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藻类系统演化问题的研究,从瑞典分类学大师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发表《植物种志》(1753年)列入藻类算起,已有200多年的历史.290多年来,各家建立的藻类系统数以百计.这些系统在诸如藻类的起源、演化关系、类群的划分等方面争论颇多,至今尚无定论其中关于红藻的起源问题,常常引起人们的关注.有的人认为,“红藻和蓝藻可能有亲缘关系,但具体联系尚不明白了”;有的认为红藻的有性生殖过程复杂,而且少有低级体型,因此不能推测它起源于什么原始生物;有的则认为红藻和蓝藻在色  相似文献   

2.
沈国明 《台州学院学报》2006,28(3):58-59,63
就光合作用色素-蛋白质复合体是否可以作为系统演化的证据谈了作者的看法。在低等植物类群藻类中,光合作用色素-蛋白质复合体特别是捕光色素-蛋白质复合体Ⅱ可以作为推测其彼此间亲缘关系的旁证;在高等植物中,其捕光色素-蛋白质复合体Ⅱ组成成分相同,说明它们在演化中的渊源性,从而为高等植物起源于同一生物类群提供旁证。  相似文献   

3.
锦江水污染监测的藻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锦江丰富的藻类中寻找水污染监测和治理的新型藻类,本研究于2007年在枯水期和洪水初期对锦江不同区段共采集107个样,通过多重比较、相关和回归分析及电脑采集显微图象比较,结果表明:在枯水期和洪水初期,水体生物密度可以作为监测锦江水污染的参考指标;260nm的吸光值可用来衡量锦江水体生物密度的大小,也可作为锦江水污染监测的一个参考指标;藻类分布的密度和种类在主要污染源区及其上下游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种类上表现为硅藻>蓝藻>绿藻>其他藻类;硅藻门、蓝藻门、绿藻门和裸藻门等藻类门中的一些种类可能是锦江水污染监测的藻类。  相似文献   

4.
藻类起源     
传统上真核藻类分为3大类型:红藻类(the rhodophytes)、色藻类(the chromophytes)以及绿藻类(the chlorophytes).这3大类型间的进化关系,它们与其他真核生物以及其他光合类型,如裸藻(euglenophytes)及隐藻(cryptophytes)的联系,长期以来是许多争论和推测的主题,本文分析了属于不同类型单细胞藻类的10个原生生物新种的细胞质核糖体大亚基RNA(28sRNA)的部分序列.与14种其他单细胞及多细胞真  相似文献   

5.
应用藻类监测农药对环境污染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是环境中的一类重要污染源,应用生物监测能够较好地了解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状况。藻类是一个很好的测试生物。对藻类对农药反应的敏感性比较、藻类对农药反应的机理以及藻类监测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的概况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文章重新考察康德对生物演化的看法。当下主流观点认为,康德否认生物演化为历史事实,他也因此不是达尔文的先驱者。主流观点获得以下两个论证支持。其一,文本证据显示康德拒绝承认生物演化。其二,康德的目的论阻碍他接受秉持所谓机械论思维方式的达尔文演化学说。主流观点多年来未遇挑战。不过,文章明确反对主流观点,并提供一个与之完全相反的新观点。新观点认为,康德接受生物演化为历史事实,至少在这一点上他和达尔文观点一致。为支持新观点,文章将反驳支持主流观点的两个论证。其一,在所谓文本证据中,可以认为康德提供了一个最佳解释论证,其结论是生物演化应该被当成历史事实。其二,康德的目的论和所谓机械论演化学说并无冲突。在结论中,文章将指出康德在生物演化问题上的核心关切,并简单比较康德和达尔文的演化观。  相似文献   

7.
在生物演化中,细胞从前细胞到原核细胞,再演变到真核细胞,独立生命代谢特性的生物大分子演化到形成细胞器以及细胞膜结构的产生,使地球上的生物不断地从低级阶段推向高级阶段,从而个体水平上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完善。其中,细胞膜的产生是细胞演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地球历史上生物与环境的耦合演进;分析了人地关系的演化,得出人地关系相耦合而演进的结论;说明人类应协调自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求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利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的优势及技术进展,分析了目前藻类生物燃料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并展望了微藻产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与一般生物学家的以实验室工作为主相比,刘永定工作的特点更体现在中国的广漠大地上,即以藻类生物学为主线,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在土地荒漠化防治、水环境治理和载人航天空间生命保障系统研究等方面,开拓性地建立和发展了藻类环境生态工程技术,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难怪有同事给他起的外号是“陆海空总司令”(“陆”指的是陆地上荒漠藻,“海”指的是水环境保护,空”指的是空间生物学),但刘永定并不在意别人怎么说,他要做的就是利用微藻在地球上的广泛适应性,认识其生物学规律,开发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1.
大灭绝:生物演化的驱动力量? 准确把握大火绝的内涵,关系到对大火绝作用和意义的认识.目前,对于地球历史中生物的长期演变究竟受什么因素驱动的问题,科学家们争论热烈.这个问题也涉及大灭绝事件在地球生命演化历史中究竟起什么作用.这里主要有两种假说.一种假说认为,既然大灭绝事件不同程度地重创甚至毁坏了生态系及其生物界,因此它驾驭了生物演化的总体形式和整个过程,控制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长期演变.换句话说,就是地史中生物界成分和生物多样性的长期演变主要受控于大灭绝.美国科学家古尔德和卡洛维是这种学说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12.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冷、最干、风暴最多、风力最大的洲。由于气候酷寒、冰川广布、夜长昼短、营养物质缺乏,再加上没有土壤,致使南极洲的陆生生物稀少。植物只有低等的地衣、苔藓以及少量的茵类和藻类。地衣是植物界拓荒的先锋。在南极,它一般生长在潮湿的低地上,色彩斑斓的藻类生长在冰雪表面上,使冰雪表面在夏季变得五彩缤纷。南极洲的动物也很稀少,只有一些软体  相似文献   

13.
从藻类植物的生长、繁殖、以及代谢作用方面,对藻类在岩溶、重金属、农药以及藻毒素监测中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实例进行简要论述,论述了藻类作为生物多样性中一员,用于环境监测的长期性和有效性的特点,藻类植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4.
藻类植物和人类的关系,主要谈谈藻类的贡献与危害。 三分田地七分水,这是地球上陆地与水的比例。显然,水是占了优势。生活在水中的植物也随着水的优势而占优势。如果从水中植物的数量上和光合作用产量上看,它更是占绝对优势。水中的植物很多,有高等的、低等的,但主要是低等的藻类。藻类的家族很多,现知有十大家族(门)约1500~3600种,它们对自然界和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带来了危害。  相似文献   

15.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论述生物演化的重要著作,出版于1859年。 观点 达尔文认为:(1)物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环境变动而改变。(2)生物的演化是长时间连续性的缓慢改变,不是突然性的剧变。(3)同一类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例如哺乳类是由同一个祖先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6.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的生物合成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为一种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在生物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功能,是一种关键的营养物质。随着PUFAS开发应用领域的扩大,纯PUFAs脂质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而来自于植物、哺乳动物和海洋鱼的PUFAs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微生物特别是藻类、真菌能合成几乎所有的PUFAs,并能在工业规模上培育有开发价值的可替代的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7.
细胞浅说     
生物与无生物的区别,就在于生物是有生命的。所谓有生命指的是它们具有新陈代谢的能力,它们有生长、繁殖、运动、应激性及遗传变异的特性。做为生命体,必须有三种要素:即生物大分子——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信息——“指导着”生命有条不紊地进行;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这三种要素对生命是缺一不可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问题,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我们说生命并非神创的。生命物质是从非生命物质演化而来的。它们是由无机物转化为有机小分子,再由它转化为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等)。以后,生物大分子形成多分子体系,再演化为原始生命。原始生命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演化,由前细胞型生命体进化到细胞型生命体。我们今天在地球上所见的生物就是由这些远古时代的“祖先”演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8.
地球上生物生存空间不外乎水里,陆地或者空中。在脊椎动物演化过程中,第一个上天的是翼龙,随着生物演化,恐龙中有一支演化成鸟,也飞上天空。随着恐龙的灭  相似文献   

19.
1997年下半年,笔者面向我校大学生开设了20学时的《进化中的生物》公共选修课程,给同学们讲述了生物进化论、生命的起源、地球历史中生物的演化、生物演化的突变观、遗传学、现代分子生物学等理论  相似文献   

20.
目前,研究人员在马尾藻海上发现了预防皮肤癌的良药———水螅虫。水螅虫是一种与海葵有点亲戚关系的小生物,它依附于马尾藻类海草生活,是豚鱼的美食佳肴。不过,名为Tridentatamarginata的水螅虫可吃不得,因为它能产生一些味道难闻,吃起来很难受的一类化合物,使捕食者打消吞吃它们的念头。一些生态学家在研究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时,已经确认了这些化合物。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能吸收紫外线A和紫外线B辐射。目前,市场上的多数遮光剂产品仅能使人体免受紫外线B的侵害,对于紫外线A只能起到部分的预防作用。由此可见,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