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前哨》2005,(7):1-1
以真实为生命的新闻报道,现在不时面临假新闻的侵扰:虚假报道、虚假信息通过不同渠道出现在不同媒体上。对于社会和受众,这是严重的伤害;而对于新闻界自身,这是致命的毒瘤。我国新闻界决心采取一系列严厉举措向虚假新闻重拳出击,坚决遏制这种“新闻公害”的继续蔓延。  相似文献   

2.
《军事记者》2005,(7):1-1
近一个月来,全国各新闻单位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杜绝虚假不实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维护媒体公信力的指示精神,迅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虚假新闻屡禁不止,说明这是一个顽症。我们必须出重拳打击虚假新闻,要像抓舆论导向一样抓治理虚假新闻的工作,统筹协调,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3.
宋淑敏  赵铭 《新闻知识》2007,(10):94-94
北京电视台某些人炮制的假新闻"纸馅包子"被曝光后,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即发出制止虚假新闻的《通报》,要求广大新闻从业人员从中引以为戒,汲取教训,坚决制止虚假报道的发生。反对假新闻的目的是确保媒体的公信力,媒体的公信力是无形而强大的。对于传媒来说,公信力是  相似文献   

4.
王新 《新闻前哨》2006,(12):7-9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传媒界和其他行业一样,都在收获丰硕的果实。然而,虚假新闻的频频出现,令媒体蒙羞。虚假新闻以巨大的反作用,销蚀着媒体的公信力。虚假新闻的产生,除了社会的诱因外,媒体自身的疏漏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孙伟 《新闻世界》2014,(9):235-236
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报道中出现了许多虚假新闻,这是对媒体公信力的摧残和伤害。虚假新闻的产生及危害也需要新闻工作者和受众的知晓和关注。新闻机构为公众提供真实客观的报道是赢得媒体公信力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7.
“杜绝虚假报道”活动开展以来,各新闻媒体高度重视。纷纷采取措施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毫无疑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作为评论来说。看起来与采访不沾边,不是虚假报道的源头,但是,不靠谱的评论同样是虚假报道的表现形式,其危害不可小视。所以,在杜绝虚假新闻、维护媒体公信力方面,新闻评论同样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参加今天的"维护新闻真实性、提高媒体公信力高峰论坛"暨"十大假新闻"评选十周年研讨会,首先要向<新闻记者>十年打假走过的历程表示敬意.<新闻记者>用它的行动阐述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铸就公信力,公信力铸就影响力的真理.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信息资源的日益开放和共享,以及媒体的不断增加和扩容,如何通过新闻策划有效地利用和挖掘有限的共享资源,将共享变为独享,成为媒体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焦点。媒体为了播发独家新闻,更是绞尽脑汁。在这种背景下,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把做好新闻策划作为争夺市场份额、提高媒体影响力的重要的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虚假新闻,误导了读者,损害了媒体,也给新闻从业人员抹了黑,向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羊城晚报》作为一张有着强大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知名大报,对制止假新闻更是不遗余力。近年,我们从强化制度、完善机制入手,构建了长效机制,切实查找隐患并堵塞漏洞,有效地制止了虚假新闻报道见报。  相似文献   

11.
一路 《传媒》2006,(11):21-21
为净化报刊广告内容,建立健康、文明、有序的报刊广告新秩序,《通知》就有关事项作出了明确规定: 一、报刊广告是出版物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报刊出版单位要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高度,完善广告内容审查制度,坚决拒绝刊载虚假违法广告,确保广告内容真实、可信,广告用语文明、规范,不违反社会公德,不损害群众利益.  相似文献   

12.
吴哲  张楠 《青年记者》2012,(8):34-35
近年来,新闻媒体不断发生虚假或失实的报道,从全国来看,虽系少数,但其影响恶劣,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教、卫生等各个领域.这些虚假和失实的报道非但毫无新闻价值,还鱼目混珠,混淆视听,甚至造谣惑众,极大地破坏了党、政府和新闻媒体的威信.无论它是“蓄意造假”,还是“主观无意”,都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如不杜绝将会摧毁整个新闻行业的公信力,甚至严重危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要坚守新闻真实性的生命线,增强社会责任,杜绝虚假新闻,当好舆论阵地前沿的哨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市报人》2007,(9):24-24
8月6日,在甘肃省酒泉市召开的中国地市报新媒体发展和运用研讨会上,由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和酒泉日报社发起,全国参会地市报共同商议并达成共识,在甘肃酒泉发表如下宣言:我们倡议全国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新闻工作;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反对编造新闻,合力打击虚假新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近两年却屡有假新闻出现。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直接危及新闻工作的安身立命之本。因而,我们当前必须奋起捍卫新闻真实,严厉查处虚假新闻,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5.
孔建民 《视听界》2005,(6):53-54
虚假新闻严重损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严重危害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江苏电台领导认为,杜绝虚假新闻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因此建立起了杜绝虚假新闻的有效防范体系。一、建立防范虚假新闻的体制上的保障近年来,江苏电台实行了以频率负责制为主的管理体制。频  相似文献   

16.
服务大众、引导舆论、取信于民是大众媒体安身立命之本。近年来,虚假新闻、有偿报道、广告欺诈、低俗之风以及新闻从业人员道德水准滑坡等,导致了新闻媒体公信力急剧下降,陷入了信任危机。这不但影响了媒体自身的健康发展,更削弱了媒体在推动经济、政治、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今年6月8日至9日,中宣部等在京召开了“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会议认为“近年来,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屡禁不绝,严重损害新闻真实性原则,严重损害新闻媒体公信力,严重危害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已成为新闻界一大公害”,会议要求各地组织专项治理行动,铲除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8.
王卫芬 《今传媒》2009,(8):51-5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从业人员和媒体机构恪守的基本准则.然而,我们身边时时会发生虚假新闻."纸馅包子"、"最毒后妈"、"北大女生国外裸奔"、"华南虎照事件"等一系列虚假新闻,都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同时也严重损坏了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导致受众对新闻的信任感降低,从而产生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19.
江坪 《新闻实践》2011,(4):39-4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工作者都明白这个道理。而今为什么又提出这个问题,重申杜绝虚假新闻,捍卫新闻真实?因为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 在一部分新闻人当中职业道德缺失,浮躁作风显现;  相似文献   

20.
胡小龙  宋敏 《河北广播》2007,(5):46-46,48
前段时间,全国媒体沸沸扬扬的“纸箱馅包。子”假新闻事件给我们新闻工作者再次敲响了警钟。这再次提醒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虚假新闻泛滥成灾,已成公害。说到假新闻的泛滥,不能不把目光投向新闻教育。因为新闻教育是源头,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