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胜红蓟入侵江苏省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入侵生物严重挑战着全球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安全,外来种风险入侵评估工作重要而紧迫.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L.)是一种具有极强繁殖和适应能力的恶性外来入侵植物.当前该种已在江苏省偶有发生,并在少数地区建立零星种群.本文根据其生物生态学特性、潜在危险及管理控制的难度等,参考作者已建立的苏州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体系,采用逐项指标赋分的方法对胜红蓟入侵江苏省的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胜红蓟的风险值高达74分(满分100分),具有高度危险性,因而江苏省应当高度重视胜红蓟的入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危害蔓延.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文献检索,对梅州嘉应学院江北校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组成、生活型、原产地、入侵途径、分布区域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嘉应学院江北校区主要外来入侵植物有21科37种,其中菊科植物的数量最多,占入侵植物总数的18.9%;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原产地以美洲为主;入侵途径主要以人为有意或无意引入为主;入侵植物分布种数最多的区域为东区.在分析校园外来入侵植物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对校园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治对策,为美化校园、维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及降低外来入侵植物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外来入侵植物粉花月见草(Oenothera rosea)生物生态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株鲜重、株高、单株冠面积、种群生物量、种群盖度、单位叶面积鲜重、叶片数、分枝数、根重、主根长、根周长、根体积、根冠比等指标随入侵时间增加而先升后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随入侵时间增加而先升后降;刈草翻耕后以上指标有明显增长.丙二醛随入侵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该植物随入侵时间有可塑性反应,是先锋物种,演替年限5年.刈草翻耕促进该植物入侵.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15,(5):27-31
外来植物入侵是生态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采用线路调查,及重点区域样方调查,记载外来入侵植物出现的地点,并目测多度,采集标本,拍摄照片。结果表明:调查到黄山市城区外来入侵植物共27种,隶属18科26属。同时,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繁殖、传播、遗传、有害、适应性等特性进行分析,结合黄山市的特点,制定出外来植物风险评估表,可为黄山市相关部门对于外来入侵植物的预防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州白云山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初步调查统计,广州白云山共有外来入侵植物15科29属29种,以草本植物为主.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植物有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马缨丹(Lantana camara)、美洲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等.外来入侵植物常见于受人为干扰的生境,如荒地及路旁等.这些植物通过自然力量、人为有意引种、无意带入等途径入侵到白云山.为控制白云山外来入侵植物,建议: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开发后的地方进行整理;加强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监测等.  相似文献   

6.
<正>外来植物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中,不是本地自然发生和进化而来,而是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其他地区传播过来的植物。外来植物如果能够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生长和繁殖,并且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对本地的动植物生存与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危害,就构成了外来植物的入侵。外来入侵植物由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与繁殖能力强,且当地缺乏控制其无序生长的天敌,再加上外来入侵植物对资源与环境的竞争力强,人为干扰后恢复快,能破坏当地的生态链与食物链,  相似文献   

7.
最近 ,在国际生态学领域 ,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生态入侵。所谓生态入侵 ,就是指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入侵所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消弱。在我国 3万多种高等植物中 ,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就有近百种。它们分布在草原、林地、水域或湿地 ,生长在农田、荒地或铁路、公路两侧 ,与本地植物竞争土壤、水分和生存空间 ,造成了本地生物种类的减少或灭绝。下面介绍几个外来植物入侵成灾的事例。1 “植物杀手”———薇甘菊薇甘菊是原产于中南美的菊科植物 ,其种子数量特别大 ,具有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能力。它攀上灌木或乔木后 ,能迅速形成整…  相似文献   

8.
宜州市外来入侵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野外调查和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确定宜州市的外来入侵植物有 32种 ,隶属 16科。为了更好地保护宜州市的生态环境 ,就必须知道这些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入侵途径以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外来植物的入侵、危害及防除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外来物种的入侵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由此对入侵我国的外来有害植物种类、传入的主要途径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治理外来有害植物的对策及今后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整理、研究大量的长白山区外来入侵植物,确定长白山区外来的入侵植物共有24科、48属、54种;来源于世界各地的入侵植物有16科、35属、41种,其中3种为有害检疫杂草;来源于国内其它地区的有13科、13属、13种.分析研究了外来入侵种对长白山区诸方面产生的影响入侵的途径,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6000m3/ d 的洗漂废水处理厂为例,阐述了运用生物膜法处理工程的设计与运行. 说明了生物膜法对洗漂废水的处理是非常成功的. 采用此方法,具有处理效果稳定,挂膜时间短等特点. [1 ]  相似文献   

12.
采用基于分形的直接递归算法模拟植物的动态生长过程.通过控制几个简单的参数模拟各种不同的植物形态.递归算法中递归深度的增加描述了植物生长不断地长出新枝的过程.植物叶子和果实的生长模拟也可以通过控制参数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园林植物类课程具有实践性突出、周期性明显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较难适应“互联网+教育”发展需要。基于“互联网+”教学理念,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摸索出植物类课程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智慧教学模式,提出了基于植物生长过程溯源的植物类课程教学方法,构建了植物类课程的“互联网+教育”平台。通过移动端、电脑端多形式打造师生教学互动、学生网络分享的互联网互动分享模式,形成了一个数据持续更新、平台良性循环的植物类课程教育资源数据中心。  相似文献   

14.
园林植物栽培学实践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园林植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部分突出问题,重点围绕如何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型园林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建议,为以后园林专业植物栽培实践教学的整合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研究及工程验证表明,采用浓缩活性污泥回流替代传统回流方式后,虽然污水厂处理效率略有下降,但仍能满足国家排放标准,表明在确保污水厂良性运行前提下,浓缩活性污泥回流运行措施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林草植被建设是人工参与下的植物群落自然形成和生态自然修复过程。在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建设中,特别是在干旱地区,人们必须遵循而不能违背植物群落自然演替的规律。当然,人们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遵循植物群落自然演替规律的基础上改善植物生长的小生境,促进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  相似文献   

17.
植物释放N2O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效应气体。目前全球的N2O源/汇估算不平衡,源大于汇,可能存在重要的未知源。过去一直认为生物源N2O仅由土壤中的微生物过程所产生,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微生物之外的其它生物,如植物,也参与N2O的排放或吸收过程。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植物释放N2O的速率不仅与植物的种类、器官及所处的生理阶段有关,而且与其自身的NO3^-含量和所处的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温度等有关。本文综合报道了植物排放N2O研究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OCO的工艺原理,并根据物料平衡推导出其污泥龄与处理效率的关系,由此绘制出两者的关系曲线,最终得出OCO工艺适宜的污泥龄为6~14天.同时以丹麦的SPJALD污水处理厂为例进行工艺设计拟算,得出在相同处理效率条件下的污泥龄,从而证实了所推导出的污泥龄与处理效率关系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20.
This article analyses how a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process with an embedded workplace literacy programme was implemented in an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plant. Designed as an insider/outsider team research project,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management personne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viders, and hourly workers.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process and the literacy programme were implemented under the guise of provid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workers, but were driven by corporate policy to reduce labour costs. The study also examines the way in which adult education was complicit in controlling workplace knowled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