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想象在文学中的作用切实存在,但目前对其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特点和规律尚少有清晰论述。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欣赏者的想象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觉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并对这三个阶段的想象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其在想象的线性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结合文学欣赏的过程阶段,即“感知阶段”、“想象阶段”、“理解阶段”和产生审美感受的阶段,着力探究想象在各阶段的或隐或显,或灵动活泼或低沉蕴蓄的作用方式,最后得出结论:是否能创造出引发读者诸多心理因素的和谐自由运动的艺术形象是文学创作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试论文学欣赏的处境、心境与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欣赏的处境,是指学欣赏过程中主体所处的环境与时令,是学欣赏的外部条件,处境不同,欣赏效果则异;学欣赏的心境,是指学欣赏过程中主体的心情、心态,是学欣赏的心理因素,是主体与客体进入相互交流、相互感应状态的前提;学欣赏的意境,主要指学欣赏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交流、相互感应,是学欣赏的最佳境界。学欣赏的处境、心境与意境三存在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牛郎织女是我国广泛流传民间的传说,已经成为汉民族民俗之一.本文从织女星的神话、织女星的人格化、织女星的意象化三个方面论析了这一神话传说的历史渊源,对人们了解汉魏时代的社会状况及妇女的爱情生活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振昌 《现代语文》2006,(9):121-121
诗歌是四大学体裁之一,它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出作丰富的思想感情。欣赏古诗词时,你会被诗词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所感染,也会为作的写作技巧所折服。其中描写愁绪的一些诗作,读后易让人产生共鸣,现将部分精彩内容稍作品析。  相似文献   

5.
细读重点品析词句《赵州桥》教学片断安徽休宁县板桥中心小学宋庆根根据三年级下学期读懂自然段的要求,在讲读时,要指导学生抓住“雄伟”、“坚固”、“美观”三个特点,分别体会相应的句群和段落。读中品词析句,真正做到一句一句地读,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同时还要了...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当代历史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中,“史诗性”是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但在80~90年代的学中,反史诗性是先锋学和新历史小说解构宏大叙事的基本策略之一,它构成了中国当代学转型中别一种历史叙述。本论述了反史诗性的三个主要表现:质疑客观真实、颠覆英雄神话和消解庄重风格;主要结合新历史小说,论析了学转型中小说家的历史观念和审美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文学概论》教材在建国以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50、60年代,这是在苏联模式下的草创时期,这一时期是“文概”政治化的时期;二是70、80年代,这是停滞后的恢复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文概”确立审美论的时期;三是90年代至今,这是开拓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文概”的学科化阶段。“文学概论”在发展中除了简单化、政治化那些不足以外,还存在着三个主要的问题:一是个人创造少,多人合编多;二是教材内容的定性有一定的两难性;三是不关心或疏离了当前的文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阶段,依学习的内容,语文可理解为语言和文学的综合体。其中语言的学习,渗透于文学欣赏中,通过文学欣赏来完成。因此,文学欣赏便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体。而“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也就是说,文学是作者“对物的世界的再现,也是对人的心灵的表现”。既然文学是主观对客观即社会生活带有情感的反映,那么,文学欣赏也就必然地要用情感——类似于作者的情感体验来完成。这一情感体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情感体验阶段、情感体验阶段、后情感体验阶段。下面将这三个阶段作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任东升 《考试》2009,(7):112-112
文学欣赏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体验、鉴赏和鉴别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文学欣赏的三个主要特征说明了文学欣赏是一种伴随感情活动的形象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们未来独立文学欣赏的能力,蒋军晶老师与汤晓龙老师的《铁丝网上的小花》同课异构试图给出一个方向——我们要教孩子什么,才能有助于孩子们独立文学欣赏能力的提升。其中,从阅读策略、文学表达、个性思考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哪些是我们的孩子缺乏的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通过课例分析,重点对应的是教策略、教表达两块内容,对我们今后阅读课如何培养孩子们的文学欣赏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析了河北50年文学的现代特征与河北50年文学的群落,总结了河北50年文学的六条经验教训,为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有用资料与论证。  相似文献   

12.
[引言]“读懂别人不容易,读懂自己尤其难。”此话不假。读懂自己首先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就是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为自己感动,为自己喝彩,让自己充满自信,充满快乐,充满希望。有人说,一个不懂得欣赏自己的人是很难快乐的,只会使自己陷入自卑的泥潭,只有充满希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短篇小说的阅读和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 《现代语文》2007,(9):123-123
小说因其真实艺术地再现生活,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一种文学体裁。人们往往通过小说增长知识和才干,但是怎样去读小说,如何读懂小说,尤其是从欣赏的角度去读小说,  相似文献   

14.
结合校读书节,回顾与交流所读的书,并提升学生阅读的水平。通过鉴赏《哈佛家训》一书,品析其中的三个故事,指导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培养他们初步的鉴赏能力,认识到阅读能陶冶情操,激发他们更强的读书欲望。  相似文献   

15.
梅玻 《四川教育》2009,(7):63-63
语文阅读教学的落脚点是“读懂”。只有读懂,学生才会具备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读通和读好文章的问题,而是要以读懂为最终目标。那么怎样才能读懂一篇课文呢?  相似文献   

16.
从新写实小说选取的题材、塑造形象的方式及叙事态度三方面,论析新写实作为一种文学流派,是对现实主义的一次嬗变。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当代历史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中,“史诗性”是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但在80-90年代的文学中,反史诗性是行锋文学和新历史小说解构宏大叙事的基本策略之一,它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转型中另一种历史叙述,本文论述了反史诗性的三个主要表现:质疑客观真实,颠覆英雄祚话和消解在庄重风格,主要结合新历史小说,论析了文学转型中小说家的历史观念和审美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写作水平、口语表达和文学欣赏,这三个方面最能体现出一个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长期以来,我们重视写作教学,也强调了口语表达,但对文学欣赏却显得很无奈,欣赏在人们的眼中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欣赏的结果又因人而异,难以有一个标准答案。这就给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难度。但我恰恰认为欣赏的多样性结果是提高欣赏能力的最佳途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以典型作家的痛苦命运为视角,以优患意识的本体性哲学意蕴为根据,制析了中国文学的基本品格。文章主要通过揭示典型作家的痛苦命运,其文学创作思想和动机、中国文学的忧患传统这三者之间的必然联系,论析了中国文学的特质,得出了强烈的忧患精神是中国文学的基本品格的结论;并指出中国作家的痛苦命运的高品位及其痛苦体验的深刻性,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中国文学的品格。  相似文献   

20.
学是以语言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学欣赏就是通过作品的学语言把握艺术形象,具体地认识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面貌和本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作的思想感情,从而感到欢快愉悦。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形象性,因此,学欣赏始终不能离开形象。正是这个原因,读在阅读学作品时的感受和认识,就显然和阅读科学论时不一样。阅读论是被它的确凿的论据和充分的论证所折服,而阅读学作品,则是被作品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所吸引,所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