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元培和谐人格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主张教育应从受教育者本体着想,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谐人格.和谐人格教育注重受教育者身心的协调、知情意的统一,追求个性和群性的一致,努力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世界观教育五方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教育论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体性教育论纲●黄崴唤起受教育者的主体意向,提高受教育者主体的认知水平,激发受教育者对基本价值的追求,发展受教育者主体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教育的基本职能。教育实质上是以主体性方式建构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过程。这一定义有两层意义:(1)从教育的本体...  相似文献   

3.
人文素质教育在当今中国教育的语境中是个热门的话题,它是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生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所以,人文素质教育是关于精神成人的教育,它以健全人格教育为理念,以受教育者的身心全面、协  相似文献   

4.
人文素质教育在当今中国教育的语境中是个热门的话题,它是“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生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所以,人文素质教育是关于“精神成人”的教育,它以健全人格教育为理念,以受教育者的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以使受教育者通过学习和领悟人类普世价值,并通过他们的自由抉择、日常践行和独立担当,而最终内化为他们的人格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高职教育本身对培养人所具有的作用和价值。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开发职业能力和培育健全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合理定位高职教育目标、创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教育本体功能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不仅是教育的本体价值的体现,而且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的折射产物就是教育所追求的社会的价值,受教育者的个性培养与发展,正是实现全面教育的价值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受到我国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和家长的教学观念都较为落后,往往是对学生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使教育失去了其本来意义。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健全受教育者的人格,培养受教育者全方位的能力。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力量,教育戏剧应该而且能够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戏剧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技能,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8.
教育应当注重人文关怀,应该引导、唤醒、激发受教育者积极向上的情绪,培养健全人格,而达成此目的的最佳途径是"美育"。健全人格是一种在结构和动力上向崇高人性发展的人格状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康、崇高的审美情趣是当前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是除了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以外,助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素质。  相似文献   

9.
教育就是通过对受教育者健全人格的塑造,使之向善、向好,不断趋于完美。"好人教育"是新时代美好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学生美好未来为目的,通过系列创新活动的开展,发现和培育每个学生身上善的因子,努力使他们都自觉地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人,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0.
现代西方教育观念的变革及其对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以来,西方国家的教育观念经历了由灌输式发展到园丁式,再由园丁式发展到融合式的三次变革。无论是园丁式还是融合式都广泛渗透着美育的原则,重视培养受教育者的个性和健全人格。这些无疑都对我国的教育现代化有着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强调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独特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更依赖于受教育者作为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  相似文献   

12.
高职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发展潜力的职业人,通过职业(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共同作用,使受教育者具备扎实的职业素质和相应的社会文化素质。实施通识教育可采取以下途径和方法:明晰目标与理念,建立通识教育的管理体系;从院校实际出发,构建具有少而精、综合性、渗透性,适宜高职教育的通识课程体系;建立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体系;改革考核内容与方法,设立科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李莉 《陕西教育》2005,(4):27-27
现代学校教育立足于人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的各门课程都应当非常清醒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要素,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承担自己所能够承担的责任。而我们的语文教育,也应该着眼于此来思考、定位和把握。  相似文献   

14.
高校“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在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塑造健全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塑造好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受教育者具有“春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两课”教师应树立修身、民主、学习意识,全方位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创造出“两课”教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以养成健全人格为目的,强烈抨击封建教育通过纲常伦理来规限人的发展的奴化专制管理思想,要求尊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形成以知性和人性为支点的科学管理模式,以促进个性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的核心是通过统整的知识培养健全人格,使受教育者成为健全的人。因此,应树立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从选修课设置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思想导向、选修课程与人才培养方案、选修课程体系、选修课管理等方面,阐述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构与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有效路径,这对于高等院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彬 《教书育人》2001,(16):34-36
所谓“心育”即心理素质教育。它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为直接目的。培养、完善受教育者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要求将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这一轨道上来,并明确强调,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然而,在今天的教育中,心理素质教育尚未被摆在应有的位置上。人们往往过于强调了教育为经济服务的一面,而忽视了教育使人自身不断完善的另一面,其结果是造成目前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不高,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而且心理素质问题已发展成为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8.
关于教育思想讨论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关于素质教育 关于素质及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论界有多种观点.经过讨论,已逐步达成共识.从理论上讲,凡教育均应指向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教育即素质教育.但是,在以往的历史阶段,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的平等性受到限制,教育使其在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的本体功能之外发生了异化.在实际运行中,总是使素质教育目标片面化和机械化.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源于西方,在经历中国化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形成了独有的本体理论、概念范畴和体系框架。将生命教育渗透到中小学英语教学,旨在倡导在英语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引导和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实现人文关怀,形成健康的生命观;注重学生个体全面和谐发展,并通过生命教育达成一定的社会需求,最终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到人生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对人的爱。"语文就是充满人文关怀色彩的学问,人文教育并不一定要上升到处处都能照鉴灵魂,升华到健全人格的高度才算功成名就,它应该是春雨"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似道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完美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