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马拉松运动员血象指标的监测,分析亚高原大负荷量和大负荷强度训练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主要通过实验法对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期血象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发现:运动员进入亚高原训练后CK、BUN和T血象指标均发生显著性变化,HB与第一阶段相比也有所升高。得出结论:亚高原训练能明显改善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肌肉爆发力。  相似文献   

2.
赛前高原训练对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男子优秀游泳运动员高原相关身体机能指标和有氧能力的测试,探讨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量、运动强度与人体机能指标之间的规律。结果显示:此次赛前高原训练队员第一周的心率水平与高原前比较显著性升高(P0.05);四周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尿素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第一周和第二周的磷酸肌酸激酶值显著高于高原前的水平(P0.05);血睾酮水平上高原后逐渐升高,第三周与高原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原训练后的最大通气量、最大氧脉搏和高原训练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果表明:科学的赛前高原训练有利于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及身体机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大运动量训练期散打运动员血清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运动量训练期间散打运动员血清睾酮(totaltestosterone,T)、皮质醇(cortisol,C)、肌酸激酶(ereatinel kinase,CK)和血尿素(blood urea,BUN)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睾酮水平先下降后恢复到训练前水平;皮质醇水平先升高而后下降;T/C比值在训练初期变化幅度较大,但到训练后期其变化幅度减小;血尿素含量在训练过程中呈现走低趋势。研究得出上述指标的采用对运动员身体机能评价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低海拔及中度高原训练对男子柔道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低、中度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本系统观察15名广东省男子柔道运动员在中度高原(1891m)和低海拔(1000m)进行2—3周训练前后Hb、CK、BUN、血清睾酮(T)、皮质醇(C)和T/C比值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高原训练中,Hb先降低后显升高,CK活性则是显升高,然后逐渐恢复,BUN开始变化不明显,随后显下降,回到平原后再升高至恢复;血清T、T/C比值显升高,而C显下降,保持高睾酮低皮质醉水平;(2)低海拔训练对运动员的血液生化指标、激素及运动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如中度高原训练效果明显;(3)中度高原—平原—低海拔交叉训练能使运动员适应过程加快,提高机能水平。  相似文献   

5.
运用形态机能测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蹦床一线队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形态与机能测试,旨在探索蹦床运动员形态、机能与体能训练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具有体能训练的身体形态优势,身体机能水平在训练中较稳定,说明运动员有进行大运动量体能训练的潜力和空间,建议采用间歇训练方法加大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提高蹦床运动员的成套体能水平,适应现代蹦床技术发展对体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高原训练期间坐姿残疾人冬季两项男子运动员机能状态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以10名坐姿残疾人冬季两项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亚高原训练期第1至4周的赛前训练阶段,第5至6周的赛中阶段和第7至8周的赛后调整阶段的每周休息日,使用美国Omega wave竞技状态综合诊断系统进行仰卧位状态身体机能测试,测试指标包括自主神经指标(Avag、Asym、TI、LF/HF)、心电变异及脑直流电位指标(ASI、ANSI、RP)和心脏系统状态指标(SI、FI、ARI)。结果:亚高原环境训练期间Avag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Asym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赛中与赛前阶段相比Avag、Asym和TI分别下降0.03%、0.09%和0.23%,LF/HF升高0.53%;赛后调整阶段相较于赛中Avag明显下降0.34%(p<0.05),Asym、TI分别升高0.15%、0.03%;LF/HF升高1.07%,显著高于赛前训练阶段(p<0.05)。ASI出现下降趋势,ANSI、RP指标呈现上升趋势;与赛前训练阶段相比,赛中阶段ASI下降0.03%,ANSI、RP分别上升0.02%和2.10%(p<0.01);赛后调整阶段相较于赛前ASI下降0.05%(p<0.05),ANSI、RP分别上升0.02%、2.33%(p<0.01)。SI、FI均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ARI在赛后调整阶段有所下降;与赛前训练阶段相比,赛中阶段SI和FI分别上升0.02%和0.15%;赛后调整阶段SI、ARI分别降低0.20%、0.09%,FI指标与赛中阶段相比下降0.21%(p<0.05)。结论:1)8周亚高原训练坐姿残疾人冬季两项男子运动员自主神经变化特点主要受到低氧环境和训练负荷刺激,低氧环境刺激更倾向于影响初上亚高原时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而中后期主要受训练比赛安排的影响;2)8周亚高原训练对坐姿残疾人冬季两项男子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对增强运动员抗应激能力和适应能力有所帮助。3)8周亚高原训练结合高强度比赛造成运动员赛后调整阶段的迷走神经功能紊乱、有氧能力指数下降、疲劳恢复效率降低。应科学调整亚高原训练的时间和负荷强度,上高原前应强化坐姿残疾人冬季两项男子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注重监控心脏系统状态和保护残肢末端微循环,保证残疾人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适应与疲劳恢复。  相似文献   

7.
一次性大运动量训练对男性跆拳道运动员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跆拳道运动员一次性大运动量训练前、运动后即刻及次日晨的CK、BUN、C、T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发现,运动后即刻血清CK和BUN较安静时有极显著性升高(P<0.01),尽管CK和BUN已达到国内外报导的疲劳阈值,但次日晨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表明该运动负荷的训练是合适的.因此CK、BUN、C、T以及T/C比值的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一次大运动量训练课后跆拳道男运动员的运动负荷和身体机能状况.  相似文献   

8.
研究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赛前集训期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以便更好地用于指导赛前集训。以10名男性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跟踪测试集训期各项身体机能指标。结果表明:1)CK随强度增加而升高,BU随运动量增加而升高,同时BU持续升高与疲劳的积累也有关。2)短期训练对HB基本没有影响,用HB变化规律来监测运动员身体机能和对训练量的适应应以长期监测为宜。3)血清T先升后降,C随强度增加而升高,T/C值先稳定后下降,出现轻度“高皮质醇-低血睾酮”症,血清T、C和T/C可作为评价疲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摘要:传统的高原训练通常在一地进行,本研究尝试采用先在多巴进行2周训练,后到昆明进行2周训练的方式,以了解这种高原训练的训练特征和机能变化。本文采用实验法,对北京体育大学校游泳队7名健将级男子运动员进行跟踪观察并测试生理生化指标,训练时间为第十二届全运会前10周。训练后运动员参加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游泳比赛。结论如下:1)本次高原训练的训练学特征为:第一和第二阶段以有氧训练为主,负荷量较大;第三阶段重点在高强度无氧训练,负荷量减少;第四阶段以调整和恢复为主。 2)本次高原训练对于运动员的基础心率并无显著性影响,体重在上高原3周后显著性下降,下高原后1周即恢复至平原水平。3)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和血睾酮显著上升,说明高原环境和训练安排对运动员机体产生了适应性变化。4)在3个月时间内,7名高水平运动员全部提高运动成绩,说明这种全新的高原训练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成绩水平。  相似文献   

10.
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原训练对赛艇运动员有氧运动肘力的影响,以女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为测试对象,测试2 000 m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身体成分、血尿素、血清睾酮、功率、心率、乳酸、乳酸阈功率变化。结果:1)高原训练期间,血红蛋白浓度呈现波浪性变化并呈整体态势逐渐升高。下高原后与上高原前相比,运动员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升高(p<0.01)。2)高原训练中,体重虽明显下降,但平均体脂%和平均去脂体重变化甚微。3)高原训练初期平均功率-心率曲线对比上高原前出现略微左移,而高原训练后进入平原地带的测试结果对比高原训练初期出现一个较大幅度的右移。4)相对于上山前运动员的乳酸-功率曲线明显右移,显示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提高。结论:高原训练后,Hb含量明显升高,多级测试表明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得以提高,说明前者可能是后者提高的生理基础;高原缺氧期间体内蛋白质分解加速,故训练期间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由此引起的运动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伴随着人的一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终身体育要放眼未来,首先要着眼于学校体育。  相似文献   

12.
实践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以推陈出新的自然规律向前发展的。大众体育也是遵守这一自然规律而向前发展的。随着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的繁荣发达,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更新改变,大众体育将走向大众竞技体育。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大众体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13.
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的情绪效应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身体活动与(或)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是锻炼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身体活动或身体锻炼伴随着各种情绪效应,且大量的研究报告二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身体活动与(或)身体锻炼的范式是研究设计中制定锻炼计划的依据,也是临床开具运动处方的依据。当前的研究证据,不足以支持"身体活动或身体锻炼在改善情绪方面优于其他方式"的假设。  相似文献   

14.
体育赞助对体育产业及参与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赞助借助所赞助体育活动的良好社会效应.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与品牌形象.以获得社会各界广泛的好感与关注.为企业创造出有利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本论述了体育赞助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了体育赞助对体育产业的作用及对参与企业的益处,并提出了如何让体育赞助效果更好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课外体育与校园体育文化的互动作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体育课与课外体育进行比较与研究,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应从体育课程转移到课外体育上来,努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建立和完善新的教育模式,并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种潜能素质的充分发展,是指个人潜能的最充分、最自由、最全面地发掘和调动。身体发展是人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身体教育是促进人身体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身体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对人体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使人自觉,身体活动是促进身体的发展途径,健康科学生活习惯的养成、体质的增强、运动技能的获得是身体教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论体能与警察体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比法、访谈法等,对体能研究基本问题进行回顾与探讨,指出:国内外就体能概念和定义及内涵描述纷繁多样,始终未有统一。体能是一个在成长中动态发展的概念,在当今训练思维的分化与整合下,体能及体能训练思维不断演进,主要表现为专门化、职业化、层次化、非均衡化、综合化、可诊断和评价化。警察体能可分为四类:与健康有关的体能、与技能有关的体能、与心理有关的体能和与适应能力有关的体能,其中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技能有关的体能具有相对公认的可诊断性与评价性。  相似文献   

18.
高等体育院校开设特殊体育教育专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社会的需求、以及高等体育院校独特的优势,论述了开设特殊体育专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对其具体建设提出了实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艺术·体育·艺术体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艺术、体育、艺术体育三者的定义、特征及发展,指出艺术体育并不是艺术与体育的简单相加,而是对体育中的艺术表现形式、活动内容、展示规律的充分体现,同时对艺术体育的归类及发展进行了理论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体育社会化与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论述了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态势基本特征,从深化体育教育改革的全新视角,论述了体育教育的目标体系及其面临的体育社会化的必然进程,概括了体育现代化,体育科学化和体育人本化的有关问题,对体育教育改革作了较为详尽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