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冷月孤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独具的人文意蕴。一轮明月,给了中国诗人以无限美好的艺术想像。冰轮的清寒冷洁,契合的正是诗人那颗寂寞孤独的心魂。于是月亮成了诗人最好的情感愿望的寄托。“诗心无知音,惟有月相明”,“清辉艳影,孤心夜语”,这是中国诗人们独有的风雅。于是,在中国古代的月亮诗歌中,就有了那一章章“冷月孤心篇”。  相似文献   

2.
虚静”是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先秦时期各家都谈论“虚静”,而且基本意义相通,所以那时的“虚静”一词还不是一个有特定意义内涵的哲学范畴,也不是一个文艺学的概念。《文心雕龙》中的“虚静”是融合了儒释道思想而形成的崭新的古代文论概念,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先秦诸子的“虚静”和刘勰的“虚静”强行挂钩,我们可以说《文心雕龙》中“虚静”思想吸收了诸子中“虚静”观的某一些方面,孰多孰少,但一定不能判定其专属诸子之某一家。  相似文献   

3.
虚静"是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先秦时期各家都谈论"虚静",而且基本意义相通,所以那时的"虚静"一词还不是一个有特定意义内涵的哲学范畴,也不是一个文艺学的概念。《文心雕龙》中的"虚静"是融合了儒释道思想而形成的崭新的古代文论概念,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先秦诸子的"虚静"和刘勰的"虚静"强行挂钩,我们可以说《文心雕龙》中"虚静"思想吸收了诸子中"虚静"观的某一些方面,孰多孰少,但一定不能判定其专属诸子之某一家。  相似文献   

4.
虚是与实相对的概念,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而古代诗歌中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能从诗句的字里行间体味出的空灵境界和无尽情感:撇开借景抒情手法(因为相对于“景”而言,“情”也可说是虚笔)之外,古代诗歌中的虚写大体包括以下四类情形。  相似文献   

5.
对双曲函数法进行扩展,然后利用一种基于符号计算的代数方法,结合Maple环境中的Epsilon软件包,求解mKdV方程,获得了若干其它方法不曾给出的形式更为丰富的新的显式行波解,其中包括孤波解、三角函数解、双曲函数解和Weierstrass椭圆函数周期解.并用扩展了的双曲函数法求得mKdV方程的新周期波解和孤波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诗歌典型的美学特点是以实写虚,以虚写实,虚实相生,诗歌意蕴悠远,境界开阔。中国古代诗歌的这种美学风貌渊源于老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中国诗词中母题的重复拓展延伸了诗歌的意蕴、文言文语法的灵活性是实现这种美学风貌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7.
虚与实,是中国古代哲学里两个非常常见的概念。在写作学中,虚与实是相反相对的两个概念:虚是主观的,实是客观的;虚是抽象的,实是具象的;虚是隐藏的、含蓄的,实是直白的、明朗的。中国文学在动人的事实描绘之外,也讲求肓外之意,正是虚处当实,计白当黑,让读者在无字之处领悟作品的情趣。  相似文献   

8.
虚静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虚静论鲁文忠关键词古典美学;审美心理;虚静当“虚静”主要从先秦道家哲学认识论领域被引用为古典美学范畴后,就以其确定而丰赡的含蕴,在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史上堂而皇之地占据了重要的特殊席位。将古人纷呈复杂、零星分散的有关言论、思想集中起来,爬罗剔抉,整理归纳...  相似文献   

9.
虚与实,原为我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长期讨论的议题之一。例如,清初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就认为:“实不窒虚,知虚之皆实”,“虚必成实,实中有虚”,揭示了虚实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既然现实生活中的事物都具有虚与实的两个方  相似文献   

10.
所谓虚静,指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时不受任何主客观因素干扰、专心致志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古代美学经常涉及的一个论题。这一论题的探讨,对于现代创作论和鉴赏学的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试图就虚静说进行钩稽溯源,加以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