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今西方众多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中,可以称为唯物主义哲学家的人是很少见的,而公然宣扬唯物主义、并用“唯物主义”来为自己的哲学命名的哲学家更是凤毛麟角。加拿大哲学家马里奥·本格就是这样一位代表人物。多年来,本格一直致力于建立一种“精确的、与现代科学相一致的”唯物主义哲学理论,即他所说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他援引  相似文献   

2.
一般而言,新历史主义(newhistoricism)的大本营在美国,其代表人物有格杜布拉特(StephenGreenblatt)和蒙特洛斯(LouisA、Montrose)。而在英国,新历史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乔纳森·多利莫尔(JonathanDoliimere),主要代表流派是“文化唯物主义”。可以说,文化唯物主义与新历史主义的学术宗旨、文学理论意向和政治话语的基本原则都相当接近甚至相同,但是由于欧美地域文化氛围之别,也存在一些微妙的理论差异。学术界一般讨论美国新历史主义比较多,而研究英国新历史主义或文化唯物主义相对较少,其实,这一新的文化流派有必要作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位代表,他跳出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圈子,使得唯物主义重返哲学。但是他无法把握实践这一人的根本存在方式,他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抽象的,这使得他无论在自然观领域还是社会历史领域都难以摆脱旧唯物主义的框架。马克思从科学的实践观角度出发,深刻揭示了人的社会本质,构建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在批判费尔巴哈以及以往哲学缺陷的过程中实现了哲学史上的真正超越。  相似文献   

4.
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主义之前的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但他在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企图在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宗教。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费尔巴哈宗教哲学中的唯心主义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5.
能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正确分析《水浒》的"忠义"思想,是能否正确评价《水浒》一书的关键.解放以来,除了别有用心的"帮论"以外,对《水浒》"忠义"观的看法,一直有着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是作了较为客观的分析,但未能给以足够的肯定.这一派观点以邓绍基同志为代表.他在《试论<水浒>的忠义》一文中说:"相对于《水浒》以前那些既古老又陈  相似文献   

6.
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主义之前的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但他在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企图在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宗教。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费尔巴哈宗教哲学中的唯心主义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7.
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 1834~1919)是德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主义者,在哲学上是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他长期从事科学和教研工作,一生中著有许多关于无脊椎动物学、动植物的系统发育及其他生物学问题的有独到研究的著作。这些著作表明了他是十九世纪最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但使他享有最大声誉的却是那些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就特别是进化论并把这些成就普及到广大读者中去的书籍和论文。这些著作中最有名的  相似文献   

8.
<正> 荀子名况,号荀卿,亦称孙卿,是战国末期与孟子齐名的儒家代表人物,先秦百家思想集大成者。荀子不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且很有创见。他关于教育目的和作用、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思想放射着唯物主义的光芒。特别是他建立在朴素唯物主义认识基础上的教学认识过程的理论更是其教育思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9.
阿尔弗莱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在其学术生涯中,他始终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为基础,并且他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角度和立场对马克思的自然观进行了重释,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理论即批判唯物主义。他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不是本体论的,而是方法论的,也即马克思否定科学的、世界观的哲学。马克思是在非本体论意义上来理解自然概念的,并以“非本体论唯物主义”作为他自然观的基础。不是所谓的物质这抽象体,而是社会实践的具体性才是唯物主义理论的真正对象和出发点。这样,施密特突出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特征。马克思的哲学旨在批判“第二自然”和突出主客体的非同一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标志性文献,体现了马克思哲学思想中丰厚的德国思想文化元素。理解人类对待世界的两种方式,即审美与科学理性,进而形成了理解人类从审美走向科学理性的现代化过程中的两种思想演变模式,即以英法为代表的"祛魅"和以德国为代表的"化魅",成为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实践唯物主义的生成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分析哲学家约翰·塞尔认为,二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都不能较好地解决心身问题,他澄清了围绕这一问题存在的假设,在哲学上用生物学自然主义来解释意识与大脑的关系,且构建了意识的因果-层级模型,设想在科学上对意识进行神经生物学研究。塞尔的这一理论是基于科学常识的基础得出的,却面临来自二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反驳。然而,他对意识问题相关概念的精致分析和澄清,包括对研究意识方法论的构想,仍然为意识的科学研究带来很多启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阿尔弗莱德.施密特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在其学术生涯中,他始终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为基础,并且他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角度和立场对马克思的自然观进行了重释,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理论即批判唯物主义。他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不是本体论的,而是方法论的,也即马克思否定科学的、世界观的哲学。马克思是在非本体论意义上来理解自然概念的,并以"非本体论唯物主义"作为他自然观的基础。不是所谓的物质这抽象体,而是社会实践的具体性才是唯物主义理论的真正对象和出发点。这样,施密特突出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特征。马克思的哲学旨在批判"第二自然"和突出主客体的非同一性。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继承了前代的唯物主义传统,并利用当时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科学成就,把朴素唯物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本文试图通过对柳宗元和王充自然观的比较分析,探讨柳宗元在自然观方面对唯物主义的发展作出的贡献,进而说明柳宗元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在朴素唯物主义的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被恩格斯称作“最好的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唯物主义重置,恩格斯这样称呼他和马克思的哲学并无不妥,问题是对自然观具有浓厚兴趣的恩格斯以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解唯物主义历史观引来众多争议.以《自然辩证法》为代表的这项研究不仅没有得到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的重视,而且遭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严重质疑.解析这个问题,需要理解自然辩证法与自然哲学以及历史辩证法的关系,需要分析晚年恩格斯界定的哲学的最后存在样态意味着什么.恩格斯以形式逻辑和辩证法替代包罗万象的旧形而上学,并将哲学的应用论域融入历史科学.后者已经在当代哲学的发展进程中得到很大程度的证实,而前者等同于追问“哲学是什么”,值得每个哲学研究者终生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一、费尔巴哈哲学得失概述旧唯物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在自己一生的话动中,既为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又产生了重大的失误。就贡献而论,他以自己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冲垮了风行一时的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对德国思想界长期的绝对统治,使唯物  相似文献   

16.
福柯是法国后现代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科学知识权力观对后现代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指出,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相互交错的网络,是无主体性的,非中心化的。他特别关注权力的技术、策略和机制等问题。他的科学知识权力观是后现代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理论研究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汉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他虽然生活在近两千年前,那时还没有现代科学,但他从素朴的唯物主义出发,坚决反对谶纬神学,认为天人感应,占卦算命,均是无稽之谈。他反对神化圣人和皇帝,有一句名言叫做“圣者不神,神者不圣”,把圣者和神者严格区别开来,认为二者是不相容的。在今天科学昌明的条件下,仔细推敲、分析和研究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具有极其强烈的历史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应被理解为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而应是唯物主义与历史的结合,它包括"唯物主义的历史化"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化"两个方面。这种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概念具有两层内涵:一是历史的"唯物"性。其理论表现形态是"唯物史观",属于一种狭义的历史观。它是对历史的唯物主义定位,即将历史视为人的实践活动特别是生产活动的领域;二是历史的流变性。其理论表现形态是"历史(的)唯物主义"。它不是前者那种狭义的历史观,而是对事物的一种历史主义的理解和把握,是一种哲学的新形态——历史哲学。将这种"唯物主义与历史的结合"的观点运用到对科学的理解上,产生了马克思独具特色的"一门科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这么多人相信迷信?以前说眼见为实,事实上好多事情眼见也不为实,比如魔术师的魔术就是眼见不为实。魔术师有一个好处,就是他承认他是假的,有一个职业规范。但是为什么迷信活动却能让好多人受骗,因为有好多东西还没有科学地解释出来,人们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很多人上当受骗。归根到底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不是唯物主义的。要强调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0.
零引言 0.1 所谓“格关系”是指某一句子的核心动词与周围名词性成分的及物性关系。一般来说,一个名词性成分与核心动词只存在一种格关系,如在“他出差”中,“他”与“出差”只存在一种施事与动作的关系。但是有时也可能有两种格关系同时存在,如在“鸡吃了”中,“鸡”与“吃”就同时存在施事与动作和动作与受事两种格关系,这便是格关系的歧义。 0.2 本文要讨论的是一种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的格关系歧义—施事格与受益格的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