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田忠进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9(2):133-135
《百喻经》以近百喻喻世,系中古时期浅显易读的佛典名著。其篇章中的“喻”共有148例,所见类比、明喻、隐喻、对喻、借喻、反喻、讽喻七种形式各有特色,反映了中古时期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成熟和功用。 相似文献
2.
侯宝英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6):104-105
《百喻经》是研究中古词汇系统的一部重要语料,书中偏正式复音词内部的语义和词性构成较为复杂,对其构词状况和特点加以探讨,可以为中古时期偏正式构词法的发展特点提供一些佐证。 相似文献
3.
《百喻经》若干语法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德雄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5)
通过探讨《百喻经》中的介词、副词、连词、助词、动补结构等五种语法现象,揭示其在中古汉语上的历史面貌,为汉语史研究提供点滴资料。 相似文献
4.
《百喻经》是中古时期口语色彩较浓的佛经故事集.其中的完成体标记系统包括4类成员;完成体副词、完成体语气词、完成体动词和完成体助词。在细致描写的基础上.结合完成体标记的发展情况对各个完成体标记成员“既”、“已”、“矣”、“耳”、“竞”、“讫”、“得”、“却”等进行溯源厦流的探讨.可以归纳出备类标记体成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6.
本文描写<百喻经>中"得"字两类用法:一为动词,意为"获得""得到",可带体词和谓词宾语;二为助动词,表示客观条件许可或实际情况可能.两类用法在现代涟水方言中都可以找到佐证. 相似文献
7.
8.
朱玲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9):27-28
“之”字是《百喻经》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字,它的使用使得《百喻经》语言更加的紧凑,表达性更强,使得每个小故事更加生动完整的表达出其中的寓意.本文拟通过对“之”字的动词、代词、助词等用法的考察,并结合《百喻经》中“之”字的用法,揭示不同的“之”在句子所起到的不同作用,从而形成了该书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百喻经>作为一部寓意性强流传范围广的经书,其中有许多语法现象值得研究.本文只对书中"尽"悉皆"成皆"几个副词进行考察分析,以期窥见南北朝时期副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管锡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9(1):84-89
对《史记》中“午”、“景”等 1 5个词语的古今释义作了研考 ,纠正了古今释义的错误和偏颇 ,亦对《史记》中的文字讹误做了校勘 相似文献
14.
15.
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贤愚经》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贤愚经》译注单行本,但是书中存在不少校释错误,大体分成几种情况,如因词义理解错误导致译文错误,因形近导致误字,因音近导致误字,标点错误以及语序颠倒等,现举若干例校正,以期对《贤愚经》译注本修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程晓朝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14(5):46-49
对汉译佛经《修行本起经》与其异译本《过去现在因果经》的某几组词语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某些词语在词汇史上的活跃期及其发展演变,同时可以看出,汉译佛经也促进了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 相似文献
17.
吴建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0,(1):72-75
“愚”和“痴”是一组发生过历时替换的常用词,关于口语中“痴”取代“愚”的时间,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本文以萧齐时代翻译的《百喻经》为个例,从数据统计、组合关系两个方面,对“愚”和“痴”的使用情况进行穷尽性考察和分析,从而得出在南朝齐时“痴”在口语中已经取代“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胡丽珍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1):58-61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了为数不少的古语词,并在释义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此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9.
语料库的发展为古代汉语词汇释义的研究提供了空前广泛的语言材料和便利的搜索引擎方式,是计算机技术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本文以《孟子》一书中有待商榷的若干词语释义为例,试图以语料库提供的文本资料为研究的基础,并结合普通语言学的方法,即语言系统内和系统外证据相结合的方法对存疑之处做出解释与论证。 相似文献
20.
施晓风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4,36(5):62-65
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贤愚经》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贤愚经》译注单行本,由于对某些词语意思理解不确切,导致书中诸多注释译文及文字标点错误,现举若干例校正,以期对《贤愚经》译注本日后修订有所帮助,并对同类佛学典籍注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