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     
《新闻实践》2014,(7):6-6
8.38亿户新华社6月22日讯:2014移动互联发展大会今日在京举行,会上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和特征亮点。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38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达67.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  相似文献   

2.
《声屏世界》2013,(3):114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上网用户达4.2亿,占到网民总数的74.5%,手机作为第一大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行业人士预测,2013年,主流互联网应用移动端流量占比将全面过半,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真正到来!当互联网的"手机时代"拉开大幕,手机网民规模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12,(20):2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专家在近日召开的2012年增值电信业务合作发展大会上表示,移动互联网用户已成为推动中国互联网深入普及的关键动力。预计未来两到三年,中国移动终端网民数量将超越PC终端网民数量。由于智能手机普及、手机上网资费下降、手机应用多样等因素,手机网民规模快速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此前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  相似文献   

4.
《声屏世界》2013,(2):79
移动性和社交性是现代人生活的两个典型特征,与其说乔布斯的苹果开启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还不如说乔布斯准确定义了这个时代特征。移动性与社交性依然是2012年互联网营销的主旋律如果说2010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元年,那么2012年绝对是中国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标志性意义的一年。据CNNIC的第30次互联网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达到3.88亿人,超过了传统PC网民,可见手机已然上升为中国居民第一大上网终端,一个移动传播的时代正扑面而来。居民在途时间的增多促进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7年11月5日,互联网巨头Google公司公布了自己的无线业务发展战略,宣布与33家终端厂商和运营商结成"开放手机联盟",共同开发基于Linux的开放源代码移动手机系统。通过这项计划,Google、中国移动、T-Mobile、宏达(HTC)、高通、摩托罗拉及其它几家公司将携手开发新型手机。目标是把手机打造成  相似文献   

6.
2007年11月5日,互联网巨头Google公司公布了自己的无线业务发展战略,宣布与33家终端厂商和运营商结成“开放手机联盟”,共同开发基于Linux的开放源代码移动手机系统。通过这项计划,Google、中国移动、T-Mobile、宏达(HTC)、高通、摩托罗拉及其他几家公司将携手开发新型手机。目标是把手机打造成功能强大的便携式电脑。  相似文献   

7.
《青年记者》2015,(8):60
易观智库最新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数据盘点与2015预测专题报告》数据显示,在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速虽走低,但用户数达到7.3亿人,与2013年相比增长11.8%,继续保持着超越PC端用户量的态势。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迎来增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科技》2013,(9):20-21
经过过去两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移动互联网目前在盈利模式、产业格局等方面进入关键性一年。艾瑞咨询日前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204.2亿元,同比增长75.4%,环比增长10.4%。2013年第一季度移动互联网市场增速较前几个季度有所下降,原因是目前移动互联网市场众多领域竞争已  相似文献   

9.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份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达8.17亿。①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已达到3.8亿人。②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和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影响着受众媒介接触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得最新的新闻和资讯。  相似文献   

10.
继今年4月iPhone/iPad客户端阅读器正式上线后,《京华时报》近日又推出Android(安卓)版阅读器,支持各种Android手机用户免费读报。京华时报移动新媒体应用日渐完善。据易观智库近日发布的第三季度中国移动终端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今年7至9月,Android(安卓)系手机销量已占智能机市场销量58%。京华时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继续高速发展的一年,也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大幅度增长,远远超过中国网民的增长幅度。手机网民数量首次超过PC机网民数量,预示着移动网民将继续大幅增长,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与空间异常广阔。这一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看点与亮点多体现在移动网络方面。  相似文献   

12.
当手机进入千家万户时,基于手机终端的无线互联网产业正汹涌袭来。2004年,当西门子创投亚太区投资合伙人居易非看到无线互联网正孕育的巨大机会时,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无数人羡慕的风险投资人职业,而成为无线互联网产业的创业者。  相似文献   

13.
《青年记者》2009,(24):73-73
《2009~2010中国移动互联网阅读市场状况调查》显示,2009年,中国手机阅读市场规模为50亿元,未来两年将保持快速递增趋势,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46亿元,2015年将突破100亿元大关。从增长率来看,2010年、2011年将是未来几年发展最快的两年,平均超过50%。  相似文献   

14.
移动互联网颠覆广告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结合,即具有"随时、随地、随身"的移动特点,又具有"分享、开放、互动"的互联网优势.它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宽带的部署、智能3G手机、平板电脑的使用普及而到来.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为4.29亿人,同比增幅高达37.64%.而2012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过5.2亿人次.到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或将首次超过互联网用户数.[1]为适应移动互联营销环境的变化,向越加挑剔的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企业不断寻求新技术、新盈利模式,在摆脱常规交易模式和市场局限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价值网络.  相似文献   

15.
无线网络应用于手机、PAD等移动终端,标志着我们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小巧、便携的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与互联网媲美的信息服务,将人从电脑前解放出来。同时移动终端的普及与运用也改变了传媒产业的格局与组织结构,使媒介融合呈现新面貌。  相似文献   

16.
吴红晓 《传媒》2013,(2):28-30
只要是将手机终端和数据(除语音之外)的传播应用融合在一起,就都是手机媒体手机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和传统传播方式的显著特点有三:一是终端就是媒体,媒体就是终端;二是手机媒体更多依赖手机平台运行;三是广义的手机媒体除了是全媒体还是多功能化的个人中枢,成品形式多样且不断创新.因此,总结中国手机媒体的发展状况,必须从智能手机终端、手机平台和应用、各种手机媒体形式的创新三大方面全面分析. 移动互联网占据主流,智能手机迅猛增长由于手机媒体内容和终端的不可分性,而且目前主流的手机媒体均通过移动互联网传播,所以手机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数量,加上移动互联网的情况,直接印证着手机媒体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互动空间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捷 《东南传播》2010,(3):21-23
2009年算是中国的3G年,随着3G网络在中国的逐渐铺开,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中国已经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开始"定居"互联网,手机网友成为我国互联网消费群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互动空间,涉及到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核心,是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潜在能量的关键。本文将梳理国内移动互联网在传播互动空间打造方面的发展脉络,从传播学理论角度切入分析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互动空间发展现状,对中国移动互联网互动空间打造的发展方向进行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18.
手机电视是移动视频的一种。2005年3月,上海文广新闻集团获得国内第一张手机电视运营牌照,标志着我国手机电视的起步。2008年6月1日,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推出的《视讯中国》手机电视正式在中国移动手机电视平台上线,开通新闻、娱乐、体育、音乐、电视剧、电影等七大类节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播》2012,(8):93-93
我国首部移动互联网蓝皮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2)》6月7日正式发布,该书由人民网组织撰写,对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作了全景式的回顾。蓝皮书指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平板电脑的热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门已经开启。“移动改变生活”已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广告词,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世界最大的移动终端产能,移动互联网正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随时随地看奥运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在奥运史上第一次通过手机开展比赛视频直播商用服务。奥运会前中国移动紧急定制了一批支持CMMB手机电视标准的终端,国产手机厂商新邮通、中兴通讯、联想、宇龙酷派生产的首批4万部电视手机被赠送给奥运志愿者和体育代表团,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用手机看奥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