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子汉的难言之隐 小军身高1米8,热爱运动,虽然才上初二,但看起来已经着着实实是个男子汉了. 但最近一段时间,小军每天晚上都死皮赖脸地懒在爸妈卧室的沙发上,不肯回自己的房间,搞得父母莫名其妙,逼问之下,小军才吞吞吐吐地说:“我不敢一个人睡!”父母简直怀疑自己的耳朵,比父亲都高出一头的大小伙子竟然不敢一个人睡觉!可小军的害怕却是真实的,他开始的时候并不想打扰父母,强忍着害怕在自己卧室睡,可是一连几夜都睡不踏实,由于休息不好,都已经影响到上课听讲了.  相似文献   

2.
正开学两周后,班上转入一名新生——小军。初次见面小军沉默而胆怯,按惯例我先与家长交谈,才知她是孩子小姨,目前由她负责管理孩子。因孩子父母已在南方打工多年,就托在城里做生意的小姨监护读高中,但他小姨说:"自己孩子也小、生意又忙,小军就全靠班主任了,她也会全力配合班主任工作,只要让孩子安全读完高中就行"。听了这些话,我只好收下小军。  相似文献   

3.
星期天上午,某校初一学生小军和同学相约到学校打篮球。打完篮球后,他们看到学校操场上有一排秋千,小军兴致勃勃地坐上秋千,并让同学帮其荡起秋千。玩耍中,小军不慎从秋千上跌落,导致头部受伤,缝了十几针,花去医疗费3000多元。小军父母认为儿子受伤地点是在学校,自然应由学校承担责任。但学校说当时已经放假,学校已无照管职责。双方争执不下。问: 是否只要学生在学校受伤,就该由学校负责?  相似文献   

4.
蒋恰 《家庭教育》2009,(10):43-43
今年16岁的小军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因他的父母经商多年,家境富裕,且因为小军系家中独生子女,父母及其他长辈对小军是宠爱有加,有求必应。  相似文献   

5.
正"老师,你快过来看小军。"学生小民跑来,笑得很是神秘。我疑惑地问:"小军怎么啦?""老师,你看看小军。"这时小阳也跑过来,奇奇怪怪地咧了咧嘴。我急忙到了教室,见一群学生正围着小军叽叽喳喳的,见我过来,又急忙向我围了过来,"老师您看,小军的头发!"一眼望去,我也被吓了一跳——原来小军弄了一个全新的"爆炸头",就是怒发冲冠、毛发一根根地翘起来的那种。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洛阳涧西某小学五年级男生小军跳楼之后,民间议论以及小文章大文章吵嚷不休,笔者与小军及小军的父母很熟,听来听去瞅来瞅去不见哪方谁人弄出真相而砸在问题的点子上,热热闹闹神神秘秘一阵子,只让喜欢搜奇猎艳的报刊及读者刺激了一阵子。  相似文献   

7.
15岁的小军父母离异后,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后来父亲再婚,将他接回。可置身新家庭,面对继母,小军很不适应,再加上父亲忙于工作,疏于与儿子的沟通,使原本内向的小军更加少言寡语,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不仅对父亲的管教置之不理,甚至出言不逊。而继母碍于自己的身份,严管,怕小军记恨;不管,又于心不忍。正是这种矛盾心理,使小军与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以致后来迷恋上网,不能自拔,并逃学、撒谎。2005年1月20日,小军写下5万字的网络笔记,留下遗书,在分不清现实与网络虚拟世界的情况下,跳楼自杀。一个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与父母和…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蚌埠市的林林问:我的邻居小军今年16岁,是某中专学校的学生。今年年初,小军因盗窃嫌疑被公安机关抓获。他所就读的学校在得知此事后,作出了开除他学籍的决定。法院对小军一案开庭审理后,认定小军犯了盗窃罪,但因他犯罪时不满18周岁,所以法院予以从轻处罚,判处小军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宣判后,小军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学校,要求继续读书。不料,学校却拿出一份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声称学校与小军已不存在任何关系。无奈,小军只好求助于处理此案的法官。法院向学校发出了司法建议书,建议学校遵照法律有关规定接受小军返校,但校长仍以收留一名盗窃犯给学校声誉带来不良影响为由,拒不接受法院的建议。我想请教一下时博士,学校的做法正确吗?小军还有没有可能重返校园呢?  相似文献   

9.
何捷 《中国教师》2010,(10):47-47
<正>意外地发现,许多学生回到家,父母的第一句话几乎都是"今天你过得好吗"。我自己做了父母后,虽然孩子才上幼儿园,但每天也很自然地询问:"今天你过得好吗?"许多人都会觉得,这句  相似文献   

10.
小军上初二了,已经是一个大男孩了,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自尊心较强,也比较脆弱.生活在贫困家庭中的孩子,比一般人的自尊心还要强,他们强烈地要求维护人格尊严,对于别人把自己作为"施舍"对象极为反感,往往认为那是一种耻辱.所以,小军拒绝同学们的捐款也在情理之中.这正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但是,小军当下确实需要帮助,我们如何既帮助小军,又不伤他的自尊呢?  相似文献   

11.
<正>"你才出来混几年?"家长在电话里的一声呵斥让我一时间懵住了。这件事发生在我刚调入新学校时。那年,我接手一年级,班上有一个既让我喜欢又让我头疼的男孩,名叫小沈。我能在上课时听到他精彩的发言,感受到他思维的睿智。我也常常看到他下课时和同学打闹,目睹他对待同伴的霸道、不友好。这不,那天他和小军玩耍时,因为小军不小心碰到了他,他就狠狠地将对方推倒在地,使得小军的头碰到了桌腿,磕出了一个大包。我赶紧将小军送到学校医务室检查,所幸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真实而又离奇的故事。小军大学毕业后回到了他的故乡,成了第一个骑在牛背上的大学生。毕业后,他也曾努力过,想到外面去闯荡一番。经同学介绍,他到过不少地方,但每次与用人单位一接触,他便被无情地否定了。在那些大学生铺天盖地涌进的大城市里,他显得太渺小了。食宿无着的小军在花完父母寄给他的那点血汗钱之后,最终打道回府了。小军就这样成了村里的一大新闻。乡亲们时常谈论他,父母亲则不时地责怪他。 下面是小军的叙述,从他的话中也许你会了解他有今天这样处境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3.
小军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男生,与我的孩子小海同校,两人十分要好。小军的父母离异了。小军母亲一直在国外,其中有几次回国看过他,平时打电话问候。父亲再婚后去深圳工作。小军是在祖父祖母的抚养长大的。去年祖父去世,家里仅有祖母和他两人,祖母对  相似文献   

14.
人生有泪     
以前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眼泪是一个人身上最可恶的东西 ,特别是对一个堂堂男子汉来说。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 ,但我却总做不到。小时候的顽皮给我带来一次又一次扫帚条的教训 ,那时 ,只知道哭。那哭是本能、妥协、反抗 ?现在我也说不清 ,我只记得在哭完后 ,我又会顽皮。由于顽固不化 ,童年的泪成了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部分。 (“男儿有泪不轻弹” ,那是男子汉的誓言 ,对于小小男子汉来说 ,想要不流泪谈何容易。“顽固不化” ,写出了儿童的灵性。)步入少年 ,长大的我渐渐不再惹父母生气 ,一半为自己 ,一半为父母。在耳闻目睹《红楼梦》的…  相似文献   

15.
在2005年第6期《新课程研究》上,看到了段雪芹老师的《教育不应该排斥考试排名》,在2005年第7期上,又看到了王后军老师的《考试排名不堪承受生命之重》,双方的观点都很鲜明。读完以上两文,笔者联想到了一则笑话:小军很向往有一辆自己的自行车,就向爸爸提出了要求。小军的爸爸说:只要你考试进了前10名,就给你买一辆新自行车。期中考试结束,小军第11名。小军的爸爸想:只差一个名次,鼓励鼓励孩子,也给他买一辆吧。小军有了自己的自行车。一周后的家长会上,小军的爸爸才知道:全班42名学生,排完前10名后,剩下的32人都是11名!虽然是一则笑话,但却…  相似文献   

16.
小军妈妈找了半天计算器,可连影子都不见。她认为一定是小军拿去玩丢了。就查问小军,小军却否认。妈妈认为他在撒谎,加上心里着急,动起火气来了。此时,小军爸爸回来了,才知道原来是小军爸把计算器借给了邻居。小军妈觉得错怪了孩子,心里有愧,就向正感委屈的小军道歉:“今天是妈妈不对,错  相似文献   

17.
身残志不残     
小军出生时只有一只耳朵,后来一场大病又使他的左腿肌肉萎缩,左脚向里拐。小军自懂事起就不愿和外人交往,很自卑。外出时总是让家人抱着,怕人叫他“小跛子”、“一只耳”。当时,我正好在小军所在的幼儿园搞音乐科研,我决心用加倍的爱去浇灌孩子的心灵,使小军身残志不残。每天早上,小军总是第一个来园,然后独自坐在角落里不说、不笑、不玩,也不在小朋友面前走路。只有等到小朋友外出活动时,他才赶紧上厕所。音乐活动时,我发现他喜欢唱歌,但当我注意他时,他马上就会闭上小嘴。  相似文献   

18.
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军,近段时间老喊头昏没劲,妈妈以为孩子学习累了,休息休息就会好的,就将孩子的课外作业减了一些。其实,妈妈给小军布置的课外作业并不多,只是每天增加了两三道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题或是语言文字题。小军课外作业减去后,虽说头昏现象有所减轻,但仍时有发作。就这样,小军头昏时发时止,一直拖到期末考试。小军平时的学习成绩很好,每次考试都在班上前三名,为了保住前三名的位置,小军懂事地进行了紧张的复习,妈妈也在旁鼓劲他。考试的那一天,小军觉得头昏较以往有所加重,考数学时有一道题较难一些,小军想着想着,突然觉得头痛不适,…  相似文献   

19.
6岁的小军这几天吃晚饭时总用手挠鸡鸡。开始妈妈没在意,后来见小军那样的动作多了,以为是小军的裤子太紧,就给他换了条宽松点的。可是。小军还是时不时地去挠。问他,他说痒,不舒服。解开裤子看,也没见有什么异常的地方。再后来,小军说小鸡鸡有些痛,妈妈这才着急了,就带孩子去医院。  相似文献   

20.
建立红领巾法庭的必要性镜头一:小军和小辉吵架,教师仔细询问事情缘由,但两位学生各执一词:小军说是小辉先打了他,他才还手的;而小辉说他只是轻轻地碰了一下小军,小军就狠狠地还了他一拳……听他们的口气,似乎责任全在对方,自己还受了许多委屈。教师花了半节课时间,一无所获。最后不得不叫来几位目击者,之后,教师作了一些处罚,矛盾似乎就这样解决了。但是,两位学生走出办公室时,我隐约听到小辉在说:“你小心好了!”许多教师都在辛苦而又低效地处理着类似的事情,但是,这样的事情,教师是否都得事必躬亲呢?如果每一次学生之间的纠纷都需要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