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需要坚持传统音乐文化原真性的传承原则,加强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同时,可以采用优化生产、销售、流通的商业化过程,再次挖掘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和内涵,提升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效果。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中国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基础上,结合其保护与传承意义,探究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以期实现对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梳理、实地调查和目的抽样对江苏省8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在对传承人行为动机进行质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路径.结果显示:1)对于项目最初的喜欢和选择是传承人坚守传承的动力源;2)"身份"、"责任心"、"认同感"是传承人传承行为的条件和保障;3)"荣誉感"是传承人参与项目和传承行为的"价值追求";4)在传承路径上,除政府支持、专家研究以外,更需要项目所在地的乡村宗族组织、大学生村官以及对传统文化富有热忱的退休教师、干部等群体借助传统节日等文化活动平台,最终实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化共同体的自我救赎,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价值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为抢救与保护濒危的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等组织和我国政府颁布了系列文书和政策,这些为开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一直以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都是在某种外部因素的促使下进行的,没有考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传承、存在的根本动力。因此,成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机构、保护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建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级保护体系以及以农村和学校为传承源是当前开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应采取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的教育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新方式,在非遗传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实践研究不断深入,地方高职院校担负着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传承非遗的重要使命。笔者针对地方高职院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实际,提出从校内的文化研究基地、课堂、校园特色文化活动、多种传播媒介、校企合作等方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通过多样的教育传承,拓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为保护、传承、发展、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5.
后申遗时期的到来,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由"重申请"转向"重保护"。地方政府要还文化于民间,做好顶层设计,发挥组织服务职能;基层群众积极参与民俗活动,吸收现代元素,创造性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层社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在地化保护,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营造空间感,地方高校发挥自身教育、人才培养优势,保护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的威胁、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阐述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和政府在建立完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相配套的法律制度方面的主要职责,以及关于合理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保护传承人等若干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摘要:面对原有社会结构的拆分和重组,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需要在多重张力下确立基本方向和路径,使其能够在文化多元时代的冲击下依然焕发生机、持续稳定的传承与发展。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其保护的动员和策略进行探究,研究认为:传承保护正成为我国民俗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的进阶和程式,也是繁荣民俗民间休闲文化活动的重要路径。不断加强对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肩负着繁荣我国末端体育载体,健全全民健身内容体系及健康中国战略多方位实施的责任。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动因主要包括现代社会的冲击、传承方式的式微、传承规制的薄弱等3个方面,并认为“原生态”的回归和主线作用是保护的基本准则,“遵从发展”是路径选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优秀文化的传承地,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运河山东段高校的传承状况良好,学生接受程度、开设课程满意度等方面均相对较好,但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专业师资匮乏、课程体系不完善、宣传不到位等问题。针对这一状况,高校应从营造重视氛围、健全师资队伍、优化课程结构、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推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新疆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概况、内涵与特征、保护与传承的困境、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根据对新疆自治区被列为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分析,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是原生活态性、民族地域性、民俗依附性、群体认同性.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面临的困境是:社会变迁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限性;缺少长远的定位与规划;传承主体的缺位;缺少评估与反馈机制.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路径:加强对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及传承环境的保护;加强对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远规划与管理;对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形成法律化和制度化;加强对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人的保护与关注;加强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普及,将其纳入教育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0.
玉溪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玉溪市各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是一种传承玉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与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有效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应在现实中加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多样,包含的遗产项目丰富。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水平实际效果较差,开发与保护的模式单一,仅限于保护传承人模式和传统节日庆典模式。旅游节庆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形式与非物质文化的融合,为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自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至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本研究通过对当前我国国家级、省(市)级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人与传承组织/基地等进行统计得出,当前我国国家级、省(市)级(3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别为29项和241项,国家级、省(市)级(2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分别为31名和208名;研究认为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存在着"两极分化"、"观念固化"和"创新不足"的问题,研究建议应通过建立统一的申报系统、标准的评审系统和规范的查询系统来进一步加强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资源和文化宝库,对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以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介绍了高职设计类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存在传承观念落后、传承内容单一、传承队伍薄弱、传承环境缺乏等问题,提出了高职设计类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需要转变传承观念、设置传承课程、加强传承师资、营造传承环境等途径。  相似文献   

14.
蓓儿 《阅读》2023,(45):4-7
<正>本篇适合:拓展知识面端午节是首个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传承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全国各地也有着不同的端午习俗。下面我们来看看端午节主要有哪些习俗吧!Dragon Boat Festival (Duanwu Festival) is on thefifth of the fifth lunar (农历的) month every year.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众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亡的现状,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图书馆首先要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总目标,收集和组织教育内容,然后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如专题讲座、展览、墙报、黑板报、知识竞赛、图书推荐、网络教育、读书活动等,吸收学生团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工作等。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是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主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传承和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武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杂技与竞技"类项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切实加强高等院校传统武术的教育与传承,保护和发展我们的母体文化,是未来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承德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文化传承后继乏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已迫在眉睫。课题通过调查掌握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提出一些保护传承的思路供有关部门借鉴,希望能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加深公众对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使这些宝贵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并且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广州从化区属广府地区,又靠近粤北山区,这里中原与土著文化、广府和客家文化交汇,文化遗产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特色。从传承区域文化出发,需要对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通过对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分析,结合从化区的建设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再开发,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族教育在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日趋明显.从民族教育的视角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 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途径,也是研究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然要求.笔者根据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的办学理念、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在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索了民族教育如何在学校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其传承、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作用, 同时呼吁保存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长期的历史文化的结晶,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凝聚力和认同感。本文主要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教育应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发挥中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