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兆华导演的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被誉为在中国最具先锋实验精神的戏剧作品之一。林兆华导演的《哈姆雷特》对传统理解下的作品主题进行了颠覆与解构,哈姆雷特的形象本身和他的所谓复仇都具有某种荒诞性,显示出了将古代与现代连接、西方与中国交错、经典与普通相融的特征,人人都是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西方经典的美学、文论专著,"悲剧说"是其中的经典理论。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为依据,对侯孝贤导演的电影《悲情城市》进行解读,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来分析这部电影的悲剧思想。  相似文献   

3.
李娜 《文教资料》2011,(11):11-12
赵氏孤儿的故事可说是一部不朽的经典,随着改编的兴起,近年来也受到了作家们的关注。由金海曙编剧、林兆华导演的话剧版《赵氏孤儿》就将这种改编的浪潮推到了顶峰,将经典作品对正义精神的肯定转到了对人性和个性价值的探究。本文对元杂剧和话剧两版《赵氏孤儿》进行对比,探究经典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4.
作为导演的姜文,坚守着自己对于电影的独特感知与个性理解,其导演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终结了青春想像神话;《鬼子来了》颠覆了红色经典抗战叙事;《太阳照常升起》则通过对基督精神的张扬和对悲剧人性的探讨,完成了对中国制造大片的一次历史性突围。姜文创造性地表达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直接奠定了这三部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存在的价值与地位。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学中的革命悲剧,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这种独特的美学价值充分表现在革命英雄圣洁的心灵之美,刚正浩然的行为之美,高尚奉献的人情之美和作品悲壮的风格之美。红色文学经典中革命悲剧所具有的诸种美学价值,正是红色文学经典中悲剧之美独特而强烈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对比中国文学史和欧洲文学史,人们注意到:中国的悲剧,产生较晚,形式独特,难以用西方经典的悲剧理论加以解释,而中国人又没有自己系统、权威的悲剧理论可以作为艺术分析的价值尺度。研究中国古代悲剧之困难是显而易见的。本文试图从中西悲剧比较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白薇臻 《文教资料》2012,(33):165-167
作为中国引人注目的新生代导演,除近期才开始上映的《王的盛宴》,陆川凭借早期完成的三部电影,向大众展示他独特的电影世界。如果说在处女作《寻枪》里,陆川初试牛刀并由此在影坛站稳脚跟;那么《可可西里》便是他探求独特拍摄风格和自我独立价值,并广受赞誉的作品;《南京!南京!》则是陆川对于这种自我独立价值的坚守。就陆川较为经典的这三部电影来看,悲剧题材无疑是陆川所钟爱和擅长的题材,同时,以《可可西里》为代表的冷漠美学的运用,在陆川的影片中也焕发着令人着迷的光芒。本文将分析陆川的这三部电影,从色彩的运用、人物的塑造、题材的选择等方面入手,试探其电影中蕴含的冷漠美学和悲剧美学。  相似文献   

8.
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导演张艺谋通过对悲剧环境的刻画:无处不在的红灯笼,史前时间和孤独的陈府,悲剧场景的轮回,符号化的男权,从而描绘了颂莲所生活的悲剧的外部客观环境,用环境烘托出颂莲命运的悲剧性。此外,导演还赋予了颂莲悲剧受害者和施害者的双重身份,成功塑造了颂莲这一悲剧典型。  相似文献   

9.
呼啸山庄     
《海外英语》2012,(1):7-7
说到英国的经典文学著作,一定少不了《呼啸山庄》。这部描绘富家女与穷小子的爱情悲剧充满强烈的反压迫精神,并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息。该小说多次被搬到大银幕上,如今,安德里亚·阿诺德导演以颠覆式的手法重新诠释这部小说,受到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0.
2003年的话剧舞台上同时上演了两个版本的《赵氏孤儿》,其导演分别是北京人艺的林兆华和中国国家话剧院的田沁鑫。两个版本《赵氏孤儿》的主要情节,基本上都取材于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在个别的细节上,田沁鑫版更多借用《左传》中的部分细节,而林兆华的版本则更多挪用了《史记》中的故事。这两个不同版本的话剧在处理传统题材时,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现象,不同的创作思路和舞台表现也值得业界去剖析。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悲剧与命运观关系问题,一直受到文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则以解读经典文本《俄狄浦斯王》为例,从新的角度,阐述命运观与悲剧的关系,正视悲剧中命运观的艺术性存在,并揭示出存在于文学样式中的“命运”的独特含义。从形式的视角说明悲剧是一个具有必然性的完整的命运幻象,并剖析悲剧精神用命运形式来表达的原因及其所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窦娥的困惑     
温斌 《现代语文》2006,(9):118-119
关汉卿在中国戏剧史上领军地位的确立得益于他诸多悲剧的创作和悲剧人物的塑造,尤其是对社会底层劳动妇女命运的关注和思考,由此产生了中国学史上第一批以独特的人生境遇和艺术魅力鲜活予历代人物画廊的女性形象,窦娥就是其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3.
历史剧是元杂剧中数量最多的戏曲类型,经典剧目不胜枚举,《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历史英雄悲剧更是其中佼佼者,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学界对英雄悲剧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主要集中于悲剧成因、悲剧精神、文学价值、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悲剧理论四个方面。一些研究仍存在照搬西方理论以及过度注重经典等缺陷,应予反思和修正。  相似文献   

14.
《暗恋桃花源》是赖声川戏剧的代表作,其独特的创意、丰富的主题意蕴和经久不衰的舞台生命力及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使它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本文着力从独特新颖的结构、悲剧与喜剧的重设、典雅与戏谑的语言三方面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5.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悲剧成为经典文学作品的主要题材。经典爱情悲剧一方面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和激荡,达到美学上特殊的审美效果,另一方面使人们对悲剧产生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自莎士比亚的《奥瑟罗》登上中国戏剧、戏曲舞台以来就不断在中国舞台上演绎着悲欢离合、情愁爱恨、生离死别的悲剧。在《奥瑟罗》传入中国的100年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戏剧家将其改编为话剧、京剧和越剧.在其改编的过程中。溶入了中国导演、演员对莎士比亚《奥瑟罗》的独特理解。《奥瑟罗》中的悲剧主人公在中国舞台上不断变脸,其中既有中国政治的影响.又有现实的、现代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爱情悲剧的根源、主题思想及艺术美等方面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经典悲剧进行比较来解读人类最经典最永恒的话题——爱情。  相似文献   

18.
杨益华 《广西教育》2009,(33):78-79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福克纳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则是凯瑟琳·安·波特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两部作品都以独特、高超的写作技巧刻画了女主人公的悲剧形象,揭示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社会问题。本文将从小说主题、写作技巧两个方面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是欧洲近代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巨作中的经典。悲剧客体的庄严、悲剧感受中的庄严、悲剧审美客体关系的庄严反映了莎士比亚的悲剧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小说的悲剧意识,主要在于关注人性深层次的扭曲与无奈。它并不排除英雄成为悲剧主角的可能,但却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平常人,在对平常人生的体察中提示其悲剧性。根据其造成的原因,新时期小说悲剧意识存在如下形态:社会意识形态酿造形态、传统文化中负面因素影响形态、人性缺陷导演形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