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确立与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开发机制与管理模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也是教育管理体制以及课程改革深化的必然。国内外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地方课程开发在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满足地方与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多样性、差异性以及有效促进地方、学生、学校、教师及课程自身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价值取向是课程编制首要考虑的问题。地方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中的一级,从课程内容、接受课程的学生和社会三个维度出发,地方课程要持突出本土性、体现综合性、注重实践性的价值取向,从而发挥课程特色,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有利于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地方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是沟通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桥梁。本文就笔者所在山西上党地区,从课程价值的角度分析“上党文化“作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有利于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地方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是沟通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桥梁。本文就笔者所在山西上党地区,从课程价值的角度分析"上党文化"作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改的深化,地方和学校的课程建设日显重要。温州市以培养"面向世界的温州人"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从课程内容的关联和学习方式的对接两个维度,对地方和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进行统整设计,探索区域基础教育的课程创新。  相似文献   

6.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这两类课程对完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激发地方和学校课程变革活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高质量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已成为新时代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的必然要求。推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高质量实施,需要强化两类课程设置的育人立意,并与国家课程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高质量实施的深化行动路径包括:准确把握两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推进两类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协调配合,丰富创新两类课程的载体形态,全面推动两类课程的规范实施,深入探索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游驰飞 《林区教学》2013,(8):102-104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要素之一,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有效促进高师音乐院校的课程改革,并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有效资源,通过学校音乐教育能充分体现地方音乐文化价值。因此,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教育道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此,以盐城地区为例,阐述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领域和方式,以期促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基于探究学习的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探究学习为基础重构基础教育课程,已成为当代世界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针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深入探讨有效的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方式,正确把握探究学习、接受学习、体验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科学实施基于深究课程的学习模式,都具有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因此课程创新是教育制度创新的重点。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贯穿此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转型。  相似文献   

10.
基于探究学习的课程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探究学习为基础重构基础教育课程,已成为当代世界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针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深入探讨有效的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方式,正确把握探究学习、接受学习、体验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科学实施基于探究课程的学习模式,都具有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课程行动主体基于利益和价值的考量,受制于制度、资源、技术等因素影响,致使课程改革呈现出差异性与多样化的行动逻辑。根据课程行动主体间的共识度和协同度两个维度,构建创新扩散型、执行落差型、孤岛效应型和构建变通型四种课程改革实践样态的理想类型。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类型学分析的上下联动机制、问题倒逼机制、试点推广机制与协同推进机制是课程改革的有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宁夏教育》2006,(3):43-43
建立平等、民主的知识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三个维度规定了各科目的功能和目标,恢复了科目本身固有的多元价值。建立知识间平等、民主的关系,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发挥教师、学生和有关人士的积极性是建设新型知识伦理关系的重要举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全局性、全面性,改革内容涉及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与管理六个方面,所以说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关于课程管理的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即: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同时,在新的课程计划内,给地方和学校两级留出了10%~12%的空间,由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实施三级课程管理,这既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弱点问题。从两年多的实验来看,无…  相似文献   

14.
我国校本课程的兴起与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第八次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基本结构。对学生而言,课程是学生在学校的全部生活。以校为本的课程,其价值是统整国家和地方的共性课程要求,体现学校办学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的文化价值与课程的文化价值是有本质区别的。课程改革是一种负载着一定文化价值的动态运动,体现着关系性、群体性、实践性、社会性等特征。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文化价值的要素是课程改革文化主体和客体、课程改革文化价值客体和课程改革的文化价值关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地方课程权力的下放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的制度设计,作为国家课程的拓展补充,发挥了独特的育人价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进入新时代,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化,需要对地方课程的价值进行重新厘定。甘肃省自2005年开始,确立地方课程开发领域、撰写各领域课程纲要、系统编制地方课程内容,形成地方课程教学实施的合力。  相似文献   

17.
地方课程是我国课程研究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一个尚未引起充分关注的问题。新课程实施10余年来,我国在地方课程开发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然而伴随地方课程建设的逐步深入,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还很不少。因此,对地方课程10年来的改革进行盘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地方课程的未来发展走向作出预测,既具有理论意义,也不乏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政策研究中,价值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作为人们对基础教育活动进行价值选择的课程政策,需要对其进行价值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价值特征在不同的形态上表现为价值的选择性、合法性、公正性、民主性和有效性。而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在价值诉求上更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民主化的权力观和高绩效的执行观。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德育课程,该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来促进该门课程的实施,是该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重点研究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之一。因此,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当前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中非常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模式已经确定。地方课程作为沟通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桥梁和纽带,它所独具的民族性、地域性、本土性、主体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对优化课程结构、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根据本地实际,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努力开发和建设好地方课程,为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作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