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批评的艺术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批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不是简单粗暴地训斥,而是一门艺术,如何批评,大有学问。  相似文献   

2.
批评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育学生的手段,是教师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以唤起学生的警觉,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思想素质。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言行。不留情面或婆婆妈妈,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会造成师生之间的感情对立。批评要讲究艺术,教师要认真研究,正确指导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批评学生欣然接受,不但引以为鉴还进行深刻反省;有的批评学生难以承受,甚至激化了矛盾,产生对抗情绪或从此一蹶不振。要想使批评既有的放矢又形式多样,既一针见血又留有余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就要求教师像艺术家那样研究和掌握批评这门艺术。而批评的艺术是在理解、信任、尊重和关心的土壤里开出来的灿烂的花朵。作为教师,批评学生时应针对被批评对象的实际情况(包括场合和情节以及学生的性格、心理素质等)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使他们乐于接受,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切忌“一刀切”。一般情况下。批评的方式有下列几种。  相似文献   

3.
批评是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有的老师批评学生时。总是怒发冲冠、暴风骤雨般的一番训斥。结果自己伤肝损气,劳而无功;学生伤心赌气,毫无悔改之意,批评效果可想而知。俗话说:浇树浇根。育人育心。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特别是要注意批评的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一定要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听后去思索,去回味、自省,达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和谐共处,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批评语言学生才能容易接受呢?  相似文献   

4.
批评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但是尺度把握不准,就会使批评变为训斥,甚至责骂。教师要慎用批评,注意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容易接受,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钱元霞 《江西教育》2001,(10):13-13
作为老师,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是经常的事。当众不留情面的数落,不厌其烦的劝说或者粗暴的训斥,收效甚微。如何使学生乐于接受批评,能够及时改正,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得讲究批评的艺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不批评”教育的探索和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多表扬,少批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每一个学生在其学习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必然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也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然而,多数学生喜欢受表扬,不愿挨批评,有的一挨批评就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巧妙地以表扬其进步代替批评不足,效果更好。我班有一…  相似文献   

6.
有的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会找出学生身上的一大堆毛病:上课爱说话,课上常搞小动作,经常与同学闹矛盾,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等。一些教师就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如何改掉这些毛病上。通常的做法是:发现学生的“毛病”后进行严厉训斥.而且批评得学生一无是处,直到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肯罢休。  相似文献   

7.
批评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但是尺度把握不准,就会使批评变为训斥,甚至责骂。教师要慎用批评,注意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容易接受,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赵九青 《陕西教育》2011,(1):156-156
学生有了缺点错误.教.师应当进行批评劝告。然而.尖刻的数落、粗暴的训斥.常常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批评反感.口服心不服.教育效果甚微。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使劝告学生的忠言由“逆耳”变为“顺耳”.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并达到预期教育效果呢?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或出现学生认知错误,教师对这些学生批评教育,理所当然、责不容辞。但教师的良苦用心有时却被学生误解,甚至在批评过程中发生冲突,不仅影响课堂教学,而且破坏师生关系。造成如此后果,或因批评时教师缺乏理智,流露出厌恶情绪,引发学生的消极态度;或因批评不切实际,刺激了学生的抗拒心理;或因批评太直接,方式方法不好,致使学生自尊受挫,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课堂批评学生既要讲究及时准确,更要讲究批评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批评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是德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批评的目的是将教育者的思想、观点、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学生自觉接受,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怎样才能使被批评者愉快地接受批评教育,做到心服口服呢?通过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我们对“批评”的几种艺术作了一些探讨。 一、建立自我约束的班规班约 学校教育必须有统一的教育思想、管理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为了使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有一个努力奋斗的目标,必须制定出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有的班规班约还可让学生讨论,自己制定。让学生有章可循,懂得该学什么?怎样…  相似文献   

11.
批评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作为一名正处在成长发展时期的初中生来说,违纪犯错,产生矛盾在所难免,受到批评当然是少不了的。虽然批评的手段人人会用,但技巧各有不同,批评不仅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如果不讲究批评的艺术,批评的方式不妥,不分场合,语言不当,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样不但达不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抵触,产生逆反心理,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为人师者,在批评学生时,必须周密思考,把握度和量,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特点,结合具体问题,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批评方式,讲究批评的艺术性,给学生良性刺激.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师爱就是关心、尊重和信任学生,它是学生成长的动力。教师批评教育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不能以家长式的作风粗暴地对待学生,体罚、训斥、辱骂、讽刺都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  相似文献   

13.
面对此情此景,教师不妨学着去面对。 面对自己。值得思考的是:这样的批评方式是否有效?显然,如果孩子从心里认同老师的教育方式的话,他也不可能会随便写写,当老师去教室质问和训斥的时候,更不可能理直气壮地拒绝重写;如果老师能了解到学生不仅讨厌“检讨”的这种方式,更厌恶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老师的批评,  相似文献   

14.
课改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充分体现了课标的新理念。但遗憾的是,在这些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学生暴露出来的缺点和问题,没有一位教师对学生提出过批评。总是用“表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批评”作为教育教学评价中的一元,被教师“遗忘”了。  相似文献   

15.
批评,是教师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是教师指出学生错误.并促其改正的有效教育方式。教学离不开批评,要达到批评的目的,就要讲求批评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批评教育学生时,你想批评的学生在吗 有的班主任抱怨自己经常进班,发现问题也进行了纠正、引导,但同样的问题仍然会发生,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当然原因可能很多,其中有一点班主任往往会忽视,你想批评的学生不在批评现场。比如,学生常常会迟到、早退、旷课,班主任发现后,会立刻到班进行批评教育,有时还十分严厉地给学生上了一堂说教课。  相似文献   

17.
批评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和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行为。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把握好“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批评语言要适度。教师的批评语言直接作用于学生。话说得太轻,学生不屑一顾,不以为然;话说得太重,学生接受不了,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应根据批评对象的个性差异及其错误的性质来把握好“度”。一般来,对性格孤僻、胆子小的学生要和风细雨,把话说得轻柔委婉一些;对性格外向、平时较随便、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的学生,则可把话说得重些;对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批评要有层次,逐步深入,不能一下子把批评的信息全部抛出;…  相似文献   

18.
王敏 《教育文汇》2005,(9):34-34
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几乎每个教师都遇到过,是最令教师头痛的现象之一。曾有学生改写了一首诗:春眠不觉晓,处处在睡觉。课堂左右看,倒下知多少。对此现象,有的教师习以为常,视而不见,只管把课讲完;有的教师大发雷霆,批评训斥。很明显,这两种做法都是不足取的。笔者对此做了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曾经采取过比较温和的、折衷的办法,试图彻底杜绝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9.
学生不遵守纪律,予以批评教育是教师的职责。但是有的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不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摆出一种权威架势,语气生硬,措辞不当,甚至尖酸刻薄,结果大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致使教育效果明显降低。我曾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时下,由于教师的批评不当,引发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对抗的事例比比皆是;它不仅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恶化了师生关系。因此人们对传统的以“严”字当头的管理模式产生了怀疑,在教育中对学生的批评也越来越不被认可,许多教师感觉这个尺度很难把握,甚至提出了“我们能不能批评学生?”。“该怎样批评学生?”的疑问。其实批评作为教师运用语言手段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方法。只要得当,学生会乐于接受,并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谈对批评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