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市级优秀教师报告团来某地巡回报告.附近学校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纷纷派教师去听报告.但名额有限,不可能让所有教师去.到底派谁去接受"再教育"呢?一些学校的校长出于不打乱教学秩序的目的,派了实验员、图书管理员等二线人员去.笔者听后觉得有点遗憾.  相似文献   

2.
许多教师外出听了许多课,但自己的课涛声依旧。基于这种情况,一些学校逐渐不派教师外出听课了。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听了许多课为何还是不会上课?这是因为不会“学课”。那如何“学课”呢?
  许多教师外出听了许多课,但自己的课涛声依旧。基于这种情况,一些学校逐渐不派教师外出听课了。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听了许多课为何还是不会上课?这是因为不会“学课”。那如何“学课”呢?  相似文献   

3.
学校每年每学期组织教师们到各校听优质课,甚至不惜财力派许多教师到各地去听观摩课,或者邀请全国有名望的教师来本地讲课、讲座。绝大多数教师讲课,课前精心准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也很合理,重点难点抓得准,知识讲解方面更是无懈可击。但有些课为什么会味同嚼蜡呢?原因就在于一些语文教师缺乏“精、气、神”。  相似文献   

4.
追求无悔──记陶乐县王家沟小学校长苏金虎陈晓东,俞雪峰提起陶乐县王家沟小学,当地群众没有一个不摇头的,县城里的学校常拿它吓唬个别不好好工作的教师:"再不好好干,就把你调到王家沟去!"情况确是如此,由于学校远离县城、交通闭塞、生活条件差,公办教师很难派...  相似文献   

5.
听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规律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们在感慨广大教师听课热情的同时,却不难发现,目前,听课活动中的走形式、走过场等现象十分常见,听课效率低下。在学校的常规管理中,如何破解教师"走马观花"式的听课?首先,学校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避免教师被动听课和疲劳听课。听课不只是听听那么简单,需要听课教师有准备地去听,带着问题去听,带着思想去听。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或  相似文献   

6.
学校领导听课亦需备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听课是学校领导了解教学现状,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但很多学校领导由于事务繁忙,往往连课的内容都不清楚,就急匆匆地走进课堂去听谦。其结果是,领导在评课时,要么不能切中要害.胡评乱评.致使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要么一味表扬,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7.
巧建阅览室     
巧建阅览室攀钢实验学校张文许多学校苦于教育经费拮据,连个像样的阅览室都建不起来。如果按下面的办法去做,问题将迎刃而解。提倡每个教师和学生每学期选订一份杂志或报纸(其内容由学校统一协调),这些报刊一律由学校派专人保管。每期报刊到校后均陈放于阅览室,待下...  相似文献   

8.
教师黄国西退休后去了美国加州,和儿子生活在一起。几个月前,她接到老家学校电话,希望她在加州为母校物色两个外籍教师。黄国西去了一些学校,和他们谈起聘用外籍教师的事情。令她感动的是,她得到当地师生的尊重。他们很认真地听她谈话,去或者不去,都仔细说出原因。  相似文献   

9.
【背景】本学期,我校和吴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组织一次教师体验活动,由我校一天派一两名教师去特殊教育学校一天,体验、感受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待学生的那种爱心和耐心。我被安排在了3月9日去体验。  相似文献   

10.
听教师要多听名师报告或专家讲座,在讲座中学会听、善于听。听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听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听新的个人经验等等,这都是需要教师用心去听才能  相似文献   

11.
[背景]本学期,我校和吴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组织一次教师体验活动,由我校一天派一两名教师去特殊教育学校一天,体验、感受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待学生的那种爱心和耐心.我被安排在了3月9日去体验.  相似文献   

12.
许艳丽 《教育文汇》2010,(11):20-20
学校外出派人去听课,选择年轻的老师去;学校派人去培训,选择年轻的老师去;学校要派人去考察,选择年轻的老师去。  相似文献   

13.
说起培训,很多校长一般都会想到去教育行政机关、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学院或者是一些高等院校里听报告的景象。然而,随着校长培训的不断深入,为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开发学校资源,走进学校培训校长已经成为一大趋势。一、校长培训走向以校为本  相似文献   

14.
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能成为一名教师。但从成为一名教师的那一天开始,我一直在思索教育的本质内涵,在享受了教师节的快乐之后,感触就更加强烈。关于教育,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则报道“1979年6月,中国派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访问团回国后,写了一份3万字的报告。其中有这样的结论: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其中有这样的预言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将赶上并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同年,作为互访,美国派考察团来中国,考察了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学校,回国后写了报告。其中有这样的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  相似文献   

15.
听课笔记是学校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学校通过检查听课笔记了解教师的听课和评课情况,这是一种很好的手段。不过对于这项重要的常规工作,许多教师都是“临时抱佛脚”,在检查前突击地听几节课,或者是闭门造车,找同事的抄一下,或者直接编造,以此应付检查。即使学校专门安排的研讨课,教师不得不去听,评课时却是”好好先生”,百般客套。平淡无味,起不到学习和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所学校要想卓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关键在于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要把教学工作搞好,必须依靠教师优良职业道德和优良智能结构的充分发挥。要发挥教师这些优良因素,学校领导必须深入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去,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一个好的校长既是教育行家,又是教学能手,除自己兼教一门课外,还要坚持每天听一、两位教师讲课。革命家徐特立任长沙师范校长时,坚持天天听教师讲课,他把听课了解教师教学情况,作为校长最重要的工作。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智能结构不同,教学效果必然有差别。如果不深入了解加以鉴别,好的经验得不到交流推广,失败的教训不能及时总结,无好坏之分,奖惩不明,教师的积极因素能充分发挥吗?教学质量好得起来吗?因此,学校领导必须深入到教师教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7.
杨翎 《上海教育》2007,(6A):24-25
告别姹紫嫣红的西南边陲回到上海,我的思绪却回到了去年的这个时节。还记得去年的5月,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向基层学校下达了去云南支教的任务。一经动员,光明初中立马就收到了12位教师的报名申请,但到云南支教的名额只有1个。到底派谁去?校领导怀揣这些透着教师体温的申请书左右为难。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听到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学校管理者在课堂巡查中发现一位老师上课时间派学生到办公室拿东西,按规定就扣发了这位老师当月的津贴。粗一听,似乎这个学校的管理非常严格,非常科学,对于教师的  相似文献   

19.
丁利民 《上海教育》2006,(12B):50-50
“一刀切”的校本培训内容使教师兴趣索然。校本培训在学校的经常性做法是:全校制订。培训方案,听报告、听课、写反思、写小结,从教龄一年的职初教师至几十年的老教师,无一例外。“一刀切”的做法和没有新意的培训内容,使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对此类培训流于应付,一边听报告一边批考卷,反思、小结也是从网上下载材料拼凑。他们的想法是反正这些装进档案袋就少有人问津。  相似文献   

20.
开学的第一周,学校的课表上又增添了一位外籍教师的课。出于好奇我一有空闲就去听课,这一听竟听出许多感悟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