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编者按:2017年3月1日至5月31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英国大英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该展览已相继在日本、阿联酋、中国台湾地区、澳大利亚进行了展出。每次展览包括大英博物馆收藏的100件(组)展品,再加上举办展览的博物馆自身提供的1件(组)展品,共计101件(组)。在国博展出的文物中,有9件(组)中国文物展品。为了更好地宣传、推介这次展览,本刊编辑部邀请部分学者,撰写了有关大英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当游人参观博物馆时,在感受馆内陈列设计的精妙和惊叹于古代文物的精美绝仑之余,最终,视线总是会停留到展品说明标签上。此时,一张张制作精美的标签就成了游人品味绝世文物的钥匙和桥梁。因此,如何制作出精美的文物展品标签也就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的飞速发展,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管理工作就显得愈发重要.由于馆藏文物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内容的不断完善,文物藏品档案的数量也相应增加,这就给藏品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博物馆应该对馆藏文物档案加以重视并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文物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以最大限度降低文物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造成文物的损毁.这是博物馆和文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现就博物馆藏品档案的制作谈点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以求教于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4.
上海嘉定博物馆的《科举文物陈列)专题展览,在嘉定孔庙明伦堂300平方米的展厅里,演绎着中国封建科举制度1300年漫长的历史。它以其特有的神秘感,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来自国内外许许多多的参观者。(一)一个好的主题《科举文物陈列》经历了一个展品由少到多,内容由简到全,研究由浅到深,规模由小到大的艰辛过程。1982年,嘉定博物馆的《嘉定历史文物》基本陈列中的“寺院与庙学”部分,展示了江南乡试题目,考场挟带等5件有关科举考试方面的文物。观众对这仅占两只展柜的五件文物情有独钟,常常在此驻足,或仔细观察美其名曰“文物备用”…  相似文献   

5.
<正>博物馆是文物藏品保存和保护的主要场所,而博物馆文物藏品保护的效果如何,文物藏品的质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在对博物馆进行等级划分中,博物馆文物藏品的数量和藏品的品质是主要的划分标准,博物馆文物藏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的性质,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悠久的历  相似文献   

6.
关于文物一词 ,在英语中有两个概念 ,一是HISTORICALRELIC ,直译为历史的遗物 ;另一是CULTURALRELIC ,直译为文化的遗物。而在现代汉语中 ,文物一词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词汇 ,包含了英语中的两个概念 ,凡是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文化遗留物均囊括在其中。此外 ,在我国文物、博物馆界 ,还有民族文物、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展品、仿制品等广泛使用的专有名词。在这些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的专有名词中 ,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对这些名词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必要的研究和划分…  相似文献   

7.
《中国博物馆》2009,(3):56-56
“珠联璧合——泛珠三角文物精华展”是根据2004年7月29日召开的首届泛珠三角区域文化合作会议精神,打破区域分割,整合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机制,提高泛珠三角区域文化合作的重要实践。该展于2004年9月30日至2005年1月5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汇聚了泛珠三角区域11省区博物馆的展品,参展文物都是各省区馆藏的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8.
一、文物为什么能成为博物馆陈列的基础这是因为博物馆是文物(标本)的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博物馆的“三重性”决定了文物是博物馆全部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为了阐明这个问题,就要从博物馆陈列的特点、文物本身所具备的价值以及两者的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工作是文博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微观理解,文物征集工作是博物馆藏品的主要来源的一个主要方面,只有不断的丰富藏品才能不断促进博物馆业务的开展和社会效益的实现;从宏观理解,文物是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实物形态,文物征集工作具有为中华  相似文献   

10.
文物的定名是文物管理及编目工作首当其冲的工作。能否准确而恰当地定名,达到“见其名,如见其物”,是编目工作极其重要的任务。它关系到文物的保管与利用工作。因此,我国一些博物馆和学者都对文物的定名作出过论述或规定。如上海博物馆就制定有《上海博物馆文物定名凡例》,天津历史博物馆制定有《天津历史博物馆定名办法》(草案),故宫博物院的郑求真同志在其《博物馆藏品的保管》一书中有“关于文物的名称”的章节……可见文物的定名在博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名称是识别文物藏品的重要标志。定名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文物藏品的保管、研究和展示,也影响文物藏品电脑化管理后在更广阔范围内的使用。对于内涵复杂,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民族文物尤显如此。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努力做到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馆藏民族文物在以往定名中的通病内蒙古博物馆在以往民族文物的定名中有两个通病:一是定名简略,只有简单的通称。如在文物帐册上反复出现:“蒙古袍”、“马鞍”、“银碗”、“桦皮盒”等。单从名称上看不出文物与文物之间的区别,只有认真察看文物上的标号才能辨认出文物,做不到“见…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展览信息的传播主要依靠展品资料来进行,其质量直接影响博物馆展览传播水平。展品资料通常包含文物和辅助展品。文中首先对国内两种儿童展览模式中普遍存有且对展览效益产生影响的展品资料问题进行提炼,然后就此问题展开深入探析,并结合现场观察与问卷调查所获的策展反馈讯息,提出改善之策。  相似文献   

13.
文物复制,对于博物馆来说,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它作为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确保文物的安全,便于陈列和科学研究工作,为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一、文物复制的历史回顾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在我国文化遗产领域组织进行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其重要成果之一便是文物资源数据库的形成。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除了要做好文物及相关数据的安全管理工作外,更应重视数据库的高效利用,让数据资源逐步走向透明与开放,实现"数据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的逐步深化,将数据从单一的管理中解放出来,进一步转化为资源共享的知识社区。本文从陈列展览、文物鉴赏、馆际交流等三个方面阐释了知识共享社区,陈述了数据资源共享为博物馆带来的多种优势,让资源活起来,让文物活起来,从而提升博物馆的科普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做中学”和“探究式学习”为特征的现代科技馆是从传统博物馆中演变而来的,虽然互动性极强的展品展项有别于博物馆中的文物和标本,但展品密度理论同样行之有效。随着现代科技馆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以及公众对科学普及工作的愈发重视,建设一座科技馆尤其是新建一座现代化特大型综合性科技馆应该主动运用和丰富展品密度理论。笔者通过对国内15家主要科技馆进行数据分析,认为应合理调整《科技馆建设标准》,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具有科技馆特色的展品密度理论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物托管是对社会文物资源的积极整合,有利于文物的有效利用和管理,对博物馆文物管理体制的革新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对文物托管的概念及范围等并无立法界定,与之密切相关的文物登记亦未有效开展。在研究外国有关博物馆文物托管立法的基础上,正视我国博物馆现有文物托管立法缺陷,进一步以法律形式规范民间藏品与博物馆之间文物托管的条件、范围以及托管途径等,发挥文物普查的优势,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文物托管契约制度,为文物托管合法化提供立法支持,防范博物馆文物托管中的法律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建设文物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解决文物藏品信息标准(藏品元数据)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文物藏品信息标准的推行存在两种思路分歧,一是要求国内各博物馆都采用统一的文物藏品信息标准;二是博物馆既要尊重统一标准,又要尊重历史,对标准因地制宜。第二种思路更符合博物馆工作实际,文物藏品信息标准应统一性与开放性相结合。这是因为,信息时代的标准化本身具有开放性特点;信息化建设是服务于博物馆工作的,不能以信息化建设“强力”推行文物藏品信息标准化工作;博物馆文化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决定了统一标准很难适应复杂的情况;此外,可以在技术上探索实现文物藏品信息非标准数据的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8.
近期.在乐山市委机关院外展出了由乐山市文广新局、乐山故宫文物南迁研究会、安谷故宫文物南迁博物馆等单位举办的“故宫文物在乐山”展览,故宫博物院为此提供了生动、翔实、丰富的图片及实物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文物藏品定名的规范问题,是藏品管理电脑化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国家文物局1986年公布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对博物馆文物藏品的定名作有原则性规定,其中关于历史文物定名条款指出:“一般应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年代、款识或作者;特征、纹饰或颜色;器形或用途。”国内博物馆基本都遵循这些原则来决定藏品定名。实际工作中,各地博物馆也订有一些适合本馆藏品的定名办法,但办法  相似文献   

20.
文物是博物馆陈列中的主要展品。但因多种因素,历史遗物总是不能全部保存下来的。因此一个陈列除展出文物外,必然要配以各类辅助展品。科技模型就是这些辅助展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陈列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