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前在校大学生主要为90后,这一代大学生深受各种媒体的影响,特别是虚拟生存、符号消费、大众文化等方面对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存在负面影响。文章提出高校帮助学生认知自我、超越自我、参加社会实践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以其特有的消费娱乐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影响着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发展,影响着青少年文化的变迁轨迹.大众文化成为影响现代社会青少年自我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现代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革的必然结果.大众文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发展发挥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余妍 《海外英语》2011,(5):323-324,332
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上物质基础的日益丰盛,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消费,一方面反映了消费者的经济行为与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在消费社会大众媒体的鼓吹与宣传下,对品牌物品的消费还反映出消费者社会身份的认同。越来越多的人将符号消费视为一种能够建构自身身份与提高社会认同的途径,试图通过消费某种品牌的产品来显示自己的社会身份与地位。该文结合波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符号消费研究理论,试析中国社会现存的符号消费现象,研究认为:在消费社会,人们不仅被大众文化的消费话语和符号操控下进行符号消费,并且这种异化的,虚假的消费模式,在不久的将来会导致整个社会乃至世界承受资源匮乏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王霞 《海外英语》2014,(9):262-265
现代社会中,大规模的消费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特征,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广告作为一种媒介,成了刺激消费强有力的营销手段,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兴趣,促进消费者的身份认同。在消费社会中,消费者关注的已经不仅仅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隐藏在使用价值后的符号价值。大众通过自己的消费行为,将自己归属于特定的圈子,寻找自己的归属感,进行自我身份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商品作为一种符号,使得符号价值远远超过其本身原有的价值。通过明星代言,树立偶像形象,引起大众的注意力,向大众传输新的消费理念,影响大众选择消费品的意向,调动他们对商品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完成消费体验。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与现代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广告、网络结合起来,既是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牛活与社会文化生活的特殊的表现方式.大众文化的迅猛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冲击,不断地刺激着大众的消费心理,使得大众文化具有了快捷性."大众文化不但能把坚硬难嚼的学术苦果变成可口精美的快餐,同时,还能把种种文化泡沫调制成色香味俱伞的‘佳肴'.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的德育观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的发展 ,当代中国文化也经历着历史性的变迁。大众文化不仅改变着既有的文化内涵 ,同时也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构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就此而言 ,以德育的视角观照和考察大众文化 ,对于德育的更新和完善非常必要。一、大众文化对德育的影响按照学界公认的看法 ,大众文化是指借助大众传媒、以获得商业利润为目的、服务于大众消费娱乐的文化形态 ,其“产品”主要包括 :商业影视、流行音乐、畅销书刊、广告、时尚等。由此不难看出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虽然兴起的时间不长 ,但却已全方位地渗入了大众的日常生活 ,在青…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之下,伴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电子传媒业的发展而迅速崛起。具体而言,大众文化是指以大众媒介为手段,按商品规律运作,以大众为消费对象和主体,旨在满足普通民众的日常感性娱乐需求的文化形态,包括通俗文学、时尚杂志、流行音乐、影视、广告、网络信息、流行语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大众消费时代,作为一种消费的休闲,其本质出现了符号化转向,休闲成为一个从生活中切割出来的被注入文化内涵、格调和品位的独立领域,并逐步成为人们进行身份认同和自我呈现的一个机制。  相似文献   

9.
杨亮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3):151-152
电影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娱乐的重要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种身份和自我情感表达的认同,在消费社会的影响下,电影俨然成为一种符号和象征的代名词。风靡全球的商业电影凸显的不仅是电影艺术嬗变,更体现一种在大众文化侵蚀下美学风格的更迭。用消费符号的相关理论来探讨电影艺术,从而对市场环境下商业电影风格的表征,对推动电影理论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炫耀性消费作为现代消费文化的产物,带给消费者的感知声望远比消费本身重要得多。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发展的关键期,炫耀性消费注重差异性和个性化的特质使中学生的消费活动具有了面子性、攀附性、独特性、符号性的特点,这些特点通过对中学生镜像自我和反思性自我的影响,加剧了中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影响其自我认同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通过消费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媒体环境净化等干预方式,避免消费对中学生的主体性控制,发挥同伴群体的积极参照功能和环境的意义参照价值,促进中学生健康自我认同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雷芳 《重庆师专学报》2005,4(4):107-109
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向法兰克福学派发起了挑战。他认为,大众是一个流动的、能动的社会从属群体;大众文化是由文化工业生产但由大众选择并消费的商品文化,具有冲突性和开放性;由于大众能够从中创造出与权威力量相对抗的意义与快感,大众文化便具有了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大众文化所持的立场是任何一位大众文化研究论者理论分析的第一起点,约翰.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从平民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研究立场出发,凸显大众的主动性、抵抗性,将大众文化文本视为“大众生产式文本”,重视“符号生产力”,强调大众从文化消费中获得的“快感”、“意义”,挖掘大众文化运作中的权力抵抗因素,是对以往大众文化研究中的精英主义和悲观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大众文化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所产生的、依赖于大众媒介、并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研究大众文化,首先应摒弃的是站在精英立场,应打破文化研究的精英立场,消除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森严壁垒。国家喉舌、民众依托的大众媒体的自律和责任感,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等精英群体对文化的使命感和创新的勇气和能力都是大众文化走出僵局的支撑。部分大众媒介及部分受众的批判和相应反思正是一股将现有大众文化相关事物走得更好更远的主要原动力。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语言作为市场化背景下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不仅反映着社会大众文化的发展走向,而且反映着社会大众的心理脉络,具有跟随大众文化、媒体社会迁衍发展而丰富的某种共变关系。本文拟从语言学的角度,从新媒体背景下的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当下新媒体语言与大众文化的共变关系。  相似文献   

15.
美国消费社会初期的男性消费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期。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现代消费社会在美国逐步兴起与发展。消费成为美国生活方式和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相信消费是一种女性化行为。而忽略了男性作为消费者的角色。但高涨的消费浪潮将美国男性卷入了不同层次的消费活动中。男性开始成为美国现代消费社会的一部分。随着20世纪的推进,男性消费群体的兴起逐渐获得了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6.
“湖南电视现象”是指湖南电视在新的体制下所形成的竞争格局,是通过市场运作整合注意力资源而形成的一种电视品牌效应,是大众文化潮流和消费时代催生的一种审美文化。从娱乐大众到大众娱乐,湖南电视取得了引领时尚的显赫地位。湖南电视现象的产生有着实用主义的哲学基础、虚无主义的社会心理背景、境外媒体文化的影响。其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对大众文化的认识和分析大众文化产生于工业革命以来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变革所带来的文化与经济一体化的结合过程。它是一种以消费、消遣为基本特征 ,以现代传媒为手段 ,以市民大众为对象的新型文化。由于大众文化是伴随着工业文明、现代化进程而发展的 ,所以 ,作为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变迁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大众文化具有其鲜明的总体特征 :首先 ,大众文化所表现的文化艺术已不再仅仅是文化精英的事情 ,而进入了大众的日常生活 ,并且大众也开始参与文化的生产消费 ,使文化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其次 ,大众文化“既不满足于传统的以精英文化为…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是一种以消费为特征的文化,消费是大众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话题.本文将女大学生消费置于大众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浅析了其呈现的不同特征,并剖析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女大学生关联着家庭和社会,在大众文化的视角下研究她们的消费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晓霞 《现代语文》2009,(11):96-97
"王小波热"自20世纪90年代末持续至今余烬未了,这一文化现象背后有着深层背景和原因。除了媒体操作的因素外,还因为王小波作品的某些特色迎合了后现代语境下消费时代的大众文化心理,本文从王小波及其作品所传达的讯息,和大众对其一再"误读"的互动关系中,对这一现象的根源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罗鑫 《湘南学院学报》2016,(4):42-45,52
大众文化已然成为当今显学,然而对待大众文化的态度却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站在"精英主义"的立场,对大众文化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而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则对大众文化持肯定和赞扬的态度。本文依据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理论,尤其是菲斯克对伯明翰文化研究的阐发,认为大众文化并非是大众盲目接受和消费统治阶层施予的文化工业产品所形成的,而是在对文化工业产品的消费过程中不断对统治阶层和利益集团的意识形态和审美价值进行"抵抗"和消融所创造出来一种符合大众日常生活语境和自身利益需求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