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因果标记词语的语义来源出发对因果复句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沟通古代与现代,联系共时与历时。汉语主要因果标记词语从语义来源上可以分为十类,即缘起类、依凭类、受益类、意欲类、连贯类、达至类、致使类、终结类、故旧类和推断类。根据标记词语的语义来源和特征,可以将汉语因果复句分为三类,即行为因果复句、说明因果复句和推断因果复句。其中行为因果又可分为前阶因果和后阶因果,前阶因果包括起因、凭因、动因三类,后阶因果包括顺成、使成、达成、欲成、终成五类。汉语因果标记词语由客观域向因果域转化,因果复句的类型由行为因果向说明因果和推断因果转化,这一过程体现了抽象化的规律,也体现了关系隐喻及像似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英、汉复句研究的背景,探究了英语学习者特别是成年人在运用英语复句时汉语复句结构对其产生的影响,着重对英汉因果复句的差异、产生影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策略等。  相似文献   

3.
明清小说复句研究目前仍是薄弱环节。本文选取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代表作之一的《玉娇梨》①一书,就其中的因果复句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加深对复句的性质及其发展、演变的认识,对汉语史的建构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因为"式、"所以"式、"因所"式、"因此"式、"由于"式、"既然"式和"以致"这七种句式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外国学生学习因果复句主要存在遗漏、误加和误用这三种类型的偏误。对这三种偏误类型进行细分后,发现这七种句式在这三种类型中的分布不一样,并且偏误主要集中于"关联词语的误用"这一类型。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采用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和图形-背景理论分析因果式因果复句和果因式因果复句的认知规律,得出这两种句式都存在合理的认知理论基础,因而在汉语中均普遍存在的结论.同时,文章运用这两种理论对口语和书面语等语体中两种句式的优先语序不同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汉藏因果复句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汉藏因果复句的异同,提出了在汉藏翻译中应根据汉藏两语的表达习惯,使用恰当的关联词语。  相似文献   

7.
复句是从句子走向篇章的桥梁,复句关系是篇章结构关系的雏形。复句分类应着眼于篇章结构的基本关系,从本质上揭示复句内分句与分句之间内在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8.
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与“联系项居中原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试图研究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并探讨联系项居中原则是如何起作用的。文章主体包括三个部分。(一)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可以分为三类,即居中粘接式、居端依赖式和前后配套式,其他语言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基本上在这三类之内。汉语因果复句标记模式的特征是模式齐全,标记前置。(二)汉语因句、果句的主语是否一致,只会对因句在前时因句标记的位置产生影响。由于联系项居中倾向的影响力较强,用于后句的关联标记一般都放在主语的前边。(三)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居中程度并不相同,以位置、停顿为标准进行比较,可以得到所以/因此/因而/于是>以致/因为>由于的居中程度序列。联系项居中程度的探讨,深化和发展了Dik(1997)的联系项居中原则。  相似文献   

9.
通常认为,情态动词“肯”属于单义的动力情态,客观陈述句子主语的意愿.虽然有学者认为动力情态也带有说话人的观点和态度,但是没有具体阐述.考察实际语言运用,根据范畴理论,将“肯”的情态意义分为典型用法和非典型用法.其典型用法即表示动力情态,而非典型用法也可以表达认识情态,有时也含有道义情态的意味,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  相似文献   

10.
在人际交流中,人称指示语是一个重要的要素,不仅可以发生主观化,表现出主观性的特征,还可能发生交互主观化,体现出交互主观性的特征。以往对汉语人称指示语的研究不少是在主观性的视角下进行的,在交互主观性的视角下进行的研究则不多,是一个新视角。探讨汉语中人称指示语交互主观性,有利于理解话语并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三遂平妖传》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其中反映了元末明初语言的发展状况。本文着重对《三遂平妖传》中有关系标志的因果复句进行研究,揭示其特点,以进一步了解复句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留学生汉语因果类复句偏误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语法偏误最多,语义偏误次之,语用偏误最少;随着学习等级升高,语法偏误逐渐减少,语义、语用偏误逐渐增多。偏误类型主要有关联词语的理解和使用偏误、逻辑关系的理解偏误和具体语境下的语用偏误等;我们可以从语际迁移、语内迁移、教学失误、学习策略、文化迁移等方面找到偏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玉蓉 《文教资料》2007,(26):33-35
《儿女英雄传》是文康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所著的一部侠义小说。本文采用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的复句理论,旨在考察《儿女英雄传》中说明性因果复句的主要结构模式和特殊语义结构。  相似文献   

14.
语言交际过程中,发话者在礼貌策略的驱动下用特定的语言形式表达对受话者的“面子”或“形象需要”的关注,即积极地运用语言的交互主观性.诸如此类的语言用法经过汉民族人民的长期使用,进而“凝固”于汉语言系统之中,就形成了汉语的交互主观性现象.对汉语的交互主观性考察,使得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汉语.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方法结合内容与形式来分析汉语中的歧义现象,以便掌握句子结构分析法,并促进对汉语句子结构的理解。而结合语言主观性来理解同一句子形式的多重涵义,可以发现汉语歧义句中渗透着说话人的情感、视角和认识,从而能把汉语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归为移情、视角变化和认识差别。  相似文献   

16.
17.
关于总分复句内部的结构层次,语法学界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总分复句只有一个层次,是一重复句;二是认为总分复句有两个层次,是多重复句;但两者都缺乏深入的讨论。我们通过对总分复句的比较深入的考查,认为它不是一重复句,而是多重复句。  相似文献   

18.
《马氏文通》是汉语复句理论的滥觞之作。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汉语复句理论与中国传统的"句读"之学和虚词研究的渊源关系。现行汉语复句理论之"名"是借源于西语文法的、而其"实"则是根源于中国传统"语法"观的。  相似文献   

19.
张延俊 《学语文》2020,(1):80-82+70
保留复句的分句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因此它不同于转折复句。保留复句的两个分句之间没有时间先后关系,只有横向的(范围、程度等)对应关系。保留复句跟递进复句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世纪以来,汉语学界主要对转折复句的界定、分类、逻辑语义、标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形成了一些共识;近二十年来又引进新的理论、运用新的方法进行分析,把汉语转折复句的研究引向纵深和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