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作为一个新闻爱好者,第一次举起相机拍新闻照片,没想到在省级党报《河南日报》(2005年5月18日)和《河南日报·农村版》(2005年5月17日)上了两个头版,这虽为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笔者以为,拍新闻照片要有“三心二意”,才能拍出好的新闻照片来。“三心”即细心、耐心和信心;“二意”即吃透“党意”和“民意”。2005年5月15日是伊川县白沙乡集会时间,笔者外出时发现在白沙乡农村信用社的大厅里人山人海取款的情景,这使我想起前几天母亲拿的一个信用社的存折,存折的“注释”项为“粮补”。母亲还高兴地对我说,现在…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常看到职业摄影师拍摄的海洋世界非常漂亮,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摄影作品,看了以后都会令人感到惊奇并由衷地发出赞叹。其实你使用数码相机也可以拍摄出非常漂亮的微型“海洋世界”来。因为数码相机的微距摄影功能和多种白平衡模式为你拍摄这些题材提供了基本的硬件要求。而且目前养海洋观赏动物也成为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3.
4.
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原制片人陈芒曾说,“纪录片是选择的艺术,选择体现了编导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驾驭结构的能力。”一部成功的纪录片正是在不断的选择中诞生的。笔在几年的纪录片拍摄实践中也深有此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无论是国际、国内的一些重大摄影赛事,都增加了“自然与环保”类摄影专项奖。可见,环保题材的摄影,已成为近年来摄影界的热点拍摄题材。在此类作品的创作中,笔者以为,作品在坚持真实性的同时,更要有忧患与警示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田悦 《新闻前哨》2005,(9):93-93
厚报时代,随着读者对图片信息需求的增大,报纸运用新闻图片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除了把有分量的新闻图片放在一版显要位置吸引读者眼球外,加大了以新闻摄影专题为内容的摄影专版的力度和深度。过去,很多报纸都设了摄影专版,但这类专版新闻性普遍不强,有的片面追求图片的视觉冲击力,有的追求图片的数量,而没有重视其内容是否具有新闻性和信息量,有的甚至以副刊形式出现于版面。在读图时代,新闻摄影专版的重新定位已引起业界的思考。湖北日报摄影部对摄影画刊的探索,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8.
沈玲 《军事记者》2005,(4):46-46
军事摄影往往给人以战火硝烟、威猛之师,阳刚之气的感觉。也确实有不少这样的好作品.如重大演习、’98抗洪、国庆大阅兵等。但军人也是人.也同样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除了英雄豪气.也有着儿女情长,军事专题摄影中的情感表现是决定专题能否感人的关键。是贯穿摄影专题的灵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情感的专题摄影是苍白的,无力的、没有生气和神韵的。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器材频繁更新换代,拍摄技术的变化也日趋活跃,带给受众以丰富多彩的视角感受与情感体验。就新闻照片而言,其拍摄视角的变换,会直接影响到所呈现出的效果。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新闻照片拍摄视角不同对其效果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姜荣  张峻 《视听纵横》2002,(5):85-85
我们在做人物专题片的时候,要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琢磨怎样与采访对象交流的问题。如何才能够使采访对象自然地袒露心扉,流畅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达到人物生动、形象的目的,使之成为典型的“这一个”,是我们每一个手持话筒的电视采访的必修课。通常,在正式的采访之前,编导要与采访对象做一次甚至几次的交流,或使用电话访问,或是面对面的交谈,从谈话中初步对采访对象做一个判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一般来说,通过几次的预先接触,采访对象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有怎样的兴趣爱好,都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镜头前的访谈就可以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2.
13.
编辑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摄影学校的学生.这张照片摄于去年冬天,不经意间看到了这位老人,独自一人坐在街头,那种孤寂的情绪瞬间感染了我,也许当他坐在人来人往的路边时,才能体会到一点温暖,才能觉得有人在陪伴他.看过往的行人他又作何感想呢?在拍摄时我有意留出周围的空间,在画面上产生空旷的效果,来表现老人的形单影只.请老师帮我点评一下,  相似文献   

14.
15.
我写稿多年,大大小小获过十几次奖。翻开那些获奖的稿件,我发现我的获奖稿全是自认为很不起眼的“基层小稿”。96年我还在军校念书的时候,我采访过学员队一位在生活上挺抠门的学员。这位学员家住在山东农村,考上军校后他很节俭,平时舍不得花一分钱。后来大家发现他把积攒下来的钱寄给了青海省一位贫困山区的少年,而那年他爷爷生病住不起院,家里欠债几千元。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连续两年被学院评为“学习尖子”。采访完后,我写了篇通讯《抠门的张建幸》,当时我认为这篇稿子题材不是什么大的题材,也没有在意。未想到这篇不足1000…  相似文献   

16.
王文利 《新闻知识》2000,(11):39-40
新闻照片要想吸引更多读者的目光,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必须拍出新意。新闻照片的新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新,一是形式的新。在新闻摄影界人们往往有这样一个误区,以为凡是对着新闻事实拍摄下来的照片,都是新闻照片,其实不然,并非所有的瞬间都具有新闻性和新闻价值。内容的新表现在必须是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瞬间形象。形式的新指的是对截取的新闻事实瞬间形象的表现要新,即瞬间的画面组合──构图要新颖独特,能够赋予新闻照片更深的内涵和视觉愉悦。新闻照片主要靠形象说话,要拍出有新意的新闻照片,首先要善于捕捉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17.
食品是人类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消费品,也是广告摄影最常见的拍摄题材。但有经验的摄影师都承认,食品是最难拍摄的物品之一。很多食品菜肴在室内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改变其色泽和质感,因此,摄影师必须在拍摄前做认真而细致的准备,待食品菜肴烹调上桌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拍摄,才能保持其原始的色、香和味。  相似文献   

18.
19.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和基本遵循。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运用视听手段,在国家形象建构、民族文化互动、民族国家认同、民族文化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蒙古族题材电影在少数民族题材影像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且具有典型性,“十七年电影”时期利用意识形态建构突出民族交往;改革开放后立足“文化叙事”体现民族交流;二十一世纪以来着眼“多元”与“解构”的叙事方式表达展现民族交融。研究这一题材影像内容,有助于分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深化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解,对厘清“中华民族”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符号化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数码相机白热化,器材市场已经形成偏向数码相机一边倒的阶段,不少影友舍钱赔本淘汰了胶卷买了数码。其实,数码相机也有其局限性。国外大型图片社的摄影师很多,可还是保留着传统相机,甚至还有使用结实耐劳的手动相机——徕卡和FM2。按说国外的摄影师比我们有钱,科技也比我们发展得快,接触数码相机肯定也比我们早,可为什么还要留着传统相机呢?我个人认为,数码相机方便陕捷,立即可以观看拍摄效果,应用范围主要是新闻发稿和在某些商业领域替代“拍立得”的后背。然而对于摄影创作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按照拍摄题材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