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中,我们会为那些特级教师的经典课堂而感慨不已。有时.我们也会在课堂中学习名师的“一招半式”。然而,我们不能忘记,此课堂非彼课堂。此学生非彼学生。不然一个伟大的创意也会变得糟糕不堪。  相似文献   

2.
我们时常会为特级教师的经典课堂而感慨不已。有时,我们也会在课堂中学习名师的“一招半式”。然而,我们不能忘记,此课堂非彼课堂,此学生非彼学生。不然,一个伟大的创意也会变得糟糕不堪。不受欢迎的“第六次”在教学《军神》一课时,我请一位男生小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由于学生第一次读,在读到“一位头缠绷带的年轻人走进了重庆城里一家德国人开的诊所”这一句时,把句子读破了。此时,我想到了于永正老师的“第八次”故事。我决定来一次“模仿经典”。于是我对小超说“:小超,没关系。这句话是个长句子,很难读。一遍读不好,还有第二遍、第…  相似文献   

3.
邵禹铭 《考试周刊》2013,(85):175-175
优秀教师的出众之处不仅在课堂上.更体现在对课堂切入点导语的设计方面。导语的设计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体现教学的重点,既不能顾“此”失“彼”。又不能顾“彼”失“此”。精彩的导语应是二者的水乳交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本文将从切入点的角度进行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4.
孙丰 《辅导员》2009,(13):69-69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是一方舞台,要使课堂教学这一人生大舞台充满魅力,教师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有效地引领学生智慧地学习。但无论教学方式的预设、课堂情景的营造,还是学生的点拨、课堂的生成把握……都离不开教师这个“导演”。此导演虽不同于彼导演,但此导演需要向彼导演学习。可学习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板桥先生名言:“难得糊涂”,在此不妨借用来警示教师别搞繁琐教学,别力求“事事求精确,件件讲清楚”。世上的事物并非都是非此及彼,非彼及此的二元化,很多具有亦此亦彼的模糊性。自然领域如此,人文领域更是如此。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科学,若教师始终保持高度的理性,不愿或不敢来一点应有的“糊涂”,事事求标准、统一,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评判,或对学生中存在的不同见解以所谓的标准答案为准绳而轻易否定。教师把自己认为对课文的正确理解,竹筒倒豆子般倒给学生,照搬教参或各类习题答案。即使在较为民主开放的课堂,最终也少不了教师一锤定音的总结,把答案做了单一的限定,结果使不少学生思想僵化、情感枯化、思维惰化,成为毫无灵性的机械人。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给教学带来了一种“释放”,这种“释放”也给课堂注入了一股“新水清泉”,让我们的教育鲜活起来。传统的教育束缚了孩子思维发展,缺乏一种“行为的自由”和“心灵的自由”,相信,只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符合孩子全面发展的开放型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我们会看到孩子背后一个富有童真和灵性的“美丽新世界”。  相似文献   

7.
美国文学史上有霍桑的《红字》,翻译家霍克斯也有“红”字的烦恼,此红字非彼红字,此霍氏亦非彼霍氏。要说霍克斯的“红”字,首先要谈谈《红楼梦》的“红”字。红字与《红楼梦》、贾宝玉,甚至曹雪芹本人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周汝昌曾指出:“……《楝亭诗钞别集》卷一页十五有‘咏红  相似文献   

8.
陈莉 《陕西教育》2007,(7):48-49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预设一个过程,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节外生枝”。对这些节外之“枝”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呢?那就是我们要追求课堂的动态生成。在追求动态生成的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创造没有预约的精彩。[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被实践证明可行的学习方式。但透过这股热潮,我们不难发现在实施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误区。其一:探究无效度只要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股脑都拉出来探究。问题过于烦琐,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势必也会影响课堂效率。一位教师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学习最后一小节时,教师让学生自己读,并提出问题。汇报交流时,学生说了很多:荷叶怎么会是一柄大伞呢?“”为什么要变成大大的荷叶?“”荷叶为什么在池塘静静举着?”“为何说雨点会唱歌?“”嬉戏”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语文课堂上经常会碰到像包忠容老师课上那样的即时生成的问题,也经常会像包老师那样因处理这些问题而无法完成原定的教学内容,不少教师因此尴尬万分。但我想只要即时生成的问题有讨论、解决的价值,我们就应“不顾一切”地“关注”它,“解决”它。因为老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而且问题有价值,而我们老师却视而不见,仍然“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教学,这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我们语文课堂的生成性;即使老师如期完成了原定的教学内容,课上得很“圆满”,也只能算是老师自己“教”完了,…  相似文献   

11.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唤醒学生意识、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偏离问题的方向,要么答非所问,要么无所适从,以至于课堂上出现冷场现象。像这样的场景在课堂上时常出现,的确困扰着我们教师。其实,课堂从来就不该是热热闹闹、沸沸扬扬的,真正的课堂通常是冷热相生、动静相间的,而当提问遭遇冷场的时候,恰恰也正是体现教师教学功底、展现教师教学智慧的时候。[案例一]一位教师教学《小珊迪》一文,在课堂行将结束时,教师问:“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珊迪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下的品德课教学,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学习在课堂中占了主体;“生活”走进了课堂,德育实践性正在逐渐增强。但是,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在品德课教学中追求“形似”,忽略了“神似”和“实效”。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些现象进行诊断,找出相应的对策,提高品德课的实效性。一、对品德课堂几个教学片断的“问诊”案例一:《认一认祖国的行政区》(三年级下册)教学片段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认一认祖国34个省级行…  相似文献   

13.
当SARS离我们而去,我们似乎多少尝到了“劫后余生”的感觉,幸甚至哉啊。可是今天,我们却不得不面临着“登”堂入室的威胁。此一登非彼一登也。此登即登革热是也,若和彼登——本·拉登相比,其危险程度显然大大高于后者。毕竟人家只是冲着美利坚合众国,时不时来个恐怖袭  相似文献   

14.
一、发挥课堂激励作用 ,鼓励学生“我能行”   1 重目标激励 ,鼓励学生“我能行”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鼓励学生树立“我能行”的信念 ,会不断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提高学习自觉性。目标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 ,因人而异。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水平 ,选择有关的教学内容 ,确立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太高 ,教学内容难度大 ,学生听不懂 ,多次努力 ,几经挫折 ,还是没有收获 ,学生就会丧失自信心 ,学习情绪下降 ,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反之 ,教学目标太低 ,不能让学生产生求知欲 ,学生也会产生不良情绪。因此 ,教师在…  相似文献   

15.
记得有一位名家在谈论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时说过这么一段话:“等待非常重要,我们的教师要会做延迟判断,让学生自己来判断,而不是老师作为一个法官来判断,这是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我们老师不要把自己知道的答案马上急于告诉学生,没必要的。”面对学生的“插嘴”,等待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教学8-2+4时,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会这样想:先想8-2=6,再想6+4=10。可是,有学生这样“插嘴”了:“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想法,2和4可以调换…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要创设民主的氛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已成为教改的主旋律。我们也的确看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更民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机会,课堂也更富有生机与活力了。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其中隐伏着的“伪民主、伪自由”症状。[症状记录]一、质疑与教学过程———互不兼容1.虚晃一枪走过场“看了题目,你想问哪些问题?”“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课堂上,老师常常这样启发学生质疑。于是,学生“应邀”提出了各类问题。接下去,教师不是引导学生将问题归类筛选,并以…  相似文献   

17.
盼得深山出太阳 如果班主任老师不是网民,那学生将面临什么局面呢?只有一种局面——他会让“虫虫”们死得很难看。 刚进初中时听说老班姓蔡,我们居然欢欣鼓舞了好半天,大家都喜欢“痞子蔡”,便暗中揣摩蔡老师和“痞子蔡”的渊源——老班会不会是“痞子蔡”的大哥?可没多久就发现“此蔡”非“彼蔡”。蔡老师四十多岁了,听到哪个学生上网便有如听说他在迪厅嗑了摇头丸般深恶痛绝。我们也理所当然地把那个大名鼎鼎的网语——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语会会刊,《中学语文教学》始终关注着语文课改的实施和推进情况。由于课标修订。从去年第7期起我们开辟了“深度关注”栏目。受到了广大读者好评。今年“深度关注”将重点聚焦课堂,对这一决定课改成败的关键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因为课堂,是语文教学“真正”发生的地方,在这里有许多经常发生的困惑和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期我们关注“‘训练’与语文素养”问题.以后将分别研讨目标预设与教学生成、“用教材教”与课外拓展、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与合作、“对话”与“问答”等话题.欢迎广大教师踊跃参与研讨。  相似文献   

19.
如今的中队辅导员往往在担负着教育和引导少先队员的具体工作的同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如何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使他们能在合理安排时间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在工作实践中,我发现学“小猫钓鱼”来个“三心二意”是个不错的方法。不过此“心”非彼心,此“意”也非彼意。我所说的“三心”是指“研心”、“放心”、“享受心”,而“二意”是指“创意”和“善意”。“研心”是指一颗研究学生的心。“知己知彼,百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内容抽象、思想性、知识性、理论性、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和“总教练”。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为讲好课打好基础。其次,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加强思维训练,优化课堂结构,充分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再次,要坚持训练为主线、培养能力为宗旨。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激发兴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具有了狂热的学习兴趣,就会成为一种嗜好,如同对初学“象棋”时的热恋,对学打“篮球”的追求一样,达到“执迷不悟”的境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讲好开头,抓住主体,做好收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