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声音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走向作文教学历来是我国语文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以人为本,提倡个性化表达,亦是中外作文教学改革的趋势。个性化作文,即构思具有新颖的审视角度,内容具有独特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情趣,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表达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个性化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用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表现自我、完善个性,促进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具有主体性、真实性、独特性、民主性及创造性等特点。作文教学个性化的实施:1、充分展露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采。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难以走出模式化的圈子,与教师缺…  相似文献   

2.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作文评价要关注学生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认真品味这一番话,我们不难感受到,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活动应倡导个性化,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个性化,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指文章习作的个性化,体现学生鲜明独特的人文个性,二指作文教学的个性化,彰显高效新颖的教学模式。对此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研究,提出了读写结合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模式,并总结出一套相对完整、系统的思路框架。本文中,笔者就从积累材料、课文仿写、课外迁移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写作是学生个体倾吐体验和感受的个性化表达的过程。因此,开展个性化作文教学意义重大。结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实践,对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对于作文总是一筹莫展,写出来的总是一些空话、套话.如何让学生有话可写,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个性化,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提倡习作个性化,真正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真实表达,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5.
李霞 《文教资料》2010,(4):57-59
本文以《小鸟能说话吗?》课堂作文教学为案例,反思和评价在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下,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指出在个性化作文教学时应牢记“五个依托”,即以求异思维的培养为依托、以新颖选题的确立为依托、以鲜活语言的表达为依托、以独特感悟的触动为依托、以多元评价的构建为依托。  相似文献   

6.
薛英 《广西教育》2013,(5):41-4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有创意。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遵循个性化原则,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写出个性化的作文。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  相似文献   

7.
写作是小学生以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一种有效形式,在理想的教学中,每一篇作文都应该包含着小学生独特的思维与观点,他们在作文中抒发出来的情感也应该极具个人色彩。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大多数小学生的作文都呈现了千篇一律、空洞无物的特点,甚至有很多作文与作文集、作文选等书籍中的优秀作文达到了高度的相似,毫无个人特点。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让小学生真正写出自己想写的作文,就必须要实现个性化作文教学。对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课堂上展开个性化写作教学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个性化作文,是学生对生活的一种个性化体验、积累、思考与表达。笔者通过自己的个性化作文教学实践,来剖析学生个性化作文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作文个性化教学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其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有个性地表达,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学会多角度地对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书面表达要思路清晰连贯且能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注意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观察生活并多方面地做到有感而发。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缺乏个性化的原因,探究了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在语文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学生作文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写出的文章往往没有深度。尽管《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会。”可是学生作文假话、空话、套话的现象依然存在。针对以上现象,笔者认为倡导作文个性化是非常必要的。且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实现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文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独特的思维表达和情感态度,提倡学生作文要更具创新性与贴近生活。语文教师应积极改革作文教学方式,抓住学生兴趣点,上好作文课;注重平时训练,引导学生积累;开展多样化教学,进行方法创新和立意创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最具个性化的学习行为,因此我们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就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上,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悄真挚,用自己的语言、材料、情感,通过思维写出代表自身特色的作文,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即个性化,这样才能使作文具有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个性化作文提倡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体验。学生个性化的作文离不开教师的个性化指导。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挖掘的资源,及时捕捉训练的契机,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感悟,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为达到教学目标,赶鸭子上架,导致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学生作文就会失去"个性",迷失"自我"。作文教学应当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回归"自我",鼓励"个性化"作文。下面探讨如何进行个性化作文教学。一、作文教学目标的"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目标在于"人"。应当尊重学生独特的审美观,鼓励每个学生尝试个性化的语言表现手法,表现个性化的生活体验。具体来说,教师应当注意:  相似文献   

15.
写作个性化对学生而言就是作文个性化。个性化作文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里,在极大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状态下写出的作文。其核心的东西应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如何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呢?感受性观察就是一个特殊途径。什么是感受性观察?顾名思义,感受性观察是通过心理活动去感受事物,并且以获得并表达独特感受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特殊观察法。《现代汉语词典》把“感受”解释为:①受到(影响);接受。②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可见,这种观察包括信息吸收与信息重…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作文教学,但是“作文不好教”却是许多语文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是“用我笔写我心”。而是围绕着教师的思路来写作。作文教学是学生自由表达的阵地。学生只有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个性化地表达自己对文字与情感的诉求,才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作文教学。所以,在这里,我们提出“个性化作文”的概念。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由此可见,个性化作文教学就是回归学生个体需要的作文教学。下面,笔者就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五”的教学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7.
提倡作文的个性化,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和真实表达,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所谓小学生作文中的个性化,指的是用个性化的语言记录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将所见、所听、所想、所感,通过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书面交流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是一项具有强烈个性的创造过程,是学生内心独特世界的写照,是具有学生个人鲜明个性特征的习作。因此,在初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我人格的塑造,为个性作文奠定基础;要注重联系生活,品味生活,为个性作文注入真实情感;要打破传统教学套路,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刘鹏  张亚新 《文教资料》2005,(31):90-91
一、现代理念下的个性化写作1郾个性化写作是教育改革的趋势个性化是新时代的追求。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了我国作文教学在继承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近几年来各省、市中考的命题中也陆续出现了“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提示语。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强调写出自我、写出个性已成为一大趋势,并在不断地发展完善。2郾个性化写作是作文本质的体现作文的本质是什么呢?作文的本质是生命个体情感活动的表达;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与精神的发展、生…  相似文献   

20.
米红霞 《考试周刊》2012,(37):54-5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语言词汇贫乏、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问题。要想使学生作文新颖生动,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活力,必须贯彻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指导思想。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表达,才能使学生习作具有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