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治·塞尔登曾经养过一只蟋蟀,那只蟋蟀躺在《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里。40余年过去了,那只蟋蟀依然在嘹亮地鸣叫着。叫得人心慌、叫得人心动、叫得人心疼、叫得人心碎……所有的经典都具有使人心跳不已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国虫     
①殷代的甲骨文中“夏”字形似蝉,“秋”字状若蟋蟀,足见华夏先民对应时而生的夏蝉与秋蟋早有认识。蟋蟀在我国分布极广,北起沈阳南至海口,西从陕西东到沿海各省,到处都可以见到它的倩影。上海人称它作“赚织”,北方人叫它“蛐蛐”,玩家们叫得最干脆:“虫”。我们的祖先凭借汉字独具的张力和魅力,竟给蟋蟀起了近三十个名字:促织、趋织、  相似文献   

3.
啊!我的小可爱,你在哪儿?生活过得愉快吗?也许你会问,小可爱是谁呀?告诉你吧,小可爱是曾经生活在我家的一只断了大腿的小蟋蟀。我记得刚遇见小蟋蟀时是在大街上,许许多多的小笼子里都装着蟋蟀,发出唧唧唧的求救般的叫声。我一眼就对那只断了腿的蟋蟀产生了同情,央求妈妈买下了它。小蟋蟀刚到我家时,我们彼此很陌生。我曾细细地观察它。它呀,是位先生,穿着一条黑绿相  相似文献   

4.
对不起     
亮亮在学校里学到好多东西,不仅有科学知识,还有文明礼貌(li mao)。老师说,凡做了不好的事,说声“对不起”,人家不生气,自己也会得到快乐!放学跟着奶奶回家,亮亮一脑(nao)子想着这三个神奇的字眼。他想起秋天的时候,跟奶奶上公园,在草地上看见好多蟋蟀(xi shuai),有一只跳上了他的脚(jiao),他就去踩(cai)。奶奶说,蟋蟀是人的朋友,会唱歌。那只蟋蟀只是和他闹(nao)着玩!亮亮想,  相似文献   

5.
乡愁何处寻     
吴奇 《师道》2012,(11):54-56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容处暑过后,夜晚的秋虫鸣叫得格外响亮。安静的校园,秋虫低吟高唱,吟唱声彼此起伏。这和谐的旋律,不就是天籁之音吗?儿子放下书,问我:"是蟋蟀在歌唱吗?"我回答:"是。""是《诗经·国风》中的那只蟋蟀吗?""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是白居易的那只蟋蟀吗?""西窗独者坐,满耳新蛩声。"  相似文献   

6.
导读语:所有的经典都具有使人心跳不已的品质,一本好书就是一个温馨的回忆,能打动人,让人心醉。乔治·塞尔登《时代广场的蟋蟀》就是让我们心跳不已的一部好书。那个叫柴斯特的蟋蟀,那个来自乡下的蟋蟀,以他的纯朴和善良给那些见多识广的城里人带去了多少欢乐的笑声。他改变了白利尼一家的经济状况,却没有找到自己的幸福和快乐,他依然怀念乡下的炊烟、树、清澈的天空,收获的玉米……是啊。读完《时代广场的蟋蟀》,让我们有一种想家的感觉,直到现在,我依然怀念那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童年的小山村,我仿佛又看到了夜深人静时,那个小男孩坐在自家的小院仰望天空,看皎洁的月亮在白云中行走的情景;又体会到了放牛的小孩躺在山坡上听风刮过草顶的声音的心情……让我们一起重温《时代广场的蟋蟀》的鸣叫,重新体会那种叫人温暖的情节,如果你没有读过这本书,就快找来细细地阅读吧,听听那种使人心慌、使人心动、使人心疼、使人心碎的蟋蟀的快乐鸣叫,一起寻找快乐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懒虫起床!懒虫起床!”我那只勤劳的“大公鸡”叫得不是时候,我迷迷糊糊地用手一拍它头上的按钮,“哎哟!”一个声音九丈高,把我吓了个半死不活。莫非,这“鸡”成精了?  相似文献   

8.
一只蟋蟀能牵动一个世界,能关乎上至抚军,下至百姓、孩子的命运,能烛照出一个个被时代扭曲的灵魂。蟋蟀能让人贫,让人死;蟋蟀能让人生,让人贵。“蟋蟀”只是道具,在围绕“蟋蟀”展开的滑稽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读书人的悲哀、父性的缺失、人性的扭曲、社会的不公。  相似文献   

9.
教学主旨:《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融自然知识、儿童情趣于一体的观察笔记。笔调自然、生动,用拟人手法把蟋蟀世界描写得绚烂多姿。本教学设计主要在“拟人”上下工夫。使课堂始终洋溢着“趣”,使学生始终对虫子充满着“情”。  相似文献   

10.
蟋蟀与家     
我经常可以在蟋蟀住宅的门口看到它们正在卷动着它们的触须,以便使它们的身体的前面能够凉快一些,后面能更加暖和一些。它们一点儿也不妒嫉那些在空中翩翩起舞的各种各样的花蝴蝶。相反的,蟋蟀反倒有些怜惜它们了。它们的那种怜悯的态度,就好像我们常看到的一样。那种有家庭的人,能体会到有家的欢乐的人,每当讲到那些无家可归、孤苦伶仃的人时,都会流露出一样的怜悯之情。蟋蟀也从来不诉苦、不悲观,它一向是很乐观的、很积极向上的,  相似文献   

11.
教学背景:《蟋蟀的住宅》一文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一篇观察笔记,本文用拟人的写法生动地叙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作者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非常赞赏。教学中,应使学生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一项  相似文献   

12.
教学背景:《蟋蟀的住宅》一文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一篇观察笔记,本文用拟人的写法生动地叙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作者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非常赞赏。教学中,应使学生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和它的吃苦耐劳精神,并使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蟋蟀的住宅》一文是19世纪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所著。作者通过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及用它柔弱的工具怎样建造住宅,借以赞扬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自食其力,热爱劳动的品质。文中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文章描绘得具体、形象、生动。拟人 1.蟋蟀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主人有的是时间。句中的“专家”、“主人”是把蟋蟀比作人。2.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蟋蟀就在这  相似文献   

14.
寓言两则     
蟋蟀和夜莺"我向你保证,"蟋蟀对夜莺说,"我的歌声完全不缺少欣赏者。""说说他们是谁吧。"夜莺回答。"那些勤劳的割麦人听我唱歌就津津有味儿,"蟋蟀道,  相似文献   

15.
流沙河与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很早就有往来。抗战期间,余光中在四川住过7年,1982年6月17日他在给流沙河的信中写到:“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心有灵犀一点通,流沙河就以“蟋蟀”为意象,以蟋蟀的鸣叫为主旋律,谱写成了一曲思乡爱国之歌——《就是那一只蟋蟀》。众所周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尤其给人是语言艺术的极致。《就是那一只蟋蟀》的语言具有意象美、音乐美、结构美,读来给人一种艺术享受。意象美。诗中的蟋蟀不是一般昆虫,而是新颖独特、饱含诗意的意象,诗人  相似文献   

16.
知识宫     
每到秋风送爽的日子、田埂、墙角、石堆和草丛中,常常传来蟋蟀演奏的轻音乐。蟋蟀的鸣声,是由于它前翅的左右移动,使附生着的锉子和发音镜互相摩擦,并通过鼓膜的共振发出来的。每逢两只雄蟋蟀相斗的时候,便各自振翅高鸣,似乎想压倒对方。能鸣叫的都是雄蟋蟀,后头还拖着两根尾须,俗称“两枪”;雌的蟋蟀,在尾须中间还多出一根产卵管,俗称“三枪”。蟋蟀的听觉非常灵敏,极轻的脚步声也会使它立即止声躲藏。但是它们没有耐性,稍候片刻,又会大着胆子出来“唱  相似文献   

17.
我们一口曹 囊譬磐j≯i?。《蟋蟀的住宅》 (第9册)疑煮揭秘: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蟋蟀怎么会弹琴呢?解决方黎: 这句话是把蟋蟀当做人来写。“平台”可指人住的平房,这里指蟋蟀的住宅;“弹琴”,把一个动物歌唱家的生活刻画得活灵活现,而这一切又是在“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进行的,蟋蟀多么富有情趣呀!从中流露出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素养提升i 1.想一想:下列小动物的俗称是什么?蟋蟀( ) 蝉(,-j熬蟾蜍( )r磷:。,鬻川,腰()年()鬻)背()腰( )飞( )舞 ( )立( )群0000000i|《年郎织专心jjll|i警jii尊j曩0 0秀0露囊_ij …  相似文献   

18.
“懒虫起床!懒虫起床!”我那只勤劳的“大公鸡”叫得不是时候,我迷迷糊糊地用手一拍它头上的按钮“,哎哟!”一个声音九丈高,把我吓了个半死不活。莫非,这“鸡”成精了?鸡精?不对,鸡精不是炒菜用的吗?我顾不得多想,打了个滚滑下床,却掉在一个软绵绵的东西上“,妈呀!”我一跃而起  相似文献   

19.
蟋蟀     
住在城里好久没有听到蟋蟀叫了,搬到郊区望月村新居,即便是住在二楼,这小家伙也跑来伴我。每天午夜醒来,总有一段时间睡不着。一天,我在枕上突然听得窗外凉台上传来蟋蟀的鸣声。蟋蟀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成虫在夏季出现,秋后转旺,深秋后便渐渐稀少了。“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从夏到秋,从秋到冬,蟋蟀也跟人一样怕冷,逐渐从野外迁到屋子里来了。现在正是蟋蟀在户的时候,怪不得我的凉台上有蟋蟀叫了。  相似文献   

20.
“促织”:即蟋蟀。为直翅目蟋蟀科蟋蟀属昆虫。以卵在土中越冬。翌春,孵化为幼虫。蜕皮数次,入秋,羽化为成虫。蟋蟀称为“促织”。就是因为立秋后,此虫才盛为发生,“但闻四壁虫声唧唧”,似催促人们纺织,早作御寒之计。《诗经》云:“蟋蟀在堂,岁肇其暮”,“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促织之戏”:在封建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里,剥削阶级及游手好闲之徒,常利用雄性动物的争斗作为娱乐,并对其胜负进行赌博。如西班牙人的斗牛,马来亚等地的斗鸡即是。我国唐代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