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初文学家侯方域,其生平及著述后人多有撰论。但有些史实或模糊不清,或讹误袭延,或意见相左。今掇其若干,略作考证,以订前人之失。候方域最早参加雪苑社事的时间问题侯方域一生与雪苑社联系密切,雪苑社也因侯方域的社会影响而著名。谢国祯先生《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认为:雪苑社是“侯方域、贾开宗所主办”,“创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张剑慧先生《明清江苏文人年表》则将侯方域“结雪苑社”的时间署于“明  相似文献   

2.
贾开宗简论     
贾开宗(1595—1661),字静子,晚号野鹿居士,商丘县人。他是明清之际中州雪苑社的重要成员,名仅亚于侯方域的文学家。清初与侯方域、徐作肃、徐邻唐、徐世琛、宋荦并称为雪苑六子。  相似文献   

3.
康熙二十三年,三藩之乱甫定,康熙帝便致力于用怀柔之策控制江南士人,实现帝国意识形态的大一统。在此背景下,宋荦任江苏巡抚长达十余年,深得帝眷。宋荦为河南雪苑社“后六子”之一,雪苑诸人同江南复社文人一向往来频密。宋荦借助雪苑社侯方域、贾开宗等的江南人际网络,早年便在江南文人圈中积累了丰厚人脉。其任江苏巡抚期间,凭借早年积淀下的江南人脉,发挥自身工于诗文、淹通掌故、精通鉴藏的才华,笼络交好士人和同僚,和他们一起参与了江苏精英文化的重建,催促了当地文坛群体性的活跃,并最终为清廷意识形态大一统的计划所收编。作为清廷江南政策的执行者,宋荦的江南施政是康熙朝中晚期江南政策的缩影。中介于中央和地方之间,中介于士人和清廷之间,正是宋荦在康熙中晚期江南政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宋荦刻书考     
宋荦(1634——1713)字牧仲,号漫堂,别署绵津山人,清初河南商丘县人.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宋权子.顺治四年十四岁,以宰相子入为三等侍卫。十八岁同邑人贾开宗、侯方域、徐作肃、徐迩黄、徐世琛,结“雪苑六子社”.顺治九年丁父艰。康熙三年筮仕黄州府通判.九年奔母丧归里.十六年正月,补理藩院院判.十七年三月,升刑部贵州司员外郎;同年十一月,奉命视榷赣关。十九年复命回都。二十年三月,升刑部福建司郎中。二十二年二月,升直隶通永道佥事.二十六年四月,升山东按察使;十月,又升江苏布政使。二十七年四月,奉特旨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三十一年六月,调江宁巡抚,驻节  相似文献   

5.
四、侯方域诗论的流变观 侯方域的商丘雪苑社友贾开宗在其《四忆堂诗集序》中认为;“《尚书》以乐合诗,以教胃子,以和神人;孔氏断自商、周,定《三百篇》,疏宕者《风》、庄严者《雅》、奥质者《颂》,尽辞之变矣;非是则无辞也。……孔氏亡而诗亡。汉、魏、六朝,作者间出,然求其旨归于‘四诗’者,鲜矣!千馀载而唐始有杜甫;杜甫者,非唐三百年一人也,孔氏删诗后一人也。……杜甫亡而诗又亡。其后七百年,明有李梦阳、何景明登其堂,正始在焉。”  相似文献   

6.
梁苑辞赋谈     
梁苑,即汉代梁孝王所筑兔苑,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当时梁孝王门下,曾聚集一批辞赋家,他们游乐于梁苑之中,写出了大量的辞赋。本文试以梁苑辞赋名之,并略加论列,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梁苑是我国西汉时期的著名苑囿,其规模之大,设置之豪华,都属罕见,其影响亦历久弥远。考辨梁园的历史沿革,苑囿范围、苑内设置、筑苑时间、梁苑真实所在地及其历史影响,对研究商丘文史以及汉代历史文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假命题蕴涵任何命题,真命题为任何命题所蕴涵”(命题A),是所谓“实质蕴涵”的必然结论。由是观之,下列三个命题皆是真实的: [例1](1)如果2+2=5,则雪是白的; (2)如果2+2=4,则雪是白的; (3)如果2+2=5,则雪是黑的。有人称命题A为“蕴涵怪论”,有人称之为“蕴涵悖论”。何因而“怪”?何因而“悖”?因为与常理相违,为人们的“理性直觉”所不容。但是: “到罗素与怀特海的《数学原理》出版,其中以实质蕴涵为主要工具,把全部数学  相似文献   

9.
“小谢”之称始见于钟嵘《诗品》,指谢惠连而非谢朓,这一现象与钟嵘对永明新体的排斥关系密切。唐代近体诗获得极大发展,唐人尊谢朓而不重惠连,“小谢”之名从此确定为谢朓。宋人提出“三谢”之说,注意到谢灵运、谢惠连与谢朓在诗风上的古近之分,重新关注谢惠连的文学价值。明清时期因《诗品》流行、诗坛复古风潮等因素,谢惠连再次受到重视,部分推重古体的诗论家乃至重新呼之“小谢”,并提出谢惠连成就高于谢朓的论断。作为诗史上的小家,谢惠连的地位升沉是时代文学思想发展演变的上佳见证。  相似文献   

10.
郑观应(1842—1922)的一生,恰好同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相始终。他出生在有“买办故乡”之称的广东香山县。该县人士在近代与外国资本主义打交道者颇多,因而经商致富者也不乏其人。郑观应从十七岁就开始“弃书学贾”,一直到临死前一年,大部分时间都跻身于企业界。  相似文献   

11.
释“社”     
《五人墓碑记》中言及“社”有两处:一为“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一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教材中对“社”的注释也有两处:“郡之贤士大夫”的注释为“郡,指苏州府,古为吴郡。贤士大夫,与复社有关系的上层人物”;“吾社之行为士先者”的注释为“我们社(指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为读书人表率的人”.这里,首先应指出的是,教材的注释把《记》中所提及的“社”都认定为“复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五人墓碑记》一文中用了“吾社”这样的词语,教材对“吾社”的解释是“指复社”,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因为张溥是在崇祯元年(1628年)写下《五人墓碑记》的。《五人墓碑记》记叙了天启六年丙寅(1626年)所发生的苏州市民暴动。据史料记载复社成立于崇祯二年己巳(1629年),可见苏州市民暴动时复社还没有成立。因此有些文学作品选本就把“吾社”解释为“我们东林党”,可是“社”与“党”在词意上相去甚远,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吾党”  相似文献   

13.
论吕不韦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秦国大臣。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县),称“阳翟大贾”。行商定居卫国濮阳,所以又称“濮阳人”。其人一生功过,赫赫然于史册,今试传而论之。一、挥金而起,饮鸩而死公元前二六五年(秦昭王四十二年),秦安国君柱被立为太子。其中子异人质于赵都邯郸。这时,秦国日益强盛,虎视山东,不断进攻赵国,赵国对异人礼慢待薄,异人处境困  相似文献   

14.
论宋荦的诗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荦为清初“雪苑六子”之一,康熙中开府江南,与王士禛主持南北风雅,声名卓著。宋荦的诗学观较集中地反映在《漫堂说诗》中,其论诗追源溯流,与明末清初反思复古的思潮相一致。历来论者多认为宋荦为宗宋一派,事实上宋荦兼采唐宋,而以唐人为旨归,“宋诗派”之说未为笃论。宋荦上承严羽“妙悟”说,昌言“悟诗”说,与王士禛之“神韵”说同出一源,对清初诗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徐祯卿,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五年(1479年),卒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历官国子监博士。明“前七子”之一。以诗学独步江左,雄视中土。青年时代与同乡祝允明、唐寅、文璧齐名,号称“吴中四子”(《明史·徐祯卿传》)。又与刘元瑞、顾华玉称“江东三才。”(朱彝尊《明诗综》卷三十二)  相似文献   

16.
1.“郡之贤士大夫……”郡之贤士大夫:课本注:“郡,指苏州府,古为吴郡。贤士大夫,那些与复社有关系的上层人物。”如此注法欠当。①《五人墓碑记》写于崇祯元年(1628)而张溥与同乡张采以“兴复古学,务为有用”为宗旨,创立复社是在崇祯二年(1629)因此文中之“郡之贤大夫”不可能指“与复社有关系的上层人物。”②杨建枢、张采、张溥等于天启四年甲子(1624)创立应社,如果一定要写出“社”名,当指那些“与应社有关系的上层人物。”③由此可见,“郡之贤士大夫”,应直接注为“吴郡中贤明的(有声  相似文献   

17.
一、生平事迹陈弘绪字士业,江西新建县人,南京兵部尚书陈道亨之子。他从小侍候父亲于官邸,在父亲严格的教育下,每天晚上,不是“课艺”,就是“读史”,常常至“漏下二鼓”,喝一杯暖酒,“然后就寝。”这就对他的成长,也为他后来“操笔为文章,伸纸万言,今昔巨细,悉包罗而胪列之”,并“烛跋而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陈弘绪与湖广左布政使熊宇奇之子熊伯阳等人在杏花楼(今南昌水观音亭)结社,名曰“杏花楼社”。同年,又加入了万时华等人创办的豫章社。从此,他与诸友“日夜讲习”,学业更加进步。与同邑徐世溥、罗光春当时并称“佳公子”。  相似文献   

18.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简介:杜甫,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后代对其有“杜少陵”“杜工部”之称,其诗因反映当时的现实社会人生,故有“诗史”之称。“奉儒守官”(《进雕赋表》)是杜甫的人生志向,但他并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大半生困顿、潦倒,因而对世态人情的感受很深刻。诗歌创作背景:唐肃宗至德元载(公元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相似文献   

19.
“所”作为代词,位于动词前与“之”组成所字词组时,所字称代的是受它后面的动词支配性限制的人、事、物。当所字位于介词前与“之”组成所字词组时,所字称代的是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原因、工具、条件、方式方法等等,这时所字称代介词介绍的对象.所字的称代内容理论上清楚易晓,然而接触到纷繁万变的文言文句,却往往使人费解.《例说》(载《语文教学通讯》1984年第11期)作者认为《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诺,恣君之所使之.”一句的“所”是名词,应解作“意”.这实际是把代词所当成名词来解释了.诚然“恣君之所使之”一句中的“所”不能与后面的“使之”直接结合构成所字词组,然而由此判定所“非代而名”却也失之武断。“所”之所以是代词,是因为“所”在句子里有其称代的内容,在“恣君之所使之”一句里,“所”称代“使之”的方式方法。先秦文言文里似“恣君之所使之”这样结构的句子并不乏见。例如:  相似文献   

20.
“六诗”含义为何?千百年来,学者们各有灼见,但大体都以风、雅、颂为诗之分类,赋、比、兴为诗之表现手法(即朱熹所谓“三经三纬”)。近几年有些学者对这一传统模式提出质疑,认为它不合“六诗”本义,因而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本文拟在此基础上略抒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