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二战期间,中国政府应盟国要求,派遣远征军进入缅甸,援助英国对日作战,历经艰难险阻,付出巨大的牺牲,虽以撤退而告结束,却勘踏出一条收复缅甸的胜利之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作者在分析、综合、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比较权威看法的基础上来探寻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抗战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件大事,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因而引起了史学界甚至文学界的重视.本文从当时的国际形势、与国内战场的关系以及为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文章叙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之背景、经过 ,阐明远征军入缅作战是国内抗日战争的继续和延伸 ,是适应远东抗击日本法西斯战争的战略需要 ,远征军在缅作战的态势 ,直接影响国内战场及东南亚战场的对日作战。揭示中国远征军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作出的巨大贡献 ,昭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民族精神。远征军入缅作战 ,为抗战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5.
抗日战争时期,缅甸战场既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部,又是东南亚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争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6.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篇章.从总体上看,此次远征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2年2月至6月,远征军十万之众进入缅甸,损失惨重,最后竟减至四万余人,以失败而告终:第二阶段从1943年春至1945年1月,远征军重整旗鼓,自滇西和印度反攻缅甸,所向披靡,歼灭日军五万余人,取得辉煌战果.本文拟对远征军入缅第一阶段惨遭败绩之原因略作探析,以就教于同好.  相似文献   

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不仅在自己国土上牵制和消耗了日军大部分主力,而且还在1942年春组成远征军开赴缅甸,转战中、缅、印三国与英美盟军协同对日作战,历时四年。中国远征军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作战。由于各种特殊复杂因素的作用,中国远征军未能完成预期的保卫缅甸的使命。但中国军队在缅甸的英勇作战,提高了中国军队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对亚太战场以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均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中国远征军英勇作战,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国际运输线,保证了滇缅公路的畅通无阻,对中国大陆战场的总反攻,创造了条件。同时,也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必胜信心。  相似文献   

8.
1942年,中国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确保滇缅国际补给线,派兵入缅协同盟军作战,我远征军将士英勇顽强,血战数月,令人感佩,然而,由于敌我实力悬殊,加之中英战略目标不一致和明显军内部不能协调一致导致指挥紊乱和中国远征军对缅甸的敌情、地形、民情等了解不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不足等各方面原因,导致了远征军惨败而归。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中国女子举重队在第14届亚运会53kg级的比赛中失利的原因,找出不足,认真研究对策,以利再战,迅速提高我国女子举重53kg级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开始大规模地接纳中国留学生,一直持续至今.这种态势的出现和长盛不衰是由中日两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中国方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等"推力"、日本方面为实现国际大国而采取积极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政策等"拉力"、以及其它外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通过回顾缅甸东吁在二战期间曾经的辉煌,对爱国华侨抗战情结的展示,缅怀抗日志士的英雄业绩,力图描摹出在缅甸这块湿热的土地上,崇尚英雄、爱国(爱祖籍国、爱居住国)、爱乡,依然是旅缅华人区的主流现象。提出:以缅甸华人的抗战情结为基点,以东吁抗战文化宫为基地,丰富和完善缅甸华人抗战文化圈,呼吁海外华人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记住历史,奋发图强,共同建设人类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12.
德国法西斯在其发动的二战初期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横扫大半个欧洲,势力猖獗鼎盛一时,但却很快灭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德军战略部署和后勤补给能力两个方面作抛砖引玉之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大陆花嫁①"政策是"满洲②移民"政策的重要辅助工具。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出于政治与军事目的,再次提出了向"满洲移民"的计划,并且从1932年开始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屯垦病"的出现使其濒于破产,为了解决该问题,东宫铁男提出了"大陆花嫁"计划,号召女性到"满洲"去。于此同时,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出现了"昭和恐慌",经济疲敝,为了摆脱贫困状态,受到日本(政府欺骗性)宣传的影响,部分日本农村女性渴望到达"满洲",开拓自己的新天地;此外,由于媒体的影响,日本女性对于自己的过劳的生活状态不满,开始渴望获得自由,获得美满的家庭生活,因而选择奔赴"满洲"。随着日本的战败,这些来到中国东北的"大陆花嫁"最终沦落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4.
川军作为旧中国的地方实力派军队,虽然在一系列的内战中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在抗战时期,他们从民族利益和自己的生存出发,大多数参加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对于推动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实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新军是清政府为巩固其封建专制统治而效仿西方国家军队建设的新型军队,但新军由于受来源、民族民主思想、尚武精神、政治风暴等条件的影响,以及革命派在各地新军中鼓动、宣传与策反,促使部分新军倒向革命,由清王朝的保卫者变成了王朝的掘墓人。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期,发生了一场欧洲范围的巨大冲突,引发了欧洲北部至中近东的广大地域的战事。人们比较熟悉克里木战争,但是几乎不了解1854年波罗的海战争。实际上,1854年的波罗的海战争也是这一场大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地表明:法英两国为了谋求欧洲的优势,曾以军事力量直逼俄罗斯帝国的心脏。无疑,波罗的海战争严重地打击了这个帝国的军事威望与国际声誉。因此,必须加强对于1854年波罗的海战争的研究,才能深刻认识当时欧洲列强法英与俄罗斯之间的大冲突的实际状况与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数学在14世纪以前一直是世界上数学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16世纪以后,中国数学日益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有:近代数学的发展与社会工业化紧密相联,而中国封建落后,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依然为农业社会,未能步入工业社会,这就阻碍了和工商业有关的数学发展;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也是阻碍中国近代数学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考察中国古代数学自身运动的逻辑,可以发现它是一种零散的、经验的数学知识,缺乏较严密理性的自组织结构系统,有着内在机制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为了达到全面亡华改换华夏文化主体的目的,侵华日军对华北地区的文教机构极尽毁坏之能事,主要表现在:毁坏文教机构之房屋、抢劫仪器设备等资产;占据文教机关之建筑,改做军政用途。另外,为躲避战火,各类文教设施在迁移过程中也备受摧残。日军对华北地区所实施之“文化大屠杀”是对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亵渎与犯罪。  相似文献   

19.
二战前,波兰是英、法在欧洲大陆军事上最强大的盟国.可德国的蓄意侵略,波兰自身的失误与弱点,英、法的坐视不救,苏联的背后捅刀子,最终导致了波兰的迅速败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