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萍 《考试周刊》2011,(68):215-216
批评教育是教师常用的教育手段,但是在这个教育活动中,很少有教师会去思考,自己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是否会伤害学生.是否达到了教育目的。本文指出,在进行批评教育时.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心灵,即实施绿色批评。  相似文献   

2.
批评,是教师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是教师指出学生错误.并促其改正的有效教育方式。教学离不开批评,要达到批评的目的,就要讲求批评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或政治辅导员老师,免不了对学生的缺点或错误进行严格的批评或教育。然而并非所有的批评教育都是成功的,也并非所有的严格批评都是恰如其分的。无数事实证明,要使严格的批评收到良好效果,达到育人之目的,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要讲究“严”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批评的技巧     
一、批评的场合与时机 对于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的中学生,班主任一定要选择批评的最佳时机和场合,才能达到教育目的.一般来说,任何学生在被批评的时候,都不希望有其他人在场,特别是异性同学在场.因此,针对个别同学的批评,尤其是较为严厉的批评,应选择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时候进行;对于那些一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比较固执的学生,可以适当在办公室进行批评,借助其他教师言论的旁敲侧击,使其及时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只有被批评的错误具有代表性,批评一人可以教育全班学生时,方可公开批评,起到对全班同学"敲警钟"的作用.另外,批评要及时,不能拖的时间过长,对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问题应迅速作出反应.一般问题点到为止,只要让其明白错误的性质和危害就罢手,不宜过于尖锐刻薄,穷追猛打,如学生在课堂开小差,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教师只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之类的含蓄暗示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5.
谢兆勤 《文教资料》2010,(14):128-129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总是提倡多用表扬的语言。有人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种做法值得肯定。然而“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予以批评教育是必要的。要使教师的批评语对学生产生积极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目的,必须研究掌握批评语言的艺术,正确运用批评语言。本文从七个方面阐述教师批评语言的艺术性.以期与同行共勉,提高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6.
陈丽娟 《考试周刊》2011,(34):222-223
学生犯了错误,就要批评教育。但是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一定要慎重,让被批评者既能接受教育又不伤害被批评者的心理。否则的话,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批评对象,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逐渐改变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净化他们的心灵,规范他们的行为,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教育,使所有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最后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环保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追求绿色消费已成时尚。作为一方净土的校园,不妨来点“绿色”调料,教师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施以“绿色批评”,不仅能达到批评的目的,不伤害学生,而且能使学生获得一种感情的滋润,营造一种轻松的教育氛围。怎样才能达到如此境界呢?老舍先生说的好:“用幽默的方式指出他人的过错,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因此,我们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妨寓批评于幽默。鲁迅先生看了许广平的论文《罗素的话》,认为文章中许广平的观点太少,引用罗素的部分太长。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写3分,末尾的…  相似文献   

8.
高水平的教师善于将批评塑造成一门艺术,让学生在充满美感的情境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接受批评。在诸多批评艺术中,一种比较有效的形式值得借鉴,这就是软批评。一、何谓软批评教育中的批评,就是指教师指出学生行为当中的缺点和错误,并引导其认识和改正。而软则与硬相对,教育  相似文献   

9.
徐大驰 《广西教育》2014,(29):62-62
正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时候免不了要批评学生。然而,有的教师喜欢讽刺挖苦学生,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达不到教育的效果。笔者认为,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采用柔性化的批评方式,通过"柔性"的批评感化学生,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让批评与关爱相伴学生乐于接受批评的前提是获得教师的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都会犯错,对此,教师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要注意  相似文献   

10.
面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生的错误,如果教师一味直接、反复地批评,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批评的效果适得其反。应立足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变批评为表扬、化批评为激励、寓批评于幽默,初中班主任对学生做思想工作时的批评艺术非常重要,班主任要掌握这门艺术,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相似文献   

11.
刘舒畅 《考试周刊》2010,(47):214-215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们对批评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教师认为“严师出高徒”,有的教师认为批评会打击小学生的积极性.因而主张少用批评。其实,批评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方法。批评不仅可以纠正小学生的错误,激发小学生的上进心,而且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但教师选用批评方法时则要注意因人而异,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工作中,学生有了错误当然要受到教师的批评。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进步。当班主任的更是离不开对学生的批评。批评要想取得明显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则要方法得当,语言贴切中听,才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批评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对待学生的错误,既不能简单、粗暴地刚性处理,也不能只着眼于现象、行为的显性处理,更不能以学生尊严受损、心灵受伤为由而不处理。教师应该将无痕的批评植根于有魂的教育中,达到看似无意却有意,看似无招却有招的空灵意境,走向无痕是中职批评教育的理想境界。一、追求隐性的批评形式1.隐藏批评的目的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乃至小学阶段大都有过被老师指责、批评的经历,教师一旦将批评  相似文献   

14.
老师的批评是为了唤起学生对自身的表现行为中存在一些错误问题的警示和教育,是一种对学生身上的不良思想品德和行为的否定评价,其最终目的便是教育孩子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进一步帮助孩子能够明辨是非,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批评同样也属于教师的一种激励方法,老师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纠正、限制学生的一些错误的行为,从而保证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是,教师的批评必须以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当然,教师的批评不是教师内心不良情绪的发泄,它是呼唤学生心灵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教师的批评更应该像和煦的春风一样,饱含着使万物复苏的温暖。所以,只有从老师口中道出的批评是出于善意、真心的关怀,学生才会真正乐意地接受。  相似文献   

15.
善意原则.批评的目的和动机是为了学生的进步,而不是为了打击学生,这就是批评教育的善意原则.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千差万别的个体,他们有思想,有情感,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  相似文献   

16.
批评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和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行为。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把握好“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批评语言要适度。教师的批评语言直接作用于学生。话说得太轻,学生不屑一顾,不以为然;话说得太重,学生接受不了,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应根据批评对象的个性差异及其错误的性质来把握好“度”。一般来,对性格孤僻、胆子小的学生要和风细雨,把话说得轻柔委婉一些;对性格外向、平时较随便、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的学生,则可把话说得重些;对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批评要有层次,逐步深入,不能一下子把批评的信息全部抛出;…  相似文献   

17.
陈仕洪 《湖北教育》2009,(11):39-39
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不仅有批评的权利,更有批评的责任。批评本身不是目的。批评的目的是唤醒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最终改正错误行为。  相似文献   

18.
虽然教育赏识值得提倡,但是批评教育在教学管理中也不可缺少。批评的语言影响批评的效果.教师要使批评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应十分注意批评的语言艺术。尤其是初中生正处在心理成熟的初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情感脆弱,作为教师批评犯了错误的同学.语言上要尽可能体现出“度”、“爱”、“宜”、“思”。  相似文献   

19.
来自教师的语言暴力在我国中小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极易给学生身心造成严重影响。中小学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缺点,实现与教育改革相融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20.
现在人们吃"绿色食品",买"绿色家具"……,难道批评不可以"绿色"吗?回顾、反思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内心世界里都有一颗向上的心,都希望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好学生.但由于年龄还小,缺乏意志力和自制力,他们往往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过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做老师的一不必要大惊小怪,二更不要大做文章.小学生需要更多的是赞赏,但也需要批评.关键是面对他们的错误,我们教师是选择责难和声色俱厉的批评方式,还是选择启发和严而不厉的"绿色的批评"方式,我们当然应该选择后者.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巾总结了五种"绿色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