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新 《教学随笔》2014,(1):71-73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渡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相似文献   

2.
小序以洗练的语言,凄婉的音节,为读者交代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和千岩老人的评论(以为有《黍离》之悲)。它是一篇不可多见的声情兼美的小品。  相似文献   

3.
姜夔是南宋重要的词人,《扬州慢》是其代表作,关于《扬州慢》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一。前人论词主要铱据小序所谓“有《黍离》之悲”,即士大夫怀念故国宗室的政治情怀。但笔者认为,《扬州慢》一词所表迭的情调,关系到词人自己,关系到扬州这一特别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南守姜夔名词作《扬州慢》(滩左名都)曾附有自度曲,可惜长期受学与音乐分隔研究的限制,对这症词的评价研究多局限于学方面,而它的万分宝贵的音响资料-曲谱,至今还没有和它的学艺术结合起来研究。本尝试从该词的歌词和曲谱谐和之美的角度加以探讨赏析,希望能够拓宽姜夔词乃至中国词学研究的领域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厉燕 《语文知识》2014,(6):17-18
一、呈现“问题群” 师:今天,我们来读姜夔的《扬州慢》。课前大家已经把相关问题交上来了。这堂课就围绕大家的问题阅读,理解化用杜牧词句的用意,体味作者的黍离之悲。  相似文献   

6.
王万岭 《学语文》2002,(1):19-19
南宋姜(?)的著名词作《扬州慢》(淮左名都)一直是高中《语文》的“保留节目”,但是,这首在今天中小学课本中唯一留下古谱的宋词,却总是被单纯化作为一篇文学作品来讲解,它极其宝贵的音乐价值却得不到体现。为此,我们在《扬州慢》的课堂教学中,应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创制一种曲词兼顾的新模式,充分展示这首宋词的文学和音乐双重艺术魅力,这在强调素质教育、探求多学科兼容的今天,很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7.
姜夔词受当时社会风气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大有《黍离》之悲。所谓《黍离》之悲,即是家国之恨,悲悼之哀,兴亡之叹,时事之思,这种悲天悯人的艺术风格在其名篇《扬州慢》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姜夔也推崇斗士,想往豪放,也曾经有过健美豪情,但他毕竟是一位未能免俗的词人,而不是叱咤风云的猛士,所以他多用悲悼而非血誓,也正如此,它的《黍离》之悲才更为感人。然而这种《黍离》之悲虽然具有姜夔个人爱国的一面,但客观地讲,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8.
姜夔的《扬州慢》词人选高中语文教材有些年头了,读了教,教了读,几遍下来,对序文中的“《黍离》之悲”一说愈来愈觉着不靠谱。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通过诵读法,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中,让学生找到诗歌中的意象。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可以让学生进入作者创设的意境中,进而理解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扬州慢》是非常有名的一首宋词调歌曲,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自度曲,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自度曲将诗词和音乐完美的结合,被称为上乘之作,具有超高艺术价值.音乐的曲调优雅,古韵新声.《扬州慢》不但有传统文人士大夫音乐的一种内涵和情怀,还有属于自己的创作与革新.本文主要介绍了姜夔的生平简介、《扬州慢》的写作背景、其音乐分析及其旋律特点和《扬州慢》音乐与诗词的和谐之美,最后对其演唱处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姜夔是南宋词人的代表,其词题材广泛,涉及感时抒怀、咏物记游、交游酬赠等,但关于姜夔词中的爱国情怀却始终存在一定争议。近现代以来,姜夔的爱国之思、淑世情怀已经逐渐被专家和读者认可,然而关于其爱国词作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拟从姜夔爱国词的艺术手法、章法结构、创作意图三个方面,分析其爱国情怀之所以含蓄隐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杜娟 《考试周刊》2011,(15):13-14
姜夔(1152—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姜夔一生浪迹江湖,不曾入仕,布衣终身。他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扬州慢》一词即是他自度曲所填之词。词牌词题统一,因写扬州战后之景,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相似文献   

13.
蔡婉 《湖南教育》2004,(10):26-26
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要使学生领悟诗歌意境,教师应在自己深入领悟意境的前提下用心营造情境,以最真切的语言感染并启迪学生,引领学生用心感悟,披文入情。我在教姜夔的《扬州慢》时,摒弃了直白的讲解,设法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领悟,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4.
<正>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上想要获得的一个突破。所以这次到句容实验高级中学参加2014年江苏省高中语文、数学、英语名师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活动,我很重视,也希望自己能通过和同仁的切磋学习让自己在诗歌的教学中能有所突破。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扬州慢》是姜夔词的最早作品,全词通过空灵的比兴手法,以谐婉的音节,精妙的字句和自然景物的衬托,反映了寄  相似文献   

15.
宋词用典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情态毕现,驱遣自如,不见痕迹;用事而不为事所用,委曲深致,言简意赅。姜夔便是用典的高手,下面以《扬州慢》为例,作简要分析。1.序①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维扬即为扬州,《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后人截取“维  相似文献   

16.
姜夔词受当时社会风气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大有<黍离>之悲.所谓<黍离>之悲,即是家国之恨,悲悼之哀,兴亡之叹,时事之思,这种悲天悯人的艺术风格在其名篇<扬州慢>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姜夔也推崇斗士,想往豪放,也曾经有过健美豪情,但他毕竟是一位未能免俗的词人,而不是叱咤风云的猛士,所以他多用悲悼而非血誓,也正如此,它的<黍离>之悲才更为感人.然而这种<黍离>之悲虽然具有姜夔个人爱国的一面,但客观地讲,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7.
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相似文献   

18.
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于别样构思中传达了深沉的“黍离之悲”,能较好地呈现宋词的艺术魅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和意象,理清情景关系,把握作品的意境和情感,探究作品艺术手法的运用。同时,要补充背景资料和名家评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黍离之悲”,领悟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9.
《扬州慢》是"清空"词中的代表作。全词运用了对比手法,感慨今昔,伤时悯乱,使闻者愁肠百转,产生了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