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的自然观深刻揭示人和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阐明了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在实践基础上相互生成的统一过程。马克思自然观的最大理论特点是在探索人类解放的道路过程中思考入与自然的关系,实践观和唯物史观是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自然观对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生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然主义道德观是以人的自然属性或人之外的某些自然现象和规律为基础来理解人类道德应然性的系统观点。由于人们自然观视界的不同,而使自然主义道德观表现出四种类型,即生命道德观、环境道德观、生态道德观和宇宙道德观。辨析此问题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自然生态的恶化与人类的认知模式、价值取向、审美意识、伦理观念、社会理想密切相关,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程度决定了人和自然相处的方式。以生态批评的视角重读宫泽贤治作品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其"万物和谐共生"的思想,在生态自然观理念的指导下,建构一个人类和非人类和谐共处的生态群体。  相似文献   

4.
在环境问题方面的教育,不仅要把生态环境的知识和使用这些知识的方法教给人,还要把自然观的教育与人生观的教育结合起来,使人们真正了解自我,认识"人"的真正本质与内涵,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环境问题如同对待自身问题一样形成忧患意识,这种把自然与自身相统一的忧患意识正是生态道德建构所致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梭罗的生态思想是他对多种思想兼容并包再加上自己的人生阅历共同形成的一个既独立又多元的思想体系。故乡康克德的自然人文环境、导师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古代东方哲学和文学、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和文学、美国土著印第安人的自然观都对梭罗生态思想的建构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美国生态诗人斯奈德诗歌中包含有大量生态隐喻:植物,动物和地貌隐喻.这些隐喻的并置与相互交织,反映了人类与植物的链接,与动物的平等以及与自然地貌的共存.文章试图通过分析这些隐喻所透视出的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平等与联系,探索诗人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坚持生态整体主义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7.
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的存在物;人通过劳动实现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进而满足生存繁衍的需求;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了人与自然间的物质代谢,成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本源。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态危机的出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生态伦理学讨论的热点话题。基于此在回顾人与自然关系历史演变的基础上,从生态伦理学视角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辩式思考。提出人与自然是相互改造的关系,人对自然的认识随着对世界的改造逐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对人与自然对立观的否定,习近平总书记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化与发展,其蕴含的思想为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庄子思想博大精深,其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学思想."道"是庄子哲学的核心范畴,"道"在形而上的层面主要指存在的本源、根据、法则,庄子认为万物同源于"道",所以万物平等,这为其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阐述提供了本体论的基础.庄子思想所蕴涵的与天为一的生态整体观、物无责贱的生态价值观、知足知止的资源利用观、物我两忘的生态社会观等思想智慧,可以使当代人反思面临的生态困境,树立和谐的自然观、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逐步完善环境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0.
超验主义自然思想以全新的视角认识和看待自然,认为自然是一个整体,具有生命、神性和价值,从而要求人发挥直觉和主动性,回归自然,融入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由爱默生首倡的超验主义自然思想,经过梭罗、缪尔的继承与发展,逐渐从思想层面步入实践中,引发多次环境保护运动,直接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史的兴起;超验主义为美国环境史的兴起提供思想渊源和社会基础,引领环境史早期的研究内容,启迪环境史研究的批判性思维;美国环境史舍弃超验主义神学自然观部分,继承其批判性思维及人与自然的思考,这一过程又反过来推动了美国环境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彝族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优秀的儒家思想也得以在少数民族文化中保存下来.儒家自然宗教信仰对彝族的民间信仰之一即自然崇拜产生了极大影响,彝族吸取了儒家主要思想并在其继承过程中又根据本民族的特殊需要有所取舍.彝族的自然崇拜与儒家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表现出的对自然界极大的尊重与关爱是紧密相连的..当前由于现实中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促使我们重新反思儒家传统文化,重新发掘其中的精神资源,儒家的“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正确了生态伦理观,因此在科学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并不是要回归传统而是要通过学习传统思想的精华来解决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随之而来的生态失衡现象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分,其哲学基础无疑是辩证唯物主义。文章从哲学的视角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剖析,重点论述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马克思辩证唯物的自然观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是美国文学的繁荣时期,被称为"美国的文艺复兴"。在这一时期,尽管各种文学倾向的主流特点都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但美国浪漫主义作家在人性的理解、宗教自然观以及文学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着种种差别,这些差别也正体现了浪漫自由的美国在文学领域表现出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学批评是将以地球及其生态为中心的思想应用于文学研究领域,在这种思想体系下探讨文学与环境的关系. 福克纳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践踏了环境,打破了二者之间的平衡,不仅破坏了美国南方的农业文明,更使人类社会陷入生态和精神的双重危机中.  相似文献   

15.
比较和对照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与鲁米在家庭自然观、道德观、生态观等方面内在的相似性与不同点,可以丰富和拓宽我们对自然和自身的认知,建立针对生态破坏和过度消费自然的道德意识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智慧为我们构造了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理解和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自然辩证法》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恩格斯立足于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批判继承前贤的自然观,在阐发自然界的辩证法、人与自然的辩证法、社会与自然的辩证法、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与化解路径的基础之上,形成了生态基础论、生态主体论、生态构成论、生态危机论等生态思想。挖掘、重温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美丽中国建设步伐,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我们的自然观。通过探索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可以看出,马克思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我们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在叙事长诗《古舟子咏》中运用隐喻、象征的独特艺术手法,带领读者经历了从天人合一到天人分离再回归到天人整一的本体思维旅程,展现了热爱生命的生态伦理观,给予机械二元论时代的骄纵狂妄毫无物道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以极大挑战,具有人类现代生态意识的最初萌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中自然观的发展演变到了北宋时期,在儒释道三家合流的思想背景下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欧阳修文学中的自然观是有着全面启示意义的样本.本文从欧阳修的自然观具有双重性这一观点出发,通过其作品提供的直接线索,以求完成对欧阳修自然观在人生各个阶段发展历程的完整透视.  相似文献   

20.
在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下,环境史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环境史研究紧随欧美国家之后,发展迅猛,方兴未艾。国内环境史学者注重环境史的学理建设,对环境史的学术界定、学科理论、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拟从这三方面入手,对国内学者对环境史学理建设的研究进行初步梳理,综述其进展和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