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2011年高考语文(广东卷)文言文阅读的命题严格遵循和贯彻高考大纲的原则,在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设题覆盖了文言文阅读的ABCD四个能力层级。试题基本反映了广东省语文教学实际和高考改革趋势,适应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对今后广东省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具有明确而积极的"指挥棒"作用。下面就试题试作一些评析并对2012年高三文言文阅读备考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及其他自由命题省市的试卷中的文言文试题。大多是给出一篇人物传记,要求考生阅读传记后按要求解答9分的选择题和10分的翻译题。对这道文言文试题。应该如何解答呢?下面,笔者依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200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中的文言文试题为例,来谈谈这道试题的解答方略。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在初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分值逐年递增。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才能打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教师需要分析研究历年中考试题,从中考文言文命题的趋向和特点上发现规律,从而据此开展有效的文言文教学。  相似文献   

4.
费琪 《现代语文》2013,(10):25-26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教材还是读本,文言文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新教材中文言文的比重更是增加到了41%。与此同时,对文言文的能力层次要求也有所提升,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分值有所增加,试题难度也逐年加大,江苏高考中还新增加了断句题。  相似文献   

5.
李联柱 《时代教育》2007,(9Z):102-102
自从将文言文阅读纳入高考试题以来,它已成了其中的“重头戏”之一,特别是近几年全国卷、各省市卷,该题的分值基本上在20分左右。面对如此厚重的考试内容,广大考生应如何做到“与古人亲密接触”,如何应对看似庞大的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呢?笔者就十多年来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谈一谈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命题规律以及复习备考策略,仅供广大同行和考生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阅读在要求考生能读懂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命题相对保持平稳,设题难易适中,落实基础,注重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多种能力。对全国高考17套试题的文言文阅读命题进行研究和评析,有利于帮助教师和学生总结规律,探析其命题规律和发展趋势,有效促进新一届高三文言文阅读复习备考指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迁移是已学过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运用,也就是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最高目标就是能够运用已掌握的文言文知识,已形成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来读懂老师未教的文言文。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学生背诵一定量的文言篇目外,还要掌握文言文阅读迁移的规律和方法。这就要求老师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会迁移。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文言文试题,大多为课外文言文语段,这就对学生学习文言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么,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在高考文言文试题中,翻译题一般在8~10分之间,占有很大分量,因而对文言文翻译不可小视。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考查,既可以考查  相似文献   

9.
最近,工作室的几位年轻教师常跑到我办公室聊当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常常只能是一番唏嘘慨叹和无可奈何。也真是的,现在文言文教学确实出了一些问题:高考考什么,一线教学就教什么;高考这么考,一线教学就这么教。比如,十多年来,高考文言文试题一般都只限于文言词汇释义、文言语句翻译和文本内容的理解等;同时题型也大多是三道选择题和一道翻译题。于是,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也就理所当然地仅仅停留在了字词讲析、翻译课文、理解内容的层次上。这不,今天小周老师又跑来倾诉了:自己绝不甘心就这样长期“高仿真”地教下去。再这么教下去,不过十年,恐怕连自己都要被真语文教学给抛弃了。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令人感到相对轻松、容易把握的一方天地。教师在这里,可以把大学里学到的古汉语知识运用起来,也可以积累平时教学知识点的例子以便举一反三,还可以参照书后注释,稍有难度的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其他注释资料,再加上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在疏通文句,考试内容相对现代文就狭窄得多。这样学生喜欢学,教师也喜欢教。当然,这些都有个前提,即考试试题多出于课本,高考也侧重词句的意思理解。如果试题出自课外,又加大理解的力度,那情形肴样子就很难令人乐观了。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从以下三方面探求。  相似文献   

11.
丁丽 《教学月刊》2023,(10):60-63
深度阅读是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高阶思维,完成文本创造性意义建构的深层次阅读形式,倡导深度阅读是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高考评价对教学具有反拨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高考语文阅读试题考查的能力为导向,探究文言文深度阅读教学的策略:通过基础性阅读、鉴赏性阅读、批判性阅读提升学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分析与比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出版社近期同时出版了曾仲揆同志的两部著作——《高考文言文选文真题详解》、《高考文言文必考虚实词详解》。这是两部非常实用的指导高考复习的好书,值得向大家推荐。《高考文言文选文真题详解》是1952—2010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试题的汇编和详解,包含试题原文、  相似文献   

13.
王白 《现代语文》2008,(7):152-153
文言文阅读试题在高考试题中占有很大的分值,也是考生失分较多的一道题;笔者结合自己平时教学经验以及在高考评卷中发现的问题,谈谈文言文阅读及解题技巧,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一、读懂文本,准确把握主旨读懂文本是准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准确把握文章主旨的关键。要读懂文本、准确把握文本主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考试热线     
能介绍一下上海卷语文高考文言文试题的一般特点吗? 答:纵观这几年的上海语文高考,我们可以发现试题在“稳定”中有着一些“变化”,其主要特征就在于文言文考查的功能在逐步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温儒敏先生在《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一文中,对高考在文言文方面做出了评估。他认为:"断句题和翻译题会增多,虚词等知识性的考查会相应减少。现在的文言文命题也是套路化,大都是以‘读通’为标准,这对教学的直接影响就是把文言文当成‘死语言’来教。文言文命题应当多一些与现代生活的关联,多一些文化意味,不能满足于‘读通’,而要有文化思考。"温先生指出了目前高考命题和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考的功利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以成绩为指挥棒,特别是文言文所占分值已经达到40%,这就导致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精力一大半都给了文言文,  相似文献   

16.
高考文言文试题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近几年该题的分值基本保持在20分左右,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值的12%。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可以发现文言文阅读试题是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本文从命题依据、文本选择、考点分析、题型题量等方面评述2005~2009年高考文言文试题,并就今后高考文言文命题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语言精美凝练,内涵丰富,蕴含着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化意蕴和人文意蕴.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不仅能够培养阅读、鉴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还能从中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化知识,熏陶自己美好的品格.可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很多教师以每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内容为导向,以传授文言文知识为主,忽视了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忽视了授予学生轻松阅读、鉴赏文言文的方法与技能,从而导致学生在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过程中既感到兴趣索然,又感到困难重重.如此状况,学生又怎能高质量、高品位地阅读与鉴赏文言文呢?那么,我们又该怎样教学文言文呢?  相似文献   

18.
高考,亦称国考,于国、于家,责任重大。与高考试卷的其他板块相比,文言文阅读无论是题型、题量,还是命题角度与要点,都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一直是高考试题中较为成熟的一个部分。本文拟结合个人对2011年十六套高考试卷中文言试题的肤浅解读,谈一谈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责任情怀。  相似文献   

19.
张瑜 《语文天地》2015,(1):47-48
在近些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知识的分数比例越来越高,这向高中生提出了更为实际和迫切的要求——学好文言文,同时也使高中语文教师面临更严峻的考验。一、构建生动而充实的课堂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最根本的是教师扎实的知识积累和恰当的教学手段,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尤其需要教师在这两方面做足功夫。  相似文献   

20.
高考文言文阅读一般都是选用一段课文上没有见过的文言文来出题。答好文言文题目的关键是读懂原文 ,把握文意。原文意思读懂了 ,解答题目就不难了。那么 ,如何正确地把握文意 ,读懂原文呢 ?这里着重谈谈两个方面的问题。读懂原文最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实词的意义。在高考试题中 ,不仅对实词意义的解释要考它 ,大多数语句的翻译也要考它。因为实词里有一词多义的问题 ,有古今异义的问题 ,有通假字的问题 ,还有词类活用的问题 ,辨析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正确把握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呢 ?主要有四种方法 :1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确定实词在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