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适应国家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积极应对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加速将高等教育从外延发展转换为内涵发展,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阐述新工科建设的内涵和时代需求,分析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建设现状,提出新工科视域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改革措施,旨在探索与实践传统工科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建设的新思路与新路径,进一步创新建立工科专业教育培养机制,为船舶与海洋工程类传统工科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专业建设是新工科与实践的关键问题。而对于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内涵、路径和培养模式的认识,是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基础。本文系统分析了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内涵、路径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从源头探索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内在规律,把握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为科学开展新工科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同时,介绍了重庆大学开展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前期探索。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专业、新职业层出不穷的现状,如前文所述,志愿填报不能"为新而新"、一味求"新",关注变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去判断自己和新专业的匹配度.那么,以新专业、新职业为视角的志愿填报应注意哪些方面呢?对于想要报考新专业的考生,建议做好以下准备.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新教师培养的技术平台:EMSS项目,为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打通了一条新途径。EMSS项目为新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泛的资源。文章从EMSS着手,分析了EMSS项目的优点,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为新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何种支持。这种新型在线专业发展模式,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专业思想不稳定是新办专业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学生思想工作问题,也是影响新专业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广东医学院法医学专业为例,通过分析新办专业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原因,探讨专业思想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为例,剖析了理科新专业目前的办学难点,认为理科新专业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实践教学改革为推动力,推进"一个目标、三个方向、六个关联"的培养模式,以提升新办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新工科全面推动着工程教育的新变革、新发展。在此背景下,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亟须改革。本文以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外在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为基点,创新制定了专业语法规则,针对我国信息安全专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建设为例,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才培养模式包含三大要素:课程设置、教法运用、人才培养评价。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产业需求与发展为导向,拟以安徽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为例,提出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融入工程专业教学新理念、拓展专业建设新内涵并制定人才培养新方案、打造专业教学新队伍、增建专业实验新平台和实习新基地、塑造学生学科技能竞赛新课堂的专业综合改革具体措施,通过改革实践让相关学生、教师、学校、企业以及社会最大化受益。  相似文献   

9.
新教师在入职后将面临专业知识、情绪感受和社会适应的专业困境,而目前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入职教育和师徒制——所秉持的仍然是传统教师专业发展范式,忽视新教师自主。因此,未来新教师专业发展应从专业学习社群的角度来建构,为新教师提供社群土壤。  相似文献   

10.
新教师阶段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往往来自于教育实践现场,发展新教师的现场学习力,将教育现场转变为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新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加速进行和新经济的快速发展, 迫使我国工程教育发生变革以适应 新挑战,新工科研究与建设应运而生。传统工科在专业设置的契合性、人才质量标准的针对性、专业 建设的开放性、课程体系的交叉复合性、教师教学实施的有效性、教学资源和保障条件的满足性等 方面, 都不能确保新工科人才培养和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新工科专业质量建设内 涵,尽快制定科学有效的新工科专业评估方案,为新工科专业建设提供切实有效质量保障成为当务之急。文章针对目前地方高校专业评估面临的问题,指出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评估思路与目标,最后提出“评估+ 认证”模式的新工科专业评估方案。通过在地方本科高校进行初步实践,为新工科专业评估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以乡村新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学校支持为切入点,通过对江浙地区20所乡村小学校长及新教师的调查发现:新教师专业发展在课堂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知识、专家指导方面需求突出;而学校对新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的主要方式以培训报告和评比为主,不能满足新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学校正确认识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了解新教师的具体需求,丰富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以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新办专业为例,从专业定位与培养计划的制定、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加强新办专业内涵建设等方面叙述新办专业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4.
新常态为高职专业建设带来新机遇,新机遇对专业内涵建设提出新要求,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新要求,基于PDCA"诊改"理念开展专业建设,实现持续推进专业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刘红梅 《职教通讯》2011,(20):57-59
高职教育新办专业的必须从实际出发,突出办学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扎实推进专业建设工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办专业建设的健康发展,有效地缩短专业成熟期,使新办专业快速成长为高职院校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高等教育在不断地调整专业设置与服务方向,一批批新办专业应运而生,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为规范新办专业的设置行为,国家对新办专业有严格的审批、评估、验收等一系列举措,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专业中途搁浅,未能实现办学初衷,甚至消耗或浪费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那么,究竟如何建设新办专业使之不乏后劲,又如何使新办专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将以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为依据,探讨了新办专业建设的新思路,旨在对上述问题给出答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447名入职一年的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为样本考察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现状、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新教师在班级管理和学生参与方面的效能感相对较低;不同学历新教师之间的教学效能感差异显著;学历与专业背景(师范专业或非师范专业)对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显著交互作用;人际关系和专业发展机会是对新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力最大的环境因素;新教师入职培训有效性对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力不可忽视;不同环境因素对师范专业新教师与非师范专业新教师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为此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为新教师提供学生学习与管理方面的专业学习支持;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新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合理安排教学计划,让新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备课和教学研究;加大对新教师入职培训力度,提高新教师培训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几年经济进入新常态,调结构转方式成为国家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主要抓手。经济领域里政策的调整必然要求教育领域与之配套。"新工科"是调结构转方式在教育领域里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新工科"尚不构成大规模的教育实践,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学科交叉的理念。工科专业应积极融会人文社会学科专业,人文社会学科专业要积极为工科专业服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具有综合性、复合型、杂家的特点,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建设和改革,通过语言文学教学、跨文化交际培训、教育方法指导、文化推广等路径参与"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为国家经济转型服务,承担专业的社会责任,为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专业应对"新工科"趋势做出示范。  相似文献   

19.
从教学评估谈地方院校新办专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新办专业是决定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短板".地方院校在新办专业建设中,应立足于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学校自身学科优势和办学条件,逐步发展新专业,以师资队伍、教学基础设施和课程等方面为着眼点,加强新办专业的内涵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完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多元质量评价,确保新办专业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鉴于学校五年制高职招生工作的现状,本文试图探讨如何通过新专业的设置建设,为学校五年制高职招生带来良好的生源,也为新生们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新专业.同时为学校探索如何设置新专业的方式,从而获得事半功倍,使五年制高职招生工作得以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