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生》2012,(Z4):4
正广州中山医学院门口,一个无臂少年正在认真地用双脚剪纸。他的剪纸作品非常精巧漂亮。他出售这些作品,每张只卖3元钱。尘衣态度:如果我路过,一定会买他的作品!一看到这些画面,就让人对少年油然而生敬意——虽然身体有残缺,但他如此坚强,敢于接受生活的挑战。很多四肢健全的人,要么好吃懒做,要么脆弱不堪,要么活得像个"橡皮人"……这样的人,在无臂少年面前,能不汗颜?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经看过《教师最齐全的奖励方法》这篇文章,里面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很多教师在为给学生发什么样的奖品发愁,但却没有想到,世间最宝贵的时间,原本就是给学生最好的奖品。"派特时间"就是一个流行于美国中小学的用时间作为奖品的激励制度。"派特时间"原意为"最喜爱的活动时间"。顾名思义,学生在"派特时间"里能自由活动,或玩他们最喜爱的游戏。不过,这个时间是他们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得来的,即如果学生遵守课堂规则,紧跟教师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少年与镜子     
薛涛 《当代学生》2011,(8):24-25
渐渐地,少年开始接近那个老人。站在门口望去,床上的老人像一根枯朽的老松木横卧在阴暗的角落。少年是个很贪玩的孩子,他走进老人的房间不过是想找点好玩的东西,结果他很失望。老人几乎一无所有,就连他那唯一的儿子也是偶尔来一次。最后,少年不得不"相中"了窗户旁那块大镜子。他轻轻地把它捧起来。这一切,老人居然毫无察觉。少年把大镜子捧到自家的阳台上开始搞他的恶作剧。他用镜子把刺眼的阳光反射到楼下行人的脸上。行人的眼睛被"刺"花了,他们愤怒地  相似文献   

4.
"两个故事你更喜欢哪一个?""我喜欢有老虎的那个,因为那个故事更精彩。"不知你看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后,会倾向于选择哪个故事,但是少年派让自己选择了他所创造出来的第一个故事。对那段地狱般的经历他拥有两段记忆,少年派用自己的记忆创作了一个救赎心灵的美丽故事。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我们自己的记忆也在不断地创造故事甚至是说谎。  相似文献   

5.
顾城18岁以前,以一个"儿童"的身份进行诗歌创作,他以少年作者视角体验外部世界、关照内心,用儿童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大自然交欢中,顾城确立了"自然的我"的自我认知,用幻想这一儿童构筑心灵世界的主要方式编织着他的童话世界;儿童性在他的早期诗歌中表现得淋漓、透彻,诗歌记录着一个少年成长的欢欣与烦恼。  相似文献   

6.
顾城18岁以前,以一个"儿童"的身份进行诗歌创作,他以少年作者视角体验外部世界、关照内心,用儿童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大自然交欢中,顾城确立了"自然的我"的自我认知,用幻想这一儿童构筑心灵世界的主要方式编织着他的童话世界;儿童性在他的早期诗歌中表现得淋漓、透彻,诗歌记录着一个少年成长的欢欣与烦恼。  相似文献   

7.
苏童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作家,他以先锋小说作家的身份登上文坛,凭借作品《一九三四年的逃亡》而一举成名,随后,苏童又发表了《妻妾成群》《妇女生活》等一系列作品,受到文坛瞩目,奠定了其在当代文坛中的重要地位。苏童的小说兼具先锋文学的实验性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精神,他的小说讲究"如何叙事"同时也讲求"形象塑造",在他创作的众多作品中,"香椿树街少年"和"红粉"可称之为其作品最为著名的两大形象系列。本文关注苏童小说中的"香椿树街少年",以少年的欲望为核心,通过对时代背景与少年生活环境的把握,探求这种欲望背后所体现出的孤独与空虚,看到作家对少年命运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8.
<正>袁旦龙,因在圣诞节出生而得名,同学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呼他"旦旦龙",一个热情洋溢的少年,一个酷爱文学的少年。初次认识他,还不是他的老师,却已知晓他的大名。后来有幸成了他的语文老师,对"旦旦龙"的认识更是逐渐加深了。这是一个寻觅书于汪洋的少年。小园幽径,那个夜夜挑灯夜读的他,借一缕灯火,探寻着点点滴滴、丝丝缕缕的书香。  相似文献   

9.
正他曾获得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100米自由泳第四名、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200米个人混合泳第一名。自2008年起,他曾先后被评为南通市"美德少年"、"十佳少年"。站在领奖台上,人们不禁被这个阳光开朗的无臂少年深深地打动。他便是16岁的少年张闫。1997年,张闫出生在江苏南通,和其他孩子一样天真可爱、无忧无虑。可是,5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横祸让张闫失去了双臂。由于失去平衡,张闫走起路来经常摔跤。看到同龄人都能自由自在地追逐嬉戏,张闫总一个人偷偷抹眼泪。每当这时,母亲总会抱紧他说:"孩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2014"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之年度"特别关注孝心少年"中,有一位来自浙江德清县的10岁男孩,他叫徐煜岑。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轰轰烈烈的事迹,他感动千万人的是默默的坚持——900多天如一日,用他深深的爱与感人的孝,唤醒了被医生判为植物人的妈妈,并使得妈妈后续的康复奇迹不断。让我们走近徐煜岑——  相似文献   

11.
吕麦 《课外阅读》2013,(14):20-21
<正>"因为一个人,就因为一个人,比其他人稍微关心了我一下,于是,我就成了今天的我。"他感慨地说。他,是十二位陪审员中的一个。此时,正在一间屋子里决定着一个被指控犯有谋杀抢劫罪的少年的生死。当十一只手不约而同地举起,认定那个少年有罪时,他独树一帜地投了反对票,唯一的一张反对票。  相似文献   

12.
国学少年     
"邯郸学步"的寿陵少年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有一位少年。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相似文献   

13.
一只少年雄鸡,守候在垂危的父亲身旁。"孩子,我的时间不多了。从今以后每天早晨呼唤太阳的重任,要由你来承担。你一定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面对东方啼叫的思想不能动摇,因为那是太阳最初升起的地方。"少年雄鸡含泪点着头。老雄鸡说完,慢慢闭上眼晴。第二天一早,少年雄鸡飞上屋顶。它高高地站在那儿,脸朝着东方。音带像被沙子裹着,艰涩地发不出声音。少年雄鸡很沮丧。他尝试几次,没有成功。父亲临终时的话徘徊在他的耳边,于是他不停地拍打翅膀,不停地张口发音。  相似文献   

14.
1925年,在德国一个叫维尔西茨的小镇上,一位13岁的少年用6支特大的烟火,绑在他的滑板车上,然后点燃了导火索。烟火爆炸了,滑板车失控飞了出动,少年摔了个仰面朝天。警察闻讯赶来,将他带去,好一顿训斥。这位少年叫冯·布劳恩,他从小就对天文和火箭极有兴趣。这次异想天开的行动,是他为了探索飞翔而搞的试验。试验虽然没有成功,但他却尝试了"飞行"的滋味。  相似文献   

15.
一少年撑着一把天蓝色的折叠伞站在一栋别墅门前,嘴角扬起迷人的弧线。他抬起纤长的手,按响了别墅的门铃。"来啦!"伍西欣连忙从房间里跑出来,打开了门。看着面前英俊的少年,她疑惑地问:"请问你找谁?""你是伍西欣?"少年挑了挑眉。"嗯。"伍西欣爽快地  相似文献   

16.
《同学少年》2016,(1):4-5
<正>同学少年"个性化"作文主要强调的是什么?所谓"个性化"作文,就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将自己的所感所思,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让作文呈现出"我"之色彩。擅长的方式既指自己擅长的文体,也指自己擅长的材料、擅长的语言表达方式等。同学少年您是怎么给"擅长的材料"定义的?擅长的材料,指的是自己感兴趣且了解得较为透彻的作文素材。很多同学写人物事例,最先想到的就是古人的事例,比如苏武、李白、杜甫等,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展现自己的文化底蕴。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除非你特别了解这个历史人物,对他有独特的看法。但事实上,很多同学对历史人物了解  相似文献   

17.
《课外阅读》2008,(12):63
有个少年想成为少林寺最出色的弟子。他问大师:"我要多少年才能那么出色?"大师回答说:"至少十年。"少年说:"十年时间太长了。如果我付出双倍的努力,需要多长时间呢?"大师回答说:"20年。"少年又问:"如果我夜以继日地练习呢?"大师回答说:"30年。"  相似文献   

18.
印象用"少年"来定义郭敬明似乎已经不大合适了,少年成名到经历世事, 他已经长成了一个成熟而干练的青年人,而我对于他的印象则宁愿停留在《左手倒影,右手年华》中那个才华出众而又过分忧伤的少年身上。采访郭敬明颇费周折,整整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最终在他师兄黄凯的帮助下得以完成。初夏的一个午后,在他租住的套房里采访了他。屋子随意得很,并没有  相似文献   

19.
<正>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有手指头都数得过来的三五好友,有好坏兼容的十年沉淀,还有"你黑我我就黑死你"这种浓烈的孩子气。IDOL井柏然《花儿与少年3》开播了,井柏然自退出微博以后,鲜少出现在大众媒体中。节目中,他一改往常的青春偶像形象,留起了长发,颇有点木村拓哉的范儿。这两年,娱乐圈特别市行"少年感"的人设,鹿晗、吴亦几这些当红小鲜肉自然不必多说,但我却觉得,少年感的意思是,过了少年的年纪,  相似文献   

20.
讳辩     
在我国封建社会,人们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直接写出或说出,而必须用其他字来代替,这叫做避讳,如汉高祖名邦,就改"邦"为"国"。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才气横溢,少年成名,但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晋""进"二字同音,所以在他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时就遭到了非议。韩愈也因鼓励李贺应试,而被人指责。面对这种陈腐的思想,韩愈十分愤慨,因此写下了《讳辩》一文,驳斥这种滥讳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