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字     
《小学语文教学》2006,(7):57-57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日“二”字,书三画训日“三”字。其子则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日:“儿得埃,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相似文献   

2.
3.
甲骨丈的“人”字笔画很简单,只有一撇加一捺。孩子启蒙读本,第一句便是“人手足刀尺”,人字放在首位。“人”字的这一撇一捺,相互支撑,就像人生存在社会中,要相互支撑。不相互支撑,只有一撇或只有一捺,那成不了人,连“一”也不如。“人”字就像分开两腿,脚踏实地,站得稳稳的。这一撇一捺,要分开,但当中的尺度要把握好。分得过于大,...  相似文献   

4.
李恩娟 《学语文》2002,(5):35-35
文学语言中的大数字夸张,往往能将作者的主观感受抒发至极致。古典诗词这方面的例子俯  相似文献   

5.
忽视小节、眼高手低是青少年的通病。我没有板着面孔进行干巴巴的生硬说教,而是巧借“一”字开了一次班会。  相似文献   

6.
“爷”     
从未叫过“爸”这个字。因为我只叫“爷”。当我写下这个字时.我觉得我用的不是墨水,而是泪水。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表短时义的“V—V”、“VV”和“V一下”都应看作“动+量”组合。历时考察表明,表短时义的“VV”和“V一下”格式都是由表短时义的“V—V”格式演化而来的,三者在共时平面上能够并存。是因为其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各有区别。在共时层面上.当主语为生物且动作为来然态时.这三种格式可表达尝试义。“VV”式与尝试义之间的匹配关系规约化后就会形成一种构式意义.构式意义又反过来对进入句中的成分施加影响。经由类推机制,使得能够用于该句式的成分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8.
黄侃 《学子》2003,(2):52-52
一字诗:前几年,某文学刊物刊登了一首题为《生活》的诗。全诗只有一个字——“网”,它高度概括了“生活”丰富、复杂的内涵,形象生动地道出了生活中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关系。一字书信:相传乾隆十九年朝廷开科大考,纪昀(纪晓岚在兄弟排行第五)赴试前,给同县才子张玉连(也排行第五)写信道:“纪五问张五,进京会试不?”让书童呈上,张的复信,纪昀打开一看,却只有一个“不”字。一字军书:1944年12月,德国军队包围了美军第101空降师。德军派人送信劝降,美军统帅麦克奥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潜能需要老师挖掘,否则就会使一位优秀生流失。潜能不是生来就有的,它需要转化,需要一个过程。如何转化潜能生,教师既要具备想做好转化工作的自觉意识,又要工作技巧上下硬功夫。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表短时义的“V—V”、“VV”和“V一下”都应看作“动+量”组合。历时考察表明,表短时义的“VV”和“V一下”格式都是由表短时义的“V—V”格式演化而来的,三者在共时平面上能够并存。是因为其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各有区别。在共时层面上.当主语为生物且动作为来然态时.这三种格式可表达尝试义。“VV”式与尝试义之间的匹配关系规约化后就会形成一种构式意义.构式意义又反过来对进入句中的成分施加影响。经由类推机制,使得能够用于该句式的成分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11.
这是名诗人徐志摩1923年10月30日写下的《沪杭车上》,诗以极为简洁的字再现了匆匆时光的形影、身姿,告诫人们时光易逝须珍惜,催人奋进!全诗78字,其中“一”字就有“七”个之多,连连运用,却没有让人感到丝毫厌烦,反而给人以用词别致,一气呵成的美感!  相似文献   

12.
"头"是人身体的重要器官,也是语言中值得研究的核心词汇。"元、首、头"作为"头"语义场的成员,在历史上经历了更替演变。采用历史比较法和语言学理论,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将"元、首、头"三者更替的关系脉络及原因和发展状况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考察"半""一半"和"一A半"等"半"类词语的性质和功能。"半"有数词和副词的性质,并无量词的功能。副词"半"是数词"半"语法化的结果,对"半"的多功能的分化和"一"的虚化促成了"一半"的产生。副词"多/大半"是词组"多/大半"词汇化的结果,同样,对"A半"多功能的分解也促使"一A半"的出现。在现代汉语中,与数词"半"对立分布的"一半"是数词;与副词"A半"主要处于对立分布状态的"一A半"也是数词。虚化了的"一"在"一"类词语中不宜再看作数词。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是我国第一部按照六书理论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本文从解说体例和分类两个方面对《说文解字》的"酉"部字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5.
谈“一”字     
“一”字虽然字形简单,但它却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字.“一”字的基本用法:一是它独立为字的用法;二是它作为构字部件的用法.“一”字作为一个独立的汉字,有实词的用法,也有虚词的用法.当实词用,有数词、形容词、动词等用法,当虚词用有副词和连词两种用法,情况比较复杂.“一”字作为构字部件使用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作形声字的形旁,二是作指事字中指示性符号使用.  相似文献   

16.
祈使句看起来很简单,但中考试题对其测试的角度还真不少,因此令一些同学感到为难。下面笔结合中考试题对其考查形式分析如下,希望对同学们全面掌握其用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我们班主任能做到严字当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我们的“爱”去关心学生,去呵护学生的成长,即使是批评,学生也会从中读出关爱,读出真情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百度"词性的辨证分析及搭配的考量,再有与"V+一下"结构语义成分做对比,我们最终确定"百度一下"是一种特殊的"V+一下"述宾短语。作为网络流行语,它的语义内涵在扩大,它的词性已经动词化。  相似文献   

19.
在充分占资料的基础上,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对汉语"人"部字的研究概况做了相关介绍与评述,并指出"人"部字还留有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世界上流传至今唯一表意体系的文字。到现在它依然魅力无穷,显示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因为它包蕴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影缩的方式传载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一”字是汉字中的重要一员,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它排在第一部第一字。从“一”字及与“一”字相关的“天”、“元”等字的含义上,我们可以透析出汉字不单单是一种书写符号,它更多展示的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意识,更多地传达着中华文化的感性与理性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