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学大师蒙文通先生治学广博,曾自述诸学中唯理学所得最深.他的理学思想数度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可归本于孟子.他认为儒家道统自孟子之后不曾断裂;认为<大学>深得思、孟之旨,至阳明<大学>之义尽,洙泗之蕴得以充分阐发;他既看到了理学内部程朱派与陆王派两派之间的区别、儒家与佛教的差异,又倾向于折中两派,糅合儒、释.  相似文献   

2.
宋翔凤是常州学派里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舅父庄述祖今家学,并对龚自珍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他虽然试图用今经学的理论重新解释经学问题,但由于生活在古经学盛行的年代里,故而治学带有浓厚的“朴学”特点。他以朴学方法治经学,难免存在穿凿附会的缺点。  相似文献   

3.
蒙文通先生(公元1894—1968年),四川盐亭人,是著名国学大师,也是巴蜀文化史上的著名思想家,在现当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先后执教于成都大学、中央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所研究员、学术委员。蒙先生学通儒、释、道三家,于经、史、诸子都有深入研究。不仅在史学研究、在道家道教研究、在佛学研究、在古地理、古民族、古气候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在儒家经学、理学研究方面亦深有造诣。学术界对他的思想也颇有涉猎,但多在其上古研究和史学及道家道教等领域的见解上用功,而于其儒学思…  相似文献   

4.
胡宏提出经所以传义的思想,重理义、重道是胡宏经学的显著特点;由此批评汉学章句训诂之末;主张经史结合,把义放在经史之上;重"四书"及"四书"义理之学,其地位在"六经"之上。胡宏的经学思想体现了时代思潮的转向,为宋学与理学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反理学思想家李贽以"童心"说为理论基础,敢于挑战明代程朱官方经学的统治地位,要求人们摆脱理学框架的束缚,以童心破除儒家经典的权威;提出"六经皆史"的思想,反对神化经典,还原儒家经典为平常之书;并站在童心说的立场,不受经典束缚,批判以程朱经说为代表的传统经学,反对以孔孟既定的"刊定死本"的说教,成为批判传统经说的思想启蒙者.  相似文献   

6.
王充不仅是东汉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而且是重要的经学家。他本着"疾虚妄"的精神,破除俗儒附会于"五经"的神圣光环和怪异色彩,力图恢复其本来面目,并提出博古通今、兼采百家的治经理路,是汉代经学研究中颇具活力的一支力量,在汉代经学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国学大师蒙文通先生主张"学问贵成体系",这是他的治学心得,也是其治学的目标。蒙先生的这种"体系"意识既表现为对诸多学术领域的溯源明变,又表现为融各领域为一体,体现出蒙先生治学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8.
冯友兰曾把中国从董仲舒到康有为的时代称为经学时代.经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朱熹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继孔子之后影响最为巨大的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实他首先是一个经学家,其著作也主要是经学著作,研究其理学或者其他思想本来都应该建立在对他经学研究的基础上.然而,历来人们都主要把他作一个理学家来研究,集中研究朱熹的理学思想,而对朱熹经学思想的研究几乎留下大片空白.与朱子学的其它分支相比,朱熹经学的研究显得相当滞后,一般在现代学者的专经通史、断代的经学史及较少的几部经学通史中有相关的章节对朱熹经学进行了简要的研究.这些研究固然都有它独特的价值,但是他们都没有能够对朱熹经学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发掘:专经通史只是关注朱熹经学的某一个方面,其中研究较多的就是朱熹的<诗经>学;<尚书>的通史当然只着重蔡沈的<书集传>,至于朱熹的<易>学、<春秋>学和<礼>学则是少有论及.此种情形下,蔡方鹿先生的<朱熹经学与中国经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656页,49万字.以下皆简称为蔡著)的出现,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朱熹的经学思想的专著,是对朱熹思想研究的新突破新开拓,填补了朱子学与经学(宋学)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吴根友 《中国文化》2023,(1):213-225
在蒙文通先生的學術、思想體系裏,其經學有廣、狹二義,廣義經學包括儒學、孔學、漢代經今古文學,狹義經學指西漢今文經學。其子學也只是諸子學之約稱,而非《四庫全書總目》四部分類意義上的子部學問,故其子學很少涉及佛學的内容。蒙先生在價值立場上推崇廣義的經學,但就中國學術的發展與創新的動力而言,他提倡“經子交相發而後其義可備”的經子關係思想,對於子學中的墨學及其對漢代新儒家形成之意義的闡發,道家道教思想、學術史、著作的整理、研究,均做出了度越前人,啓迪來者的重要貢獻。透過蒙先生“經子關係”思想側面的研究,其中藴涵的“作爲方法的周秦諸子學”的思想精義,有待進一步發掘與深化。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先秦一种学理的儒学成为西汉官方意识形态,是战国以后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历史的选择。在这一选择中,学术、政治统治思想和学术的栽体知识分子等都经历了适应性的变迁,其中,意识形态的探索一直是核心。  相似文献   

11.
三国蜀经学发展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是一个经学式微的时代.与魏国和吴国相比,蜀国经学更见衰落.然而,经学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在蜀依然存在,并且缓慢地向前发展.本文通过史料钩稽,考论了蜀国经学学者与著作、学术渊源、经学特点以及经学的发展走向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2.
刘复生 《中国文化》2004,(21):172-184
近读《中国文化》第十六、十七期合刊所载“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戴执礼《&lt;蒙文通文集&gt;理学部分质疑》(以下称《质疑》)一文,不禁令人惶惑。在学术界享誉声望的国学大师蒙文通先生的理学功底竟然那样“浅陋”,犯下了如《质疑》所听说的一系列“错误”,何其与蒙先生曾言“自得之深者厥唯理学”相径庭若是?细检蒙先生书校读,实见《质疑》于蒙先生的理学思想实多未能了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哲学与经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在陆王心学也不例外,他们的哲学与经学是密切相连的.本文从经学的角度研究陆王心学,指出陆王主张"六经注我",认为经典不过是吾心的记籍,治经学的目的是为了发明本心、致良知,把经学纳入心学的范畴.陆王在阐发其心学思想时,也借用了经学的形式,并对以往的经典和经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这些方面体现了陆王心学的经学特征,从心学的角度发展了经学,这是中国经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心学发展阶段和环节.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多以刘逢禄为今文经学家,但是,很少有人探讨刘逢禄今文经学的发展。本文依据刘逢禄《公羊春秋何氏释例》、《春秋公羊解诂笺》、《诗古微序》三部著作。来揭示刘逢禄的经学思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其早年与晚年的思想是有差异的,早年并不完全排斥古文经学,晚年则激烈否定古文经学。  相似文献   

15.
论明代蜀学家任瀚的学术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明代任瀚的学术、教育思想进行了初步研究,指出任瀚学术由博采百家到学宗程朱,最后“反求六经”,作为一种学术实践则由任瀚开其端。晚年尤精研易学,深有所得,为明代易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任瀚工诗,诸体兼备,言必有物,体现其政治、史学等思想;其教育思想因人造就,注重实用。由此可见,任瀚是明代中期“蜀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6.
儒家哲学的发展演化自来与经学联系紧密,就好像是在经学的土壤中培植出来的一个大花园,不同时代、地域及流派的儒家哲学思想于其中争奇斗艳,繁盛而又热闹异常。而朱子学无疑是其中尤为璀璨华美的一枝牡丹,历久弥香,常看常新。近读杨燕博士所著《〈朱子语类〉经学思想研究》(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对朱子学的这  相似文献   

17.
最近,由四川师范大学首席教授、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会长蔡方鹿先生主持并独立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经学与宋明理学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4XZX001)正式出版(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其结项鉴定等级为“优秀”.该成果以专著的形式呈现,最终书名亦是《中国经学与宋明理学研究》,凡135万字.并人选2010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批准号为:10KZX003).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括介绍了20世纪中国经学研究的大起大落的发展历程,首次提出了20世纪中国经学研究五个时段的特征,并指出目前学界通常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传统经学也就丧失殆尽的陈见,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文章认为20世纪中国经学研究的成就与局限,无疑为21世纪的中国经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起点。同时,文章对21世纪的中国经学研究作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黄爱平 《中国文化》2004,(21):48-57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置身于王朝更替,天崩地解的社会大变动中,学者痛定思痛,以深刻的理论思考,犀利的现实批判,求实的学问精神,大胆地阐发个人的见解,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整个学术思想界呈现出生动活跃、繁荣兴旺的景象,掀起了别开生面、波澜壮阔的实学思潮。  相似文献   

20.
<正> 谶纬是汉代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是研究汉代思想史和汉代经学不能回避的内容。它以经学的附庸形式出现,通过附会儒家经典获得封建统治者的认可。谶纬在形成和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