新闻媒体也始终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而互联网web2.0时代的到来,使"每个公民都是记者"的草根传播成为可能。新兴的草根传播方式成为传播格局的新力量,为专业化进程补充了新的内容,但同时也与专业主义产生了冲突,这些碰撞的火花在引起我们思考的同时,如何完善这一新兴的传播方式,使草根媒体能发挥所长、弥补缺陷,与新闻专业主义相辅相成、促进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公民记者作为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普通民众,伴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应运而生,他们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记者作用。公民记者拥有更丰富的新闻来源、更快捷的传播手段、更多样化的成员组成、更及时的反馈信息,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模式形成挑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是应对挑战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使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拥有“公民新闻”的传播和接收设备,并且拥有越来越强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这就使得这种以非专业新闻传播为主题的新闻传播模式崛起并盛行,并且使得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记者,这种新闻模式已经在众多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的报道中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在新闻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笔者从传播学的视角对公民新闻进行了解读:对公民新闻传播模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也从“使用和满足”理论、“沉默的螺旋”假说、自媒体传播的信息环境和公民新闻的社会功能四个方面对公民新闻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梳理国外文献,对国外公民新闻与主流媒体和社区媒体融合的两大发展路径进行了初步反思.国外公民新闻融入主流传统新闻业虽然是一条可供选择的现实路径,但这种方式只能吸纳少量的公民参与,并且对公民参与的引导比较有限,也并未充分提升公民的媒介素养.相比而言,公民新闻融入社区新闻的路径更为重要,也更加适合中国国情,它植根社区并鼓励不同社群进行广泛对话,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变中国社区新闻发展缓慢的局面和公民新闻发展的无序状态,有利于缓解现阶段部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各地新时代"主流媒体"的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肩负着集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为一体的全媒体传播任务。网络视频在各地方新闻网站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各地方新闻网站的视频内容现状究竟如何?笔者选取了作为全国首批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之一——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旗下的"川网视频"为例,试图据此分析目前地方新闻网站的视频内容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