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英汉新闻翻译的对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文首先从历史角度梳理了翻译对等研究的发展性内涵,说明功能对等追求译文在目标语读者心中的反应和原文在源语读者心中的心理反应的对等或相似;其次从标题、词汇和文化三个方面,采用英汉新闻翻译的具体实例,分析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认为对等实际上是原文和译文在且种言语行为上的对等,尤其是言外之力和言后之果的对等。然而,翻译涉及两种语言,当然不可避免会受到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的影响。功能对等论实际上是在不同文化中找到功能同构体,以使得拥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流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语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境可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非语言语境又可再分为文化语境、风格语境和情景语境。翻译的最终目标是追求源语和的语间语境上的最大对等。  相似文献   

4.
尤金·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理论,后发展为“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不仅包括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化的对等,只有当译文从语言形式到文化内涵都再现了源语言的风格和精神时,译作才能被称作是优秀的作品。运用功能对等理论,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种中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意义、风格、文化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如何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实现功能对等,从而论证功能对等理论对文学作品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敏 《海外英语》2014,(17):150-153
尤金·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理论,后发展为“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不仅包括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化的对等,只有当译文从语言形式到文化内涵都再现了源语言的风格和精神时,译作才能被称作是优秀的作品。运用功能对等理论,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种中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意义、风格、文化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如何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实现功能对等,从而论证功能对等理论对文学作品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原则强调源语与译入语之间最自然贴切的对应,既再现源语信息,又不失其风格,同时也使译文读者能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本文以《唐顿庄园》的字幕翻译为例,探析了功能对等原则在其字幕翻译过程中的应运,以及达到的形式对等,语义对等和文化对等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原作及许渊冲、杨宪益、林语堂和Burton Watson的四个英文译本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一方面,利用AntConc和ICTCLAS对原作和四译本进行词汇使用分析,并从句法和语篇的角度综合考察分析原文和四译本的语言风格;另一方面从语义对等、跨文化交际、美学等角度分析作者和四译者的音韵风格和意象风格.研究结果发现,从作者风格和译者风格契合的角度上看,林语堂译本的翻译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8.
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中国民歌的特点,并提出了奈达的翻译理论可以应用于中国民歌的翻译,从风格对等、韵律对等、文化对等等方面对民歌的翻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作为其框架,对《背影》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所选取的译本为张培基和杨宪益的两个译本,将从词汇、风格和文化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两种译本实现功能对等的方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莉 《宜宾学院学报》2003,5(5):55-56,67
对等在文学翻译中作为一个标准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源语文本与的语文本在形式、内容、风格和文化四个方面的对等,结合文学翻译实例展开论述,证明译者在实际探作中不可生搬硬套对等这个标准,但又应尽量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表现出源语文本的精髓,最大程度地做到形和神的对等。  相似文献   

11.
论文化的翻译等值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文化的可译度,即可译文化、部分可译文化和不可译文化的研究表明,由于不同国家在语言习惯和文化等方面的不等值,因此翻译等值只能是近似的等值。文化的翻译等值层次,首先应该达到文化语义层次的翻译等值.然后才是文化语言形式层次的等值。  相似文献   

12.
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了解原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差异至关重要。翻译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广告的商业目的能否得到实现,即使受众购买产品或选择服务。对等是翻译的重要基础。在广告翻译中,其主要表现为语义、文体和文化等层面的对等。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语言研究者对广告的理解和欣赏水平,而且通过提供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国内的国际广告创作人员获得更多的文化经验并创作出更成功和具有美学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动态对等原则以“等效原则”为基础,其标准是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程度大体上要与原语读者对原文的反应程度一样;其追求是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最切近又最自然的对等原语的信息。动态对等原则的体现并非限于某个领域而是多维的。本文从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的角度,解读了动态对等原则,以求对该原则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分析比较了《三十六计》中的隐喻修辞手法的翻译,有的修辞手法可以直译并对目标语读者产生同样的效果;有的则需要适当的变动来适应原文的风格。对于选用哪种方法较好取决于该翻译是否在目标语言中达到跟源语言近似的对等效果。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符号所表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使译文与原文实现最大程度的对等。站在言语语言学的角度,从语境、语体及文化因素三方面探索翻译中的多层面对等现象,希望能对翻译工作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是英汉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个重要的方法,归化翻译方法的原则主要是以目的语的文化为归宿;异化翻译方法的原则主要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方法在翻译实践中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7.
数字的翻译是翻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娴熟地掌握数字的翻译技巧,是翻译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由于英汉文化差异的影响,英汉数字在意义和形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翻译时决不能单纯地寻求字面意义上的对等,而要以原语和译语对各自读者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为准则,力求在功能上达到最佳对等.  相似文献   

18.
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因此,翻译不仅是语言代码之间的转换,还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根据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选择有效的翻译策略,以实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翻译要求译语要从文化的角度准确地再现源语所要传达的意义与风格。在对该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异化和归化,语用等效等方面,本文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国际交往日益增多,翻译在文化交流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避免翻译中的文化壁垒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介绍了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奈达认为,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首先是语义对等,其次达到文体对等,并在词汇层面上举例说明"动态对等"理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