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李清照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之一,其词作独具风格,美学意蕴极为丰富。基于此,本文概述了李清照少女时代、少妇时期、寡居时期三大代表性时期的词作特点,并从语言美、音乐美、意境美三大方面对其词作中的美学意蕴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3.
赵瑾 《科教文汇》2009,(29):256-257
在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中,中国古典园林构成自己的系统,形成了独特的造园艺术手法、艺术风格与风貌。其通过对自然美的集中与概括、意境美的创造与追求和人格美的寓意与象征,表现出丰富的美学意蕴,充分体现了人与艺术的和谐。我们从中可以汲取十分可贵的美学思想,使我国传统美学得到丰富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霍达所著《穆斯林葬礼》,还是三个世纪前的《红楼梦》,都突现了被封建守旧思想束缚、扼杀了的、青年的纯真之情、叛逆之心.二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韩新月与林黛玉,更是在性格特征、生死观、葬礼内涵上同中有异,异中存同.她们独特的人格价值和凄美的悲剧美学意蕴,引起后人无限思考.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管理》2015,(4):76-80
营销中国,就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措施,让世界不断了解中国以及使中国逐步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营销中国的过程中,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执行力,同时也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发展背后的文化支撑。营销中国不仅体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的契合,而且也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真正复归。因此,对营销中国的文化意蕴进行研究和探讨,彰显出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桥梁建筑艺术的剖析,首先提出了桥梁建筑艺术的美学原则。然后分析了桥梁建筑艺术风格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最后介绍了桥梁建筑的造型要素,从而揭示了桥梁建筑艺术意蕴丰富的内涵。这对桥梁建筑艺术和桥梁建筑史的研究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胡瑛 《科教文汇》2008,(36):257-257
本论文通过对中国古代设计艺术作品的分析,总结我国民族设计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意蕴的几大主要来源,分析我国设计艺术意蕴新的发展方向,希望能为设计艺术在当今流行的国际主义中找出自身民族性的优势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李先灵 《科教文汇》2007,(11Z):188-188
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克思提出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这虽然只是一种假设,但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9.
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克思提出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这虽然只是一种假设,但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克思提出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这虽然只是一种假设,但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1.
施锦伟 《科教文汇》2012,(14):74-75
文言文教学中时常出现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现象。对文言文文化意义的忽略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从文言文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成文言文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书写美的字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优美的语言可以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通过对"声"、"色"、"情"艺术的追求,实施美育教育,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的理论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道家思想为补充的诗教课程审美教育;二是近百年来语文审美教育的曲折发展;三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审美教育的理论探索。纵观这三个阶段语文审美教育的发展,可以认为,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探究经历了关注主体生命(文质彬彬的君子,无为而无不为)——成就"理""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科学理性——重视主体生命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我国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的理论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道家思想为补充的诗教课程审美教育;二是近百年来语文审美教育的曲折发展;三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审美教育的理论探索。纵观这三个阶段语文审美教育的发展,可以认为,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探究经历了关注主体生命(文质彬彬的君子,无为而无不为)——成就"理""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科学理性——重视主体生命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王俊玲  刘洪娟 《科教文汇》2021,(11):153-154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要坚持唯物史观指导下的科学分析、史料实证下的理性分析,以尊重人的主体作用为前提进行历史解释,促进历史解释思维品质的形成,激发高中生的自信心和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意识。  相似文献   

16.
蔡家谱 《科教文汇》2014,(14):136-137
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已有60年左右的历史。它是一种历史文化的存在和延续现象,它以其特有的流行音乐思想在中国内地歌坛开花扎根,中国流行音乐是一种现代精神的折射,反映人们的思想和审美方式在不断变化。关注初中音乐教学里中国流行音乐的审美意识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陆丽丽 《科教文汇》2014,(1):118-119
对美的事物的体验,主要在于是否有一颗细腻而敏感的发现与感受美的心。如果心的状态是充盈而安宁的,那么不论外在条件怎样,它都不缺乏对美的发现。同时,在发现美的那一刹那的心灵,又会觉得生活是幸福的。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善于并乐于发现和体验美的生活,无疑是幸福而充盈的。本文笔者主要是粗略探讨审美与人的幸福感二者在某一特定层面上是可以或者应该融通的。  相似文献   

18.
张玉明 《科教文汇》2012,(1):192-193
近年来,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其中一点就是把1978年以前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看成"只是一部荒唐史",赞扬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是对社会主义的否定和对"以英美为师"的"近代文明主流"的回归,把改革开放的历史与前30年的历史割裂和对立起来。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人,在建国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毛泽东对中国如何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宝贵的探索和艰辛的开拓。研究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思想,对于我们目前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诗玉 《科教文汇》2013,(16):116-117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留给了我们无尽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各个朝代的选官制度不仅对朝代自身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研究这些选官制度不仅能对古代的政治思想有所了解,同时也对当代的公务员等现存制度有着可以借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黎光 《科教文汇》2012,(20):98-98,114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中学语文教学是实施中学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