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汤斌是清代勤政爱民、刚正廉洁的名臣。他兴利除弊,为民造福;同时毁淫祠,兴社学,挽颓风,厚习俗,民风为之一变。他选择任能,大力整治吏风。他严于律己,自奉俭约。他的学问人品为同代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2.
汤斌是商丘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廉吏和理学大师,一生“学术师洙泗,政事慕唐虞”。其哲学思想“笃守程朱,亦不簿王守仁”,“折衷于程朱和陆王两派之间而近于陆王”,在中原和我国文化史上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汤斌是清代商丘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其学术思想虽根源于阳明心学,但"不厚程朱,不薄陆王",试图调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使二者融为一体。在理道观上主张从日常生活中随时体察天理,使"理"、"道"褪掉了玄妙的成分。在宇宙本体论上,坚持气本论,不但认为宇宙万物是不断变化的,而且变化是有规律的。在天人关系上,坚持"天人合一"的天人感应观,强调知人事即知天事。在"经"与"道"的关系问题上,明确提出"道"不离"经"、"经"不离"道"的"经道合一"说。在认识论上,提出"顿渐合一、顿因于渐"、"慎独居敬,刻意内省"的方法论和"知行统一,重在实行"的知行观。  相似文献   

4.
汤斌顺应明末清初实学思潮,以振兴儒学为己任,讲求实效,为处于困境中的理学增添经世致用的因子。在学术上,他不辨门户,不主空谈,提倡读经,认真考证,为扭转明末空谈的学风作出了贡献,并推动了清初学术由理学向经世致用之学、继而向经学考据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汤斌(1627-1681),字孔伯,号荆砚,又号潜庵,河南睢县人。官礼部尚书,是清初理学名臣,深得康熙信任。汤斌青年时曾拜当时的理学名家孙奇逢为师。孙奇逢之学,以陆王为宗,但汤斌并没有完全师承陆王,同时还兼宗程朱,认为程朱理学是“吾儒正宗”,并在实践中将其发扬光大进行传播,使他获得了清初理学名臣的头衔。他不仅取得了康熙的信任,雍正还把他的牌位搬进贤良祠,道光三年(1823)又从祀孔子庙,获得了极高的荣誉。那么,在清初众多的理学大臣中,是否因汤斌的理学思想造诣更深,而使他获得如此殊荣呢?本文试从其思想渊源与居官实践两方面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北宋名贤蔡襄,字君谟,福建兴化军仙游人。“年十八举进士,为开封第一。(仁宗)天圣八年(1030),登进士甲科,为西京留守推官。”(明陈效修、周瑛等《重刊兴化府志》卷三九)他累官直史馆、知谏院、馆阁校勘兼起居注,历知开封府、福州、泉州和杭州,终至端明殿学士。英宗治平四年(1067)病卒于家。南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谥忠惠。纵观其五十六年短暂的生涯,堪称是位才学广博的名儒贤臣。  相似文献   

7.
汤斌是清初的名臣大儒,他以诗文受知于康熙,其"彬彬典雅"的诗文可谓盛世元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本人亦成为康熙"右文之治"的代言人;更为重要的是,汤斌严禁淫词小说、杜绝赛会演戏等措施,不仅扭转了吴地奢靡风俗,而且影响了康熙一朝的文化政策,特别是影响了康熙一朝的文坛走向。  相似文献   

8.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自汉武帝建郡算起,敦煌这块热土孕育和造就了众多的杰出人物,为灿烂辉煌的敦煌历史文化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的敦煌地区文风昌盛,教育繁荣,人才济济,名师辈出,先后涌现出宋纤、阚骃、郭瑀、宋繇、刘昞、索敞等著名儒学大师,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为突出的当数五凉时期的刘昞。刘昞,字延明,敦煌人,约生于公元370年,卒于440年,五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幼年时,在儒学上颇有造诣的父亲刘宝对他进行了良好的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四声均和表>和<示儿切语>的研究,考察了清代乾嘉学派中皖派名家洪榜的音韵学.同时以其前辈江永、戴震的韵学为参照.揭示了皖派内部从江永到戴震到洪榜的韵学传承脉络.通过对声母表的研究,阐明了徽语在江、戴、洪三代学者韵学研究中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名儒草堂诗余》是元代江西庐陵凤林书院 ① 无名氏所选辑的一部词选 ,大抵均是至元大德间的作品 ,又名《凤林书院草堂诗余》、《元草堂诗余》、《元儒草堂诗余》等等 ,分三卷 ②,收录六十二人 ③,二百零三首词作。由于这部词集诞生于词的式微期──元代 ,故而一直未受重视 ,迄今为止 ,只有马群同志写过一篇《〈名儒草堂诗余〉探索》④,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论述 ,本文拟将对此词选的版本与作者问题作进一步论述 ,使我们深入了解这部词集的创作背景及相关的情况。一、词集的版本《名儒草堂诗余》最早有元大德间刻本 ,陶湘在《仁和吴…  相似文献   

11.
滔滔黄河,巍巍嵩山;锦绣中原,华夏之源。
  历史上的河南,贾湖骨笛的横空出世、司母戊鼎的典雅厚重、洛阳杜康的酒香诗韵、三大名瓷的巧夺天工……有太多展现中原魅力的古老技艺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12.
任访秋是一位博古通今、屹立中原、享誉海内外的名中国学研究家,在中国古典学、中国近代学和中国现代学三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就,他坚守河南教坛70年,为振兴河南高等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13.
汤斌是清初的经济名臣与理学大儒,一生勤政爱民,廉洁刚正。政治上,能够选贤任能,兴利除弊;学术上,力行实践,摒除门户之见;生活上,艰苦自持,严律家人。故而成为清初著名的廉吏、理学家、史学家,才兼三长,著述等身。  相似文献   

14.
围绕明清地方志关于郑深道由名宦到名儒再到“帝师”的形象演变,还原其文本的书写过程,分析其成因与影响。郑深道形象变迁先后获得明代福建镇海卫军户及其后人支持,其太子太傅形象既是其宗族参与清初粮户归宗改革的产物,又是清初地方官与福建镇海卫军户后裔士人共谋的结果,见证了闽南地方社会变迁。针对其本来面目,考证其真伪,分析其书写方法。据此提出历史名人研究,应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文本分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146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大学生整体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是9.72%;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全国常模;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  相似文献   

16.
在维护和推动国家统一的过程中,文化是构筑民族共同心理、维系和发展民族感情、巩固国家统一意志的纽带。中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代表,它以儒家的“大一统”作为国家意志的最高追求,因此,在维护和推动国家统一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基础。在今天,由于中原文化与台湾文化血脉相连,它依然是联结海峡两岸同胞的情感纽带和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文化纽带。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由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对于实现中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原名师     
孙震华 《数字教育》2019,(1):I0002-I0002
河南省2015年中原名师。教育部国培专家,河南省教育教学专家,省级名师,省骨干教师,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特聘教师,省新课程培训骨干,省教学标兵,新乡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目标教学全国“十佳”教师,新乡市教育局“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秀专家组成员,两次全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常年扎根一线,曾连续十八年承担学校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与学生管理经验。多年来,她用一种坚守信仰的情怀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岗位上探索耕耘,倾注心力与体力钻研付出,实现了学科教研的突破创新,助力约四千名学生的中考拼搏。  相似文献   

19.
中原名师     
  相似文献   

20.
中原名师     
2015年中原名师,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名校长。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巩义市第四届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巩义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郑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