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若干作家处理"古人"和"后人"关系的一般现象,分析出古代文学史中存在着"继往开来"的文学意识,其实质是传统儒家思想对这些作家的一种"无疑"和"不惑"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文学趋于活跃,作家们表达了对城市的感受与反思.同时,"逆城市化"凸显于文学写作中.它反映了作家与读者在创作、阅读中对城市的厌弃、批判、逃离和对乡土的渴望与回归."逆城市化"使作家与读者重新发现乡土这一审美领域,丰富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文学为主的文学写作,使文学回到了文学自身.  相似文献   

3.
2013年7月15日,北京作家协会小作家分会"文学托举梦想"第一期培训营开课啦!北京作家协会秘书长王升山老师做了精彩的开班动员。近40名小作家分会的会员们,为了实现文学的梦想,冒着小雨从各区县赶来,聆听著名科幻作家星河讲授的第一节课。课堂上,老师讲得认真,孩子们听得入神,不断传出阵阵欢快的笑声。小作家们纷纷表示,精彩的授课令自己受益匪浅,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拿到一张合格的结业证书。为期4天的文学营还邀请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小民结合"东方少年·中国梦"作文大赛征文评选,对会员们的作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写作辅导;邀请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马光复老师和会员们分享了校园小说的创作奥秘。我们期待,通过这次培训,在孩子们中间发现有潜力的文学新苗,给予充分的创作辅导,为北京儿童文学队伍输送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4.
2013年,中国"90后"作家联谊会从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进了第四个年头,"90后"写作者们的文学和人生梦想,也是几经轮回。当年那批刚踏入20岁门槛的"90后",扛起了联谊会组建的重任,如今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远离文学选择了新的工作岗位。后来者们,与前一批创立者不同,他们或者还在为高考忙碌着,或者刚刚步入大学校园。时光荏苒,去去来来。2013年7月,哈尔滨,他们这次给中国"90后"作家挂起了另一个旗帜——新势力文学联盟。他们希望,这不只是一个属于"90后"写作者群体的交流平台,更希望新一代文学、出版、传媒和各种创意资源都能得到融合,由此迈上"90后"文学的商业化道路。当然,联盟的主角,依旧是"90后"们。  相似文献   

5.
文学创作美学中存在"天""地""人"三个维度,它们分别指向作家的审美理想、审美基础、审美见解。作家的审美理想需以敬畏之心坚守,以遵循天性的文学态度去维护;作家的审美基础来源于生活积累和文学素养,而文化寻根和地域化写作是两种突出的表现;作家的审美见解,与"文学是人学"这一基本命题相关,与"为天地立人心"的文学写作宗旨相关,而以人类的命运为核心的人类学写作也已成为当今文学创作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6.
于澜 《林区教学》2014,(9):36-37
"多余人"这一文学形象最早出现于19世纪前半期的沙皇俄国代表作家的作品之中。在19世纪前半叶,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们着力塑造了一大批富有特色的文学人物形象,即以"奥涅金、毕巧林、罗亭和奥勃洛摩夫"这一系列人物为典型代表的多余人。"多余人"的诞生有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必然性,也必然会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基于此,在分析其历史发展规律的同时,重点分析和阐释了"多余人"们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艾洛 《留学生》2014,(20):8-8
正每年九、十月份,法国都会迎来一场丰收,一次盘点,这既是农业意义上的丰收,也是文化上的盘点:葡萄经过一夏的炙热,等待着留学生组成的雇工大军去采摘;各大展馆纷纷宣布今年的临展,"杜尚奖"也快要颁布;大大小小的出版社也各自推出本年度的新书,美其名曰"文学开学",作家们经过一整年的"假期",拿出自己的新作作为"暑假作业"交给读者们验收。今年秋天巴黎最大的看点大概是蓬皮杜的杜尚回顾大展,每年人们总在这里看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不少作家由于对现实的不满与忧虑,不同程度地在文学中表现出向宗教寻求拯救倾向,作家们借宗教道德理想表现对人生对世界的忧思,力求寻求能联系全人类的一种精神。苏联作家的"宗教情结"在20世纪下半期现代社会中具有新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具有全人类性、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五四文学与三十年代的革命文学虽说在时间上紧密相接,但二者在创作宗旨、思想指向以及文学风格等方面都相差巨大。在启蒙语境下,五四作家们更多地侧重思想批判与文明批评;而在革命语境下,三十年代的左翼作家则将文学作为政治批叛的武器,在创作中注入较浓厚的阶级分化意识和政治斗争意识。同样是父子冲突的题材,在不同的语境下就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透过"父"与"子"关系在这两个时期文学中的嬗变,我们不难窥见五四时期与三十年代在文学与社会政治生活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阿拜是哈萨克草原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作家,一生都在为自由和民主作斗争,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并开创了哈萨克文学上的"论诗"诗这一特殊文学样式。孔子作为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学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来文学的创作和理论批评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孔子的思想观点主要呈现在他的后人与弟子所编撰的《论语》一书中。本文对阿拜的"论诗"诗与《论语》论诗作比较,探析他们论诗的异同,从而增加文学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十七年"抗战文学中作家创作的突出特征是对于中国人在战火中精神层面成长的深入挖掘。作家们对于战火中中国人成长现象的关注是伴随着中国人受到抗战文化的启蒙与独立意识的觉醒而产生的;在作品中作家秉承着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以及文学的时代性与教育意义的创作主旨,更为全面地呈现硝烟中中国人顽强不屈的精神品格。"十七年"抗战文学中,中国人用昂扬的姿态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对于建设美丽中国、走在复兴之路上的当代中国人而言同样是一架助力器。  相似文献   

12.
寒食(五石)散中毒引起的药源性疾病深刻影响了刘宋王微的文学创作,相较于皇甫谧和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等前辈作家,王微将石药中毒情形的描写与病人幽微情绪的传达有机地融为一体,其文"怨思抑扬",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与今人对中国古代文学"疾病书写"传统的通常认知不同,它表明,至晚在刘宋时期,作家们就已经开始在文学创作中把"病残之躯的展示"和"生命意义的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此举丰富了文学的题材、拓展了文学表现世俗生活的疆域,为后世的"涉病文学"创作提供了资源,是晋唐"疾病书写"传统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伊始"十七年"间的满族文学,清晰地带有历史的制约痕迹。业已显示出创作实力的满族知名作家们,囿于当时独尚一尊的文艺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刚性原则,只能走在题材选择十分逼仄的道路上。百部并腔绝唱寡,只有老舍,利用有限时机,以个性书写向文艺界清规戒律发起衅战,完成了话剧《茶馆》与小说《正红旗下》的开篇,成了满族文学在该过程绝无仅有的独特"族性"书写。回忆起"十七年"的满族文学,人们不能不说,真正做到了在民族文学本质意义上丰沛书写的作家,实在太少了。假若没有老舍的话,满族文学在该过程中特有的"族性"书写,几乎要交白卷。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一些作家受世俗利益诱惑融入到世俗化写作洪流中,放弃文学"求真"、"扬善"、"崇美"的原则,作品呈现出价值错位现象。它们将部分"真实"视为整体"真实",亵渎了文学之"真"。除"求真"之外,文学还应该扬"善",而它们却转向对"恶"的张扬。文学陷入"失‘真’、乏‘善’"的怪圈后,自然伤及文学之"美",以致文学表现出"恶美"现象。既然文学远离了真、善、美的价值诉求,那么传统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就被扭曲了。这样文学呈现出"失‘真’、乏‘善’、恶‘美’、变‘形’"的镜像,损害了文学的美学价值,危及了文学的生存,应引起学界、作家们的警惕。  相似文献   

15.
寻根文学     
<正>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寻根文学"是一次文学寻找自我的思潮,其特点一是寻找民族文化、民族文学的自我,二是寻找作家的个性自我。从宏观上说,它表现为现实主义时期文学进程中一种必然的深化,表现为对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竞写"作家论"的热潮,这一方面是总结文学创作经验教训、把握文学创作发展轨迹的需要,而更大程度上表达的是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批评者们满怀忧虑的责任担当和使命诉求。这些"作家论"批评文字不但对指导作家创作、扶持文学新人、提高读者阅读水平等都起到了明显而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且构建了极具现代意义的批评文体,有效提升了现代新文学的影响力,促进了新文学的健康发展。这种批评文体直指作家和作品本身,针对的是鲜活的文学创作,对于中国当下批评界奉行大概念、大框架和"泛文化"而日益远离文学本体的流行批评范式,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下文学创作凸显一种"接地气"的倾向:文学创作普遍呈现精英意识的淡出和大众观念的回归,对历史意义的反思与追问变为在平凡生活中"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作家的主体性也不再高扬,取而代之的是平民话语的倍受追捧和作家的主体性弥散,语言也由文学的阻拒性转变为日常口语的平实与浅显。这种倾向严重影响了文学自身的良性发展,限制了新世纪文学整体价值的提升,而重铸作家的精神承担则是纠正这种倾向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5月27日,"东方少年杂志社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儿童文学作家星河、王小民、安武林、段立欣、张菱儿等出席会议。座谈会由东方少年杂志社社长王庆杰主持。他首先感谢各位作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希望作家们勇于创新,为少年儿童提供丰富的文学佳作,也希望《东方少年》杂志成为展示北京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阵地。  相似文献   

19.
浣溪沙 《家长》2014,(11):13-14
正在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教育名著《窗边的小豆豆》中,巴学园的学生们每次吃饭前,总会集体合唱一首校长用英文儿歌《划船歌》改编的《吃饭歌》,然后一起吃"海里的东西"和"山上的东西",把一顿饭吃得有滋有味……这样的学校午餐并非文学虚构,而是日本学校生活的一个真实片断。  相似文献   

20.
"昭通作家群"的作家们在各自创作中融合了本土历史、地域文化等诸多因素,展现了丰硕的创作实绩。但在实际创作中,昭通作家们不同程度上突出表达主旋律,关注民生疾苦,却对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关注和表达不够。因此,昭通作家们不仅应"走近"昭通,也要"走进"昭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