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91年12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没有外敌入侵和国内战争冲击的情况下自行解体,举世震惊。这不仅直接引发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危机,更引起了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在对苏联解体原因剖析的同时,对未来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自从1917年十月革命以来,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迄今已有七十多年历史了。七十多年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与进步,这就证明苏联选择社会主义是正确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然而,由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同时经历了一条相当曲折的发展道路,加上目前国内遇到了比较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国际上长期存在的否定苏联选择社会主义的思潮再度泛滥。他们否定苏联选择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的一个重要根据就是:马克思设想社会主义适应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而俄国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所以苏联选择社会主义纯系偶然。本文的宗旨是,努力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结合考察分析苏联历史的具体发展来进一步论证:苏联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既符合苏联的国情,又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寓着不可移易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正>在当今国际共产主义受到严重挫折,一些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改旗易帜的情况下,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就要失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失败了.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再学习,对社会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了一个更实际、更全面的认识.一、当今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曲折性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共性.众所周知.一个时期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旧的世界格局已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世界范围内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战略、妄图通过一场没有“哨烟的战争”达到对社会主义国家“不战而胜”的目的.这一企图已在东欧和苏联连连得手,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严重的挫折、对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这次最大的历史性的曲折怎样认识呢?它是否说明社会主义失败了呢?世界的大潮和趋势是否就是资本主义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这里存在一个对这一曲折性如何认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道路都不可能是笔直的,而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上升性和回复性的统一.也就是说.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但事物前进上升的途径却  相似文献   

4.
1991年 12月 2 5日晚 7点多钟 ,戈尔巴乔夫在中央电视台发表他作为苏联总统的最后一次讲话 :“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所形成的局势 ,我停止自己作为苏联总统的活动。”戈尔巴乔夫讲完话后 ,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镰刀斧头图案的苏联国旗徐徐落下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从地球上消失了。存在了 6 9年之久的统一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了 ,拥有 180 0万成员的苏联共产党不仅丧失了执政党的地位 ,而且被勒令解散。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方方面面 ,在此不能一一细述。由于苏联剧变的决定性环节和根本标志 ,是政治制度、体制的重…  相似文献   

5.
周葳 《中学历史教学》2007,(1):61-64,80
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苏俄建立之初,列宁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该模式曾经取得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二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但在发展过程中,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严重阻碍了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虽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仍未从根本上改变旧体制;戈尔巴乔夫的后期改革则逐渐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直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6.
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苏俄建立之初,列宁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该模式曾经取得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二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但在发展过程中,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严重阻碍了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虽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仍未从根本上改变旧体制;戈尔巴乔夫的后期改革则逐渐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直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7.
简评美国总统布什的教育方略:《美国2000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海湾战争的结束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彻底解体,美国国内经济衰退的阴影以及美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不断衰落的地位,迫使美国各界再次陷于焦虑之中。人们批评美国总统布什的国内政策,更对他未能兑现竞选时誓作“教育总统”的诺言表示不满,惊呼美国只有一个“战争总统”。  相似文献   

8.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不單使俄国人民摆脫了战爭和資本主义的奴役,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而且“給全世界指出了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四十一年来的历史充分証明了,这是一条馬列主义的道路,是各国无产阶級和全世界人民所必由之路。苏联人民沿着这条道路推翻了沙皇統治,击敗了帝国主义武裝进攻,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苏联粉碎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并在战后迅速恢复了战爭創伤并大踏步地向共产主义迈进。我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領导下,經过几十年的奋斗,赶跑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官僚資本和封建地主的压迫,并且高速度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和正在飞跃地发展社会主义工农业,使我国的面目为之一新。东南欧各人民民主国家在苏联援助下,沿着这条道路也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設的巨大胜利。正因为这样,几十年来帝国主义者和一切修正主义者都极力想改变这条道路。他們不断歪曲馬列主义,傳播右傾机  相似文献   

9.
节约制度是国民经济进一步高涨的重要槓桿,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经營方法,是积累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源泉。为了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了建设重工业,就需要巨大数量的资金。我国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资金来源,和社会主义苏联实行国家工业化一样,主要是靠内部积累。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时说:‘为发展工业而自行节约的道路,社会主义积累的道路,这条道路,列宁同志曾多次指出,是使我国工业化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推行人权外交最卖力的国家。1977年就任美国总统的卡特曾声称:“人权问题是我们政府关心的主要问题”,“美国人民和我们的政府将继续履行不仅在我们本国而且在国外促进尊重人权的坚定诺言”(《卡特1977年5月2日写给苏联萨哈罗夫的信》,摘自美国新闻署1977年5月2日电)。曾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则为卡特的这段话作了更明确的注释,他说:“倡导尊重人权影响巨大,意义深远,可加速共产主义衰亡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赫鲁晓夫振兴农业的一个最为宏大的行动计划,就是发动全民垦荒种粮。持续多年的轰轰烈烈的垦荒运动,虽然具有扩大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谷物产量、带动畜牧业发展等积极意义,但是,赫鲁晓夫将其放在一切经济工作首位的做法是欠妥当的。另外,在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辽阔的草原地带以及半森林半草原地带开荒种地的同时,由于没有采取必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结果产生了影响苏联自身甚至欧洲国家的沙尘暴现象,进而导致六十年代初期新垦区的土地严重歉收。  相似文献   

12.
In September 1983, Soviet planes shot down Korean Air Lines Flight 007, provoking an exercise in crisis rhetoric by President Reagan and members of his administr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incident illuminates the interactive nature of context, public knowledge, and rhetorical situation. Errors in argumentation strategy undermined the American position, raising doubts about U.S. complicity in the tragedy and enabling the Soviet Union to present a plausible explanation for its action.  相似文献   

13.
诺门坎事件是日苏两国之间爆发的一场大规模武装冲突。日本挑起诺门坎事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侵华战争中,对苏联采取以攻为守迫使其放弃对华援助政策,另外借反苏名义换取西方国家继续推行绥靖主义政策。日本在诺门坎事件中遭到惨败,对以后日苏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日本不得不放弃对苏强硬政策,同时在苏德战争中未敢轻易参加对苏作战。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至今已经有十余年了,对这个社会主义超级大国解体的原因的研究一直以来成为热点。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复杂的,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失调无疑成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因此,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角度,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态各方面分析苏联在和谐社会建设上面的失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为我国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5.
1977年卡特就任美国总统后,曾表示要继续推进对华关系,完成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但同时又把对苏关系置于中美关系之上;在台湾问题上也是瞻前顾后,使得中美关系在他执政的第一年内没有取得任何重大进展。随着美苏缓和的受挫,美国政府决心加快对华关系正常化进程。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美两国终于就关系正常化达成了协议,从而结束了两国关系长期的不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6.
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借鉴和吸取前苏联在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方面的经验教训,增强民族凝聚力,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消除民族隔阂;必须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消灭少数民族的贫困落后,促进国家的巩固和统一,形成全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17.
随着前苏联国内部分档案材料的解密和最新研究,"李森科"事件的来龙去脉变得越来越清晰。从表面上看,整个事件的发生是由于国家权力的滥用所致,实质上这一事件的产生除了由于李森科本人趁机利用当时的国内政治形势和意识形态状况达到个人目的外,科学家自身立场的摇摆不定和前苏联国内科技管理的纷乱,是李森科事件发生和兴起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肯尼迪政府应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的主导政策是与苏联进行谈判。肯尼迪总统在这一政策的形成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而且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保证这一政策得到切实执行。肯尼迪政府对柏林危机的政策,受到肯尼迪总统个人对冷战、欧洲局势、德国问题和柏林问题的独特认识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揭露斯大林问题的秘密报告不是赫鲁晓夫个人的行为,而是苏共高层领导集体认可的。1955年11月苏共中央全会决定降低当年纪念斯大林诞辰活动的调门,成立了专门的波斯别洛夫小组负责审查大镇压时期的资料。1956年2月1日和9日,苏共中央主席团两次开会讨论波斯别洛夫的报告,主席团成员对在代表大会上揭露斯大林没有分歧,分歧在于揭露的程度。但报告的正式文本在苏共二十大召开期间才形成,是波斯别洛夫的报告和赫鲁晓夫的文本综合而成的,苏共高层领导传看了这份报告,有些人还做了补充。2月25日晨,赫鲁晓夫作了这一报告,要求保密。事实上,苏共很快向党团员、干部、积极分子进行了传达,报告的内容被广泛知晓。苏共二十大是苏联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其影响体现在:它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意味着滥杀无辜、破坏法制时代的结束;开启了改革的大门,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先声。当然,赫鲁晓夫对个人崇拜的揭露和批判也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1930年前后,中国的知识分子纷纷到苏联旅行,写下了许多游记。这些对苏联的感性认识,加上理性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知识分子对苏联态度的很好的视角。他们震惊于苏联的计划经济和新国家制度,并在民族主义的塑求下,要求借鉴苏联的某些经验。但他们反对中国的共产革命,认为照搬苏联的模式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