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全民健身计划及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比较熊斗寅作者在该文中首先回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健身传统和新中国全民健身的成就,并对全民健身计划做了详尽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把中国的全民健身计划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了比较。在西方国家中,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很多,虽然名称...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西北地区农村全民健身基础设施、体育人口、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体育消费水平、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等诸方面都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凸显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展该地区全民健身体育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同时,在我国致力于西部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有着多姿多彩体育文化和丰富体育旅游资源的西北地区农村在发展全民健身体育方面有着良好的机遇。据此提出了构建西北地区农村全民健身体系、发展该地区全民健身体育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全民健身是群众体育的重要部分,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在全民健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全民健身的意义以及全民健身与高校体育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高校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全民健身实际,借鉴已有的健身评价经验理论,通过对现代全民健身系统的分析,探讨全民健康方式和全民健身质量的评价内容。建立“以人为本”的人体机能监测、健身过程评价与健身效果评价体系,既要保证健身质量的不断提高,又要在健身中创新,真正做到创新与质量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全民健身实际,借鉴已有的健身评价经验理论,通过对现代全民健身系统的分析,探讨全民健康方式和全民健身质量的评价内容.建立"以人为本"的人体机能监测、健身过程评价与健身效果评价体系,既要保证健身质量的不断提高,又要在健身中创新,真正做到创新与质量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体育学界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主要从几个维度展开,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结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不同区域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现状调查、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网络系统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全民健身上升国家战略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对"十三五"开局之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运行机制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制度执行运行机制以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全覆盖保障体系;实施面向民生体育健身工程策略,推动大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逐步完善全民健身体育场地设施,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发展策略。旨在为政府有关决策部门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为研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现状及发展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法治视域下加强全民健身基层组织建设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社会生活组织化结构的变迁中,活跃在城乡社区全民健身基层组织的发展及其规范化建设,关乎到广大群众体育健身的权利诉求,决定着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全局。阐述在中国公民社会成长中加强和规范全民健身基层组织建设的时代需求,介绍我国全民健身基层组织的建设概况,从法律保障和现实困境2个方面探讨我国全民健身基层组织的制度环境,进而从法律性质与职能方面对全民健身基层组织体系中管理类机构、各种体育协会、公益性实体单位、分散型健身活动组织进行规范化梳理,并从多个方面指出加强我国全民健身基层组织建设的法治路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调查,对沈阳市5个城区中部分利用全民健身路径进行锻炼的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揭示中老年人通过全民健身路径进行体育锻炼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了解利用全民健身路径进行锻炼的中老年人对健身路径的认识和评价,并对如何使全民健身路径更好地为沈阳市中老年人服务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沈阳市得到更好的落实。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全民健身主题口号进行分析。全民健身主题口号在引导和宣传全民健身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健身主题口号的广泛宣传可为全民健身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大众参与全民健身的极大热情,引导大众进行科学健身、快乐健身。  相似文献   

10.
关于全民健身服务业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晓龙  李辉 《体育科研》2005,26(3):5-10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有关委员就全民健身服务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先后赴天津、北京、浙江3省市进行了专题调研。揭示了全民健身服务业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分析了全民健身服务业在我国发展的基本现状,指出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业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进而提出当前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讨论稿)中明确指出:“全民健身计划以全体国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儿童为重点。”作为青少年儿童的集合地学校该如何启动健身计划。笔者从学校体育的现状出发,论述了启动的难点、重点与关键。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中的责权问题进行研究,旨在理顺责权关系,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健康发展。我国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中责权问题界定的模糊,引发了一系列损害全民健身路径的事件。通过在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中树立良好的责权观、加强法律法规的制约、完善过程监管和奖惩机制等路径,能更好地理顺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中的责权问题,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呼唤全民健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观是全民健身的思想基础,全民健身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表现为发展的持续性、整体性、协调性和平等性。全民健身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不相协调的地方。建议全民健身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树立全方位大的健身观,转变以政府行为为主的体育运动机制,大力加强全民健身领域的科技进步,对国民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国民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4.
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是体育事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通过分析,提出在大力推进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构建农村全民健身体系,发展农村全民健身事业。  相似文献   

15.
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该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解析,分析了数字赋能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并提出其实践转向。研究认为,数字赋能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数据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数字技术与全民健身的深度融合,实现全民健身服务更加精准智能、供给更加全面均衡和治理更加科学高效的发展目标。宏观层面,数字赋能推动了全民健身“智”与“治”的高效融合;中观层面,数字赋能促进了全民健身“供”与“需”的精准匹配;微观层面,数字赋能实现了全民健身“质”与“量”的同步提升。未来,可以通过创新数字赋能全民健身治理新模式、探索数字赋能全民健身供需协同新方向、打造数字赋能全民健身服务新生态等措施,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实施,促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我国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为研究对象,在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的耦合发展机理基础之上,提出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的耦合发展路径:(1)制定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耦合发展政策,完善其协同发展战略规划;(2)聚集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耦合发展要素,激发群众体育消费需求;(3)建立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耦合发展机制,促进体育产业与健身相关产业的相互融合,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民族传统健身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对中华民族传统健身体育形式进行整体分析的基础上,就其普及现状、整体特点和在全民健身中应用的具体特点进行了分析。我国民族传统健身体育的存在方式和特点,是目前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运动的主要基础,其运动形式和适应趋势是全民健身活动的主要内容。因此,将与中华民族有着密切关系的传统健身体育形式推广、应用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中去,将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切实可行的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方略之一。  相似文献   

18.
全民健康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对于人民健康水平提升,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全民健康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需要明确深度全民健康与全民健身的治理方式;明晰多元主体参与的角色定位。同时,全民健康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也需要以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为逻辑元;以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为融合逻辑;以多元主体协同合作为供给逻辑。建议:明确全民健康与全民健身融合的发展思路;健全全民健康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治理框架;构建全民健康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签署第560号国务院令,公布《全民健身条例》,旨在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保障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提高公民身体素质。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全民健身工作的系统、全面的立法,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全民健身的法规体系,是全民健身工作日益法制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该条例包括6章40条。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探讨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根据趋势外推方法,对武术的延伸性发展予以判断。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指导武术在全民健身中发挥作用,并在全民健身理论中深入研究武术,使武术在全民健身的推广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融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