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总命题,并断言"知识分子改造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随着"工农兵方向"的确立,阶级斗争观念上升为审美的主旋律,人性也遭到阶级划分。就当时批评界对"毒草"的种种诟病来看,显然,文学规范的确立者认为,非无产阶级的人性,绝对不属于无产阶级人物的"真实"内心,因而是必须予以清除的。于是,诚心归顺,但又尚未完全泯灭其主动性和个体性,受着复杂的现实人生"蛊惑"的作家们陷入了尴尬的难局……  相似文献   

2.
"文学的自觉"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也是"文学史哲学"的一个重要学术命题;它关乎如何认识民族文学成熟独立的历史起点,也是文学史家把握文学自觉的多元动态进程、进行历史分期的理论基础。近30年来,围绕这一"鲁迅问题"的论争,这一命题则始终被视为只有单一内涵的"文学史问题"。因此,论争陷入了"各种观点自圆其说,不同观点相互对立"的僵局。要打破目前的学术僵局,让看似各自对立的不同观点,"各居其位,各是其是",必须转换学术思路:首先,从"文学史"回到"文学史哲学",在全面把握先秦以来文学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对"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前提假设"所蕴含的复杂内涵作一番学理反思和逻辑洗炼,为文学史研究提供一个宏观的理论参照系;然后,再由"文学史哲学"回到"文学史",对不同时代、不同性质、不同形态的"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内涵和特点做出准确界定,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9·11"恐怖袭击事件过去已十余年,美国文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持续关注,并诞生了许多与之关联的文学作品。2011年美国作家艾米·沃尔德曼发表了她的小说处女作《屈服》。作为一部与"9·11事件"密切相关联的文学作品,《屈服》关注的是该事件对整个美国社会以及美国民众的改变。作者通过自己独特的新闻视角,准确而又深刻地为读者呈现出了"9·11事件"之后美国社会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转载是文学生产的第二现场,是文学再传播的一种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报》作为全国性的文学评论报纸,承担着阐释文艺政策、发表文艺评论、推进文学运动的责任。《文艺报》转载国家刊物上的文章,将文学批评从“个体”推向“群体”。同时,《文艺报》也转载地方报刊上的文章,为全国各地文艺信息的交换提供了平台,推动了文学大众化。《文艺报》的转载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主流话语渠道,参与建构“十七年”时期的文学制度。  相似文献   

5.
历代史志目录中,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首次对“小说”进行相关记述。《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这一“源”对后世子部小说这一“流”产生深远影响。《汉书·艺文志》“小说家”对后世子部小说的选材影响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思想三方面。《汉书·艺文志》还在小说观方面确立了两种基本模式:一为实录精神;二为“君子弗为”与“一言可采”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6.
莫雨曦 《美育学刊》2023,(4):113-120
20世纪40年代多被认为是沈从文文化政治理念成形的起始时期,通过梳理沈从文40年代有关文学、社会与“美育”理念的时文,可以探寻沈从文这一时期对社会制度和政治治理的思考。具体来说,沈从文从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一说发展出“以美育改造政治”的主张,将文学、音乐、美术都纳入其重造社会的“美育”之中,期以“美的原则”作为最高原则,培养出同时拥有艺术素养、丰沛情感和现代科学知识的下一代新公民,成为建设和治理未来中国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空间环境都有着相当程度的现实指涉,要将之转化成绘画而又要忠实于小说,就需要画家对小说所指涉的现实内容有所把握,也即图像要与语言具备某种"共相"。丰子恺熟悉江南的地域特征与人物特色,又对语言与图像这两种符号的基本特性有深刻的认识,努力追求"语图共相",因而他的绘画取得了成功;而其他如刘岘、刘建庵等同时代画家的作品与小说缺少"共相",往往归于失败。因此"语图共相"的概念可以为以图像演绎具有较强现实指涉的文学文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2013年5月9日至5月11日,"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前沿论坛暨《当代文坛》2013年学术年会"在天水师范学院召开,来自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十几所高校以及《当代文坛》编辑部、《人大复印资料中心》编辑部的4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上,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就  相似文献   

9.
国家精品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组,为实现国家精品课建设"五个一流"的要求,加强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制定了五年精品课建设规划,2006年启动精品课建设,抓师资队伍建设,完成了"基础年"各项准备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通过对外国文学经典名著进行典藏,能有效保存和利用外国文学经典名著,通过合理的组织与整理,使馆藏外国文学经典名著成为有序化的科学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过程.对原有资源进行重新有效配置的典藏,有区别地划分不同的书库,反馈用户服务的利用成效,为本馆工作人员及采访人员提供最可靠、最全面、最及时的信息,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效益,保障图书馆的外国文学经典名著文献资源建设质量和利用率,使图书馆更好地开展服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文依据1919年以来百年间各个时期的主要体育史专著,考查了中国体育史中"中国古代体育史""中国近代体育史""中国现当代体育"和"世界体育史"话语的形成与史观范式的形成演进,指出由于中国近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需要和语境变化,形成了不同的体育史话语与研究范式,并对今天的体育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文学新建构语境中重新审视《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书中内涵的跨越性比较思维与开放性全局眼界赋予自身历久弥新的世界文学品格。具体探讨文学主流与文化多元性的辩证统一、流亡文学主题所具有的世界文学胸怀以及中国理论话语在跨文化阐释中的有效性,从而对《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的文学价值与理论资源进行充分挖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地方文献搜集、数字化处理和利用现状出发,讨论地方文献建设利用的现实意义和打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讲话》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和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对文艺的论述,但赵树理并未读懂《讲话》的言外之意,因此赵树理的“为农民写作”的文艺创作与毛泽东《讲话》中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创作精神存在着潜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两大流派之间,存在着激烈的思想纷争。在诸如“民族形式”问题、“知识分子”与“人民”的关系问题、“写光明为主”的问题等方面,以周扬为代表的一派和以胡风、冯雪峰为代表的一派,始终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前者从政治的角度出发,谋求对文艺问题的政治化解决。后者却强调文艺用它特有的方式为现实服务,两个流派的纷争一方面彰显了各自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各自的局限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17年时期”《人民文学》的审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程来考察,从1949年建国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的17年时期,是《人民文学》最具权威和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它寻求政治与文学平衡点最有效、同时推出文学新人、塑造文学经典最辉煌的时期。由于《人民文学》所担当的历史重任,它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其审美气质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如同当代文学在建国初期的发展一样,现实主义在《人民文学》上经历了一个从革命现实主义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再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演化过程,它所期待的批判现实主义或者是干预现实的现实主义的实践仅是昙花一现。它不仅见证了17年时期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也在实践着自己确立的文学观念、文学范式,引导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潮流。而它在审美气质上表现出的特殊性,对艺术的坚守为其审美带来的影响,仍能给我们很多的启迪,仍然值得加以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读者服务和馆藏发展是图书馆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对读者阅读心理的研究和掌握,有利于促进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的引入,为古典文学接受史研究奠立了理论基础。从传播接受史的角度看,唐诗经典意义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多元化历史过程。中唐的元和时期是中国诗史上的重要时期,既导致了唐诗的大变,又开启了宋诗某些重要特征之先河,且形成了明确的、自觉的流派意识。对元和诗歌的接受学研究,可以整个元和诗人群为对象,按中晚唐、两宋、金元、明清、近现代诸时期为线索,考察其在传播接受过程中的不同变化和情形,揭示传播接受史的某些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麦金太尔<德性之后>的德性论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氛围表现出了很大的一致.因此,借助其德性论对新时期文学进行反思,对我们认识新时期文学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冲突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