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苏东坡,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黄州赤壁;提到黄州赤壁,人们也会自然联想到苏东坡。由于苏东坡与黄州赤壁之间的关系难以分割,以至于清康熙末年的黄州知府郭朝祚一改千百年来人们惯称的黄州赤壁为“东坡赤壁”;而清人汪煦则盖棺定论:“不是当年两篇赋·为何赤壁在黄州”。  相似文献   

2.
苏东坡被贬谪到黄州后,在生活极端艰苦和思想极其矛盾的情况下,发愤写作,写出了不朽之作二赋一词。从苏东坡当时的创作动力、创作现状出发,着重考证赤壁词的写作时间,认为三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应为词、前赋到后赋,并通过文本分析证实其写作顺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东坡赤壁:谁成就了谁? 我们知道赤壁,大概是读了苏轼的黄州诗词,或是读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这两个可爱的老头,把一个当时的蛮荒之地一黄州,写得花团锦簇。明明是苏轼的贬谪之地,却这般多情多义、摇曳生姿。  相似文献   

4.
苏东坡被贬黄州,留下了种种神奇奥秘的文化现象话题。是神宗皇帝袒护他而编管黄州,是黄州的神奇山水、风月、古迹、仙居,铸就了苏东坡,黄州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他“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把种种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黄州。黄州成为东坡文化发祥地、赤壁文化发祥地。黄州成全了苏东坡,苏东坡也成全了黄州。  相似文献   

5.
苏轼被贬谪黄州期间,写下了震烁文坛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一词二赋,尽抒赤壁之情。苏轼何以对赤壁如此情有独钟呢?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其诗词文赋足以令后人驻足瞩目,仰之弥  相似文献   

6.
苏东坡是部极其辉煌的民族精神史诗。黄冈人以东坡文化兴市,首先要读懂东坡这部大书:读懂东坡被贬前后黄州文史地域知识;读懂东坡在黄州的全部著作;读懂东坡被贬黄州后所构建的贬谪文化机体;读懂东坡所投给黄州的人文意味,深入体味黄州为何成为东坡贬谪文化发祥地、东坡文化发祥地、黄州赤壁文化发祥地、东坡养生文化发祥地。这些正是我们让东坡文化在当代黄冈重放光彩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史学、文学的角度介绍了黄州东坡赤壁的历史渊源和苏东坡在黄州的文学成就。史料确凿,内容详实,对东坡赤壁文化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苏东坡被贬黄州虽然只有四年零三个月,但他所创作的词却突破100首,占了他全部词作的四分之一还强。东坡黄州编年词为何能突破100首?学术界一般认为:“乌台诗案”后,东坡心存余悸,不敢写诗;词属游戏文字,作“小词不碍”。更重要的是,东坡依然坚持儒家的仕宦文化观,不改政始初衷,以词言志。还有,独特的黄州历史地理环境对东坡词创作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的“故垒”指何处 ,历来语法不一。一般注曰 :“旧军事营地。”这样注解 ,过于简略 ,一看便知是仅从字面理解 ,并未深究 ,没有顾及到苏轼在词中所要表达的复杂思想感情。有的古文选本注曰“指黄州古城”,则更不对。其实 ,这里的“故垒”即东坡 ,也就是苏轼贬到黄州之后躬耕仆居之所。首先 ,从现存的史料中可找到答案。宋神宗元丰二年 (公元 10 79年 ) ,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黄州安置。由于是个待罪犯人 ,就没有薪俸 ,苏轼到黄州后 ,生计非常困难。元丰四年…  相似文献   

10.
万露 《天中学刊》2005,20(1):74-78
苏轼将词的性质由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他把题材的取向从他人回归到自我,打破了旧的抒情程式和词的创作心理定势,又由于其本身的经历,他把宋代文人士大夫特有的心灵矛盾冲突纳入词的创作当中,并且成为其着力表现的对象。比之于其前的词作,我们可以发现,东坡词所表现的情感意向是多向的,他的生命存在状态是多元的,他在词里构筑起了一个活生生的立体的心灵世界。从展示挖掘文人士大夫心灵世界的直面性和深广度来说,苏轼是词史第一人。贬谪黄州是他人生第一次大的挫折,是他整个人生尤其是其词创作的转捩点,也是儒道禅这几种精神力量在他内心纠结得最紧、矛盾冲突最厉害的时期,他的黄州词记录了这段贬黄时期的“不适-求适-适”的心路历程。较之于苏轼其他时期的词作,黄州词所表露出来的心灵世界的多层次性和生命存在状态的多元性更为特出、鲜明和完整。  相似文献   

11.
贬谪黄州,是苏轼仕途首次遭遇到最严重的打击。初到黄州,自然悲凉,但自从躬耕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不仅他的人生态度变得更加坚毅沉稳、超然豪放,更让他的文艺创作达到了新的巅峰。苏轼诞生于四川眉州,但黄州让苏轼浴火重生为苏东坡,黄州才是苏东坡的诞生地。  相似文献   

12.
黄州东坡赤壁作为著名旅游景区,在宣传黄州,传承东坡文化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在景点建设上存在人为分割游憩空间、景观相容性差、地域文化不浓厚等问题,历史上东坡赤壁内的许多著名景点失存,为世人留下了遗憾。就东坡赤壁景区—-赤壁山景点的开发而言,应在整体开发,挖掘丰富的人文资源,突出东坡特色上下功夫,打造黄冈赤壁品牌,发挥黄冈古城在传承东坡文化,引领黄冈人文旅游上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3.
湖北境内,名曰“赤壁”者有六处:汉阳、汉川、武昌、蒲圻、黄州、崇阳。黄州赤壁,位于黄州西北隅长江故道之滨。“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矶头赤壁当天倚,下有山根插江底。”“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其江山形势,颇似“三国周郎赤壁”。难怪在黄州做剌史的唐代诗人杜牧,在《赤壁》诗中,把黄州赤壁当作“赤壁之战”的赤壁写了。苏东坡被贬黄州,登临赤壁,抚今怀古,也权把黄州赤壁  相似文献   

14.
北宋著名文学大家、词赋革新派领袖人物苏东坡(名苏轼,号东坡居士,1036-1101年),自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因贬谪到达黄州,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一日别离黄州赴汝州,在黄州谪居了四年又四个月(两个闰月).  相似文献   

15.
我对于碑和帖都是外行,从来没有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要为一部苏帖写个“说明”,实有滥竽之嫌。苏轼是元丰三年(1080)贬到黄州的,初住定惠院,四年改寓临皋亭,五年随在临皋亭近东坡筑雪堂,自号东坡居士。后世称“苏东坡”之名,自此始。是年因黄州之赤壁,于长江作舟游,成前后《赤壁赋》。六年、七年均在黄州。同年四月量移汝州。苏东坡在黄州前后约五年,至今留下许多遗迹。因为有赤壁之误(火烧赤壁实在蒲圻),他写了赋、诗、词(《赤壁怀古》),反而使黄州的赤壁更为有名了。两个赤壁,互相邻近,我不相信苏轼连这点历史常识都没有。他因在黄州既也有赤壁,正好借题发挥而已。  相似文献   

16.
轻舟犯雾下黄州,五十年前几度游。只为东坡赋赤壁,欲傍北郭起江楼。眼前风月留声色,梦里神仙狎鹭鸥。江上景光仍昔美,劳人欣赏倍增优。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同志,解放后几度遨游黄州赤壁,留下了这首优美动人的诗篇,盛赞赤壁的美丽景色。“只为东坡赋赤壁,欲傍北郭起江楼。”赤壁名传遐迩,除了本身的自然美之外,恐怕还要归功于苏轼的词赋吧!北宋杰出的作家苏轼,于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来,任黄州团练副使。  相似文献   

17.
苏东坡贬谪黄州,人生道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在困顿的黄州时期,把儒佛道的思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他坚持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保持淡泊旷达的心境,通达地观察社会问题,解决进取与退隐、入世与出世、社会与个人的矛盾在心灵上的纠缠。苏东坡在黄州完成了一次愉快的休闲旅程。是黄州的山水风月、历史陈迹成就了东坡的"坚韧旷达、爱国忧民"的黄州精神和"自然超逸、灵动缥缈"的黄州文风,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和艺术遗产。  相似文献   

18.
苏轼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他纵情山水,吟诗作赋,留下许多名篇,《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就是他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这两篇都是典型的文赋,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为一体,曲折地表露了作者内心的不平苦闷以及他的超然思想和旷达胸怀.但两赋在景物特点、起兴游程、表达方式、作者心境上还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19.
<正>黄冈市东坡小学地处文化古城黄州,毗邻美丽的苏东坡文化主题公园——遗爱湖公园。黄州对千古文豪苏东坡具有重要意义,他的文学代表作“一词二赋”、书法代表作《寒食帖》都作于黄州。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强调,苏东坡到黄州“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教师应该立足东坡文化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以更好地达成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0.
黄州是苏东坡重要的人生驿站,苏东坡是北宋文艺黄州高峰的首席攀登者。黄州神奇的“山水风月、农耕劳作、文化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首次铸就了东坡及其多元文化,因而黄州就成为东坡多元文化的发祥地。黄州,这座早被东坡认作是新生地的小山城,也就成了他人生历程中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