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发端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问题之中有情境。情境之中有问题。其核心是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在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大力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笔通过组织学生对课本例习题的探索,感悟到数学教学与解题应遵从“理在书中,主干题也在书中”的原则,应认真地加以研究,挖掘其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3.
杨春旺 《考试周刊》2011,(21):53-54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形式,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外部动力。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一、认知冲突型问题情境创设认知冲突型问题情境,可使学生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产生猜想式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交流,获得知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就是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创新,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型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6.
创设教学情景有利于揭示学生的模糊概念,矫正学生的认知缺陷,强化反馈信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分别从讲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历史故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设置问题情境、通过设疑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分组合作创设问题情境,养成学生乐学,多思,善思,求思的良好素质.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教的本质就是引导,我觉得很有道理。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日趋明显和重要。尤其是在学生对于新知的探究过程中,这个作用体现的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创设教学情景有利于揭示学生的模糊概念,矫正学生的认知缺陷,强化反馈信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分别从讲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历史故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设置问题情境、通过设疑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分组合作创设问题情境,养成学生乐学,多思,善思,求思的良好素质。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探究性学习正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接受学习,也可以是自主探索,但不管哪种学习方式,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应亲身参与活动,在教师创设的有效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历应用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在数学思考、情感态度和创新意识等各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展开。创设问题情境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以问题情境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创设问题情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自己去探索学问的体验和利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对客观事实尊重的理性精神和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态度,获得创造性的思考能力。在语文课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了。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  相似文献   

14.
本期“讨论吧”话题是:“学生不会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怎么办?”(详见本刊2013年第5期)数十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重视问题的解决而忽视问题的发现.其实,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是思维的两个互逆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有解决问题,缺少发现问题的环节,思维元就不能形成“群”状结构.在许多著名学者看来,“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甚至更为重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发现问题的过程是启动创造思维的过程,集中体现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与思维的开放性,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刘文明 《考试周刊》2010,(17):69-70
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饥饿状态下吃东西特别香。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的求知欲特别强烈时,他们就会处于一种亢奋状态,这时对知识的吸纳就容易得多。领会理解得会更深刻.学习新知识就会得心应手。因此,教师应创设一种最佳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学生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相似文献   

17.
18.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课程实施建议"中又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9.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随着课标课程理念的深入,对于数学问题,应让学生“学会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寻求知识的联系、方法的整合、规律的发现,领悟数学解题“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意境,真正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建议,也是一种数学课堂的追求.优美的教学情境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想象,去思考,探索解决、大胆发现寻求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让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